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西藏之獨特旅行(二)——羊卓雍措背後的多姿多彩

作者: 拉薩小凱

導讀遇到過不少朋友說喜歡納木措,卻不怎麼喜歡羊卓雍措。沒有問過為什麼,猜是因為通常看羊湖是車到崗巴拉山口,拍幾張到此一游的照片,雖然那個景色也是不錯的,卻是千篇一律,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更是不覺得美。山口還有很多做生意的,抱著小白羊就騙游人“和藏羚羊合影”,牽條大狗就讓游人“和藏獒拍張照”。拍個放在邊上的牛頭骨都會有人收費,那種環境讓人 ...

遇到過不少朋友說喜歡納木措,卻不怎麼喜歡羊卓雍措。沒有問過為什麼,猜是因為通常看羊湖是車到崗巴拉山口,拍幾張到此一游的照片,雖然那個景色也是不錯的,卻是千篇一律,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更是不覺得美。山口還有很多做生意的,抱著小白羊就騙游人“和藏羚羊合影”,牽條大狗就讓游人“和藏獒拍張照”。拍個放在邊上的牛頭骨都會有人收費,那種環境讓人根本不願久留。而大部分的旅游車司機為了省油費,是不願意將車開過山口下到湖邊讓客人靜靜地感受聖湖的。

我一直覺得納木措像海,有著滂沱的氣勢。羊湖卻像一名婉約的少女,靜靜地躺在山谷之中。可是,即使翻過崗巴拉山口,來到湖邊,仍然只能看到差不多的景像,只是比山口安靜了許多,可以在湖邊的石灘上席地而坐,野炊一番,甚至在天氣暖和的時候還能睡上一覺。

直到這次去米村,才改變了我對羊湖單調美景的看法。

從地圖上看就可以知道,納木措是一整塊的湖面,而羊湖卻是如絲帶般彎來繞去。而我們此行就是不走尋常路,不翻崗巴拉山口,而是繞到加若拉(音)山口後,再穿過一些村莊,翻過一座小山,來到湖邊的一個小村莊——米村住上幾日。那是一個藏族朋友的老家。

雖然朋友向我們形容過那裡的美景,去的時候心裡還是有一點打鼓,萬一因為審美觀的不同,不似他形容的那般呢?

正這樣想著,車已翻過了加若拉山口,羊湖便遠遠地呈現在眼前了,一見到那沁人心扉的藍,心情已經明朗起來。又順著路繞過幾個村莊,待到開上沿著湖邊的路時,恰逢日落時分,湛藍的湖水和夕陽下金黃色的草地,每轉過一個彎,眼前則又顯現出不同的景像,所謂移步異景就是這樣了。幾乎就在這一瞬間,我覺得自己愛上了羊湖。

沿著湖邊又行了一陣,終於來到了米村。

米村規模很小,總共才十來戶人家,建在湖邊的山坡上,真正的依山傍水,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雖然離拉薩不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卻不通電不通電話,於是生活仍然保留著很多原本的習慣。

客廳的窗戶正對著羊湖和對面的山脈,冬天沒什麼農活,除了伺候好牛羊,一家人便坐下來紡毛線,女人紡羊毛,男人紡犛牛毛。家裡的被褥幾乎全是自已織的羊毛或牛毛的毯子被子。雖然我們睡的房間是朝南的,白天,毛巾卻還是凍住了。可晚上睡在那純羊毛純牛毛的被窩裡,一點都不覺得冷。

剛開始的兩天天氣晴朗,萬裡無雲,湖面平靜如鏡。第三天開始,每天下午兩三點鐘開始起風,大風吹得湖面波光粼粼,於是不見了那種湛藍,而是泛著亮白的水波。

突然有一天早上醒來,往窗外一張望,白茫茫的一片,昨夜下雪了!趕緊起身衝出屋去觀雪景。這天的下午風起雲湧,又下了一場大雪。傍晚的時候,雪還沒有停,因為沒有了藍天,湖水便是灰色的一片了,天空仍然是陰雲密布,卻發現湖面上有一處亮光白晃晃地照著,像是從天上射下的神光一束。

兩場大雪之後,天氣終於重新放晴,藍天上總飄著一些像絲帶般的雲彩。湖水的表層已經結冰,每天下午在強烈的日照下漸漸化開,晚上則又凍起了大部分。

我們驅車沿著湖邊的路繼續往深處走去,轉過幾個彎後,發現裡面的景色又不同於前路。雪比米村附近積得更厚而且即使在陽光下也沒有要化開的意思,路面都已經被白雪覆蓋,湖邊山脈的形狀變化莫測,湖面大部分冰凍,數百只的水鳥聚集在少數未凍的湖面上。

又翻過一個高高的山口,依著羊湖的路仍然向前沿伸著,我們卻因為擔心油不夠而只能折回,留待下次再來探索。

臨走前的一天,太陽重又溫暖起來,湖面解凍得更快了,坐在湖邊,聽著化凍的聲音(解凍的冰層互相撞擊),心中感嘆,誰說羊湖不美?誰說羊湖單調?大部分的人帶回去的是千篇一律的照片,卻錯過了羊湖的美景。


(從窗戶看雪後的羊湖)



(雪後傍晚湖面上的白光一束)



(冰凍的湖面和湖邊又一個村莊)


精選遊記: 山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