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記----瞻園

作者: 硫酸鋅

導讀南京游記----瞻園都說看園林要到蘇州,在南京其實也是有一座相當不多的園林的,這便是瞻園。瞻園在夫子廟長樂路門處,地處繁華的商業區,很難想像,在這麼嘈雜外部環境下,裡頭確實異常安靜,要是有生之年能得到這麼一出在第,那也是人生之大幸。誠然,想購置這麼一塊寶地,又豈是我等平頭百姓所能想的事?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始建於明嘉靖年 ...

南京游記----瞻園都說看園林要到蘇州,在南京其實也是有一座相當不多的園林的,這便是瞻園。瞻園在夫子廟長樂路門處,地處繁華的商業區,很難想像,在這麼嘈雜外部環境下,裡頭確實異常安靜,要是有生之年能得到這麼一出在第,那也是人生之大幸。誠然,想購置這麼一塊寶地,又豈是我等平頭百姓所能想的事?

瞻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一座園林,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為明代開國功臣徐達七世孫太子太保徐鵬舉府第的西花園。清初改為江寧布政使司衙門,乾隆皇帝南巡時,曾 兩度到瞻園游覽,並親筆題寫了“瞻園”匾額。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時,曾先後作為東王楊秀清與夏宮副丞相賴漢英的府第。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該園毀於兵燹。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和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兩次重修,但園景遠不及舊觀。解放前瞻園又被國民黨特務機關占用,淪為雜院,荒蕪不堪。

解放後,瞻園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南京市 人民政府委托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劉敦楨教授主持瞻園的恢復整建工作,1966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即瞻園的西部景區,面積約八畝半。時隔20年之後,其二期工程作為秦淮風光帶旅游開發項目得以實施。瞻園的修建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點,而且還充分地運用了蘇州古典園林的研究成果,推陳出新,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優秀的造園藝術。

縱觀瞻園歷史,全為達官顯貴、或是皇親國戚這等“上民”所擁有,而現在,這裡是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館藏了當年太平軍的大量文物。

瞻園一進園門便是一屏風,上至頂檐,上繪龍飛鳳舞一巨龍,氣式逼人,不同於蘇州所有的江南私家園林,顯示出一種皇家的豪氣與霸氣。龍旁還繪有各種有著吉祥如意之類像征含義的物什。可謂極盡繁華渲染之能事。此園起筆真不同凡響。

繞過屏風,後面一連串的房屋已經被劈成太平天國紀念館。進入室內,展現在游客面前的是太平天國史詩般的長廊。介紹了各個時期的情況,比起總統府的介紹有過之而無不及。感慨於洪秀全的創造性地把基督教的理論,應用到中國的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天父天兄說。感慨於馮雲山、楊秀清等人早年的革命精神。而有為這些人在到達天京後的自相殘殺憤怒。這些人始終還是沒有逃出中國封建社會傳統起義的局限,他們的目的還是改朝換代。耶穌基督在中國也難免俗套,可悲可嘆。

走出展覽,園林精華乃在左方。從入門處一角門進入,即至。初看只見縱橫交錯的回廊,亭榭,曲折交錯。信步游廊,曲徑難辨方向,給人此園無窮之感。但待你繞了此園四五圈後,方驚覺此園之小。院子其實並不大,但由各游廊、小徑、廳堂所隔,方成無限空間。院子四周依牆,沿地勢築有一圈長廊,高低之處有扇亭和歲寒亭點綴其上。扇亭原全為銅築,形如打開的折扇,建在假山之上。假山內有一洞,冬日,僕人便在洞內生火,熱氣沿銅柱上傳,供人取暖。此法在中國園林中只此一例。歲寒亭便是夏日納涼所用,但從上看去,所得之景並無甚特別之處,且無水無山,不入畫。不知是處建時選址不當還是後來修園時為按原貌復原所致。園中有南北兩座假山。其中南假山可謂江南假山之冠,有數千塊太湖石堆疊而成,但其紋理、質地、銜接都特別細心,雖由人作,宛如天開。隨只十余米高,但卻給人雄偉、險峻之感。

園內一“虎”字,乃朱元璋賜徐達。此字形奇特優美。字中藏字,暗含“富甲天下”四字,整個字亦如一臥虎。令人叫絕。

號稱金陵第一園的瞻園,還是值得大家一看的。

另外,瞻園晚上有演出,票價好像是40,不知水准如何???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