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紹興

作者: littlelilian

導讀紹興游是這次旅游的最後一站。 俗話說“紹興出師爺”,紹興的確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好多名人雅士都是紹興人。 我們先到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是一所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六進大宅院,建於清代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二百余年歷史。魯迅爺爺當過翰林,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後因科考案,鋃鐺入獄,家道從此敗落。 穿過台門鬥,隔一個小天井,便是 ...

紹興游是這次旅游的最後一站。

俗話說“紹興出師爺”,紹興的確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好多名人雅士都是紹興人。

我們先到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是一所青瓦粉牆、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六進大宅院,建於清代嘉慶年間,距今已有二百余年歷史。魯迅爺爺當過翰林,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副部長。後因科考案,鋃鐺入獄,家道從此敗落。

穿過台門鬥,隔一個小天井,便是一間普通的泥地平層,往東走過側門,繞過拐彎處的石欄水井,沿長廊進內,就是當年魯迅一家的住處。還看到魯迅家的廚房,當年閏土的父親就在此作過雜務,現在還保存著過去的灶台、炊具等。很有意思。

又過三間平屋就是我們課本上學的百草園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寫了百草園的斑斕色彩、無限童趣,百草園裡的矮牆,是魯迅當年“翻斷磚,找蜈蚣,按斑蝥的地方,”是原來的矮牆,不過現在用木柵欄圍起來了。

接著又步行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有名的私塾。塾師壽鏡吾方正、博學、質樸,對魯迅一生影響很大,他招收學生非常嚴格,他的學生也都很有作為。在那裡,我看到了刻著“早”字的魯迅的書桌,仍然原樣擺放在那裡,書桌依舊,早已物是人非了。

出了魯迅故居,我們步行到了沈園。沈園為宋代江南著名園林,集紹興歷史文化、古典園林於一體,人文與自然巧妙融合。相傳,唐琬是陸游的表妹,人稱才女,兩人情投意合,19歲時嫁於陸游,才子佳人,理當是又一對趙明誠、李清照,但卻被陸母生生拆散了。

陸游在沈園游玩的時候,意外地碰到了唐琬和趙士誠夫婦。陸游在粉牆上寫下千古絕唱《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次年,唐琬獨自一人又來到沈園,和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唐琬就從此郁郁寡歡,不久就病逝了。

他們兩人的詞被並排拓印在一面牆上。

生命有盡頭,愛情沒有盡頭,能千古流傳的,都是愛的神話。

了解到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悲劇,我的心也跟著沉重起來。我們又來到書法勝地---蘭亭。

蘭亭距市區13公裡,裡面有一彎彎曲曲的水溝,這不是普通的水溝,是有名的曲水,東晉時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2位雅士,聚會於蘭亭。有人在曲水上游,放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葉托著順水漂流,到誰處停下,誰就賦詩一首,作不出就罰酒一杯。後來王羲之彙集詩文編成集子,並寫序,就是著名的《蘭亭集續》。傳說唐朝有一地方官員為討好唐太宗,把《蘭亭集序》獻上去,唐太宗愛不釋手,死也要和《蘭亭集序》在一起。而昭陵(唐太宗墓)曾被盜過,並未發現《蘭亭集序》現世,又有人推測在乾陵裡。現在的《蘭亭集序》大石碑,是康熙手書的。背面是乾隆的真跡。

景區內有王羲之的祠堂,正中懸掛王羲之的畫像,兩邊楹聯“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還有鵝池,現在也養著鵝。

我們又乘車來到東湖,據說全國有名的東湖有很多,武漢的最大,紹興的最小。我姥姥那裡也有個東湖,更小,是個公益性的公園。

紹興的東湖位於城東,是最早的人工湖。從漢代起,就在此鑿山采石,經過石工的鬼斧神工,逐漸形成險峻的懸崖峭壁和沉幽深潭。據說電視劇《西游記》中,白馬現身就是在此拍攝的。東湖裡有很多烏蓬船。我認為東湖沒啥意思。但是爸爸在景區裡捉到一只絢麗的蝴蝶和一只巨大的河蚌。蝴蝶我已經作成標本,河蚌放在塑料袋裡,裝上東湖水一直跟隨我們乘火車到姥姥家,養起來了。

在紹興,媽媽品嘗了油炸臭豆腐,我和爸爸堅決不吃,媽媽急得要命,好像不吃就不曾來過紹興,午飯當然要有霉干菜燜肉了。

這次紹興游很開心,但由於時間原因,很多景點沒去,老城區也沒去走走,多少是遺憾的。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