黃海之濱,江蘇之腰

作者: nj老菜

導讀與妻去大豐走親戚,去前在網上搜了一下,看看有什麼可以走一走的地方。查到的情況如下: 大豐市地處江蘇東部的中間腰部,黃海之濱。大豐是麋鹿之鄉,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放養區,也是全國精選的15個生態旅游景點之一,現有麋鹿1000多頭,占世界總數的30%。大豐是灘塗濕地寶庫,大豐海岸線112公裡,沿海灘塗面積10萬公頃,是亞洲最大的一片 ...

與妻去大豐走親戚,去前在網上搜了一下,看看有什麼可以走一走的地方。查到的情況如下:

大豐市地處江蘇東部的中間腰部,黃海之濱。大豐是麋鹿之鄉,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大的麋鹿放養區,也是全國精選的15個生態旅游景點之一,現有麋鹿1000多頭,占世界總數的30%。大豐是灘塗濕地寶庫,大豐海岸線112公裡,沿海灘塗面積10萬公頃,是亞洲最大的一片灘塗濕地,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大豐是新興港口城市,國家重點工程大豐港位於江蘇沿海海岸線中部,是填補江蘇沿海港口空白帶的中心戰略大港。看來去大豐還是有些可玩的去處。大豐最有名的應該是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是據說在冬季是不好看的。於是找了一輛車,去海邊看灘塗和大豐港。大豐的灘塗是千百年來淤積而成的,並且據說是長江帶來的泥沙淤積形成。現在大豐城西面17公裡處有一條古代的海堤,名為“範公堤“,據說是當年範仲淹所建。而我們從大豐城一路往東時,又看見了一條條南北向的長堤,均是以前的海堤。可見隨著灘塗的淤積擴展,千百年來海岸線在不斷地向東延去。那天的天氣極好,冬日的陽光遍灑大地,和煦溫暖。途經一個小鎮,轉了一圈,陳舊的老街,鎮邊的小河,彎彎的拱橋,均在陽光下呈現出農村特有的安詳平和。

雖然是蘇北,但河道還是很多,縱橫交錯,河邊的蘆葦叢叢密密途中,在西邊陽光的透射下,泛出亮的一圈輪廓,金晃晃地,顯得有些迷茫。

隨著車子往東駛去,土地的景色也在變化,從糧食植物到棉花,再到水產養殖,看來是由於土地的鹽堿化到熟化的過程而產生的變化。

到了最後一道海堤,海風帶著特有的味道撲了過來。我去過不少海邊,可是卻漏掉了家鄉的海岸線,今天可以看看黃海了。這時正處於漲潮的開始,大片的灘塗還沒有海水淹來,茂密且高高的茅草擠滿了灘塗(名為大米草,是若干年前引進的,而現在成了侵略物種),太陽西下,給大米草塗抹上金紅色,在整個灘塗熱烈地燃燒。

稀稀拉拉地幾艘漁船在灣汊裡寂寞,在等待著海水的擁抱。

而海水正在遠處,遠遠地只見海面上有著條條白線,那是海正擁著浪,浪在推著波,一波接一波,它們擁向灘塗,去收復曾經的失地,去歡呼海的高潮。

我見過海的藍,各種藍,還有海的灰色,但總是有海水藍的色調隱含。怎麼也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了黃,渾黃的海水在翻騰,黃啊,就像黃河,難道這黃河的哥哥――黃海,也延續了黃的傳統。

一條長長的棧橋伸向海的深處,紅色的巨塔展出鋼臂,那裡是大豐港碼頭。所謂的“中心戰略大港”現在還是雛形,冷清寂寞,遼闊的海面不見一艘船,唯有遠方的天際線和湛藍的天。



(河邊即景)



(灘塗的大米草)



(等待潮水)



(金色的蘆葦)



(卷起千堆雪)


精選遊記: 大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