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旅游---及周邊景點的行程
(一)夜抵屯溪七月十日下午一點零八分,當2182次列車緩緩地開出上海站時,我們一行四人的徽州五日之旅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同行四人,二男二女,老大是我的同學徐君,總是一臉的笑意,溫和敦厚,卻又柔中有剛,平時是一臉的寬容,關鍵時刻常一錘定音;兩位女士,一位是中山醫科大學的歡君,歡君狀若頑童,好玩,尤喜水,喝水戲水俱佳,可愛至極,一路行來,不知給我們帶來多少歡聲笑語;另一位是本校的三年級師妹,自稱為小辣椒,小辣椒其實並不辣,但性好動,可又不是男士的蠻動,而是輕盈靈動,好冒險,好多次叫我們兩個大老爺兒為她捏汗擔驚,可她卻面不改色心不跳;至於在下嘛,干的是策劃和跑腿的活,想了想,畢竟是我在寫游記嘛,也不能太虧待自己,就給了個好聽的名字――小諸葛,其實是料事不足,敗事有余。
好久沒坐過不帶空調的車了,事先准備的撲克因風太大,幾乎沒有派上用場,因而四個人就坐在一起聊天,打發著無聊的時光。不過,看得出來,大家的心情都不錯,對剛剛開始的徽州之旅是飽含著期待的。
十一日凌晨一點零八分,火車經過整整十二個小時的奔馳後,終於停靠了屯溪站。一出站,就看到<黃山家庭旅社>的朱先生高舉著寫有我的名字的牌子。昏黃的燈光下,沒來得及對黃山市投注一眼,就來到了朱先生的家裡。旅館不大,卻是異常的干淨整潔,主人當然是十二分的熱情,一杯熱乎乎的清茶端上來,旅途的疲勞就消去了一半。放下行李,洗澡,洗衣,安排第二日的行程,等一切停當,一頭扎到床上時,已是三點多鐘了。
(二)征服白鵝嶺
十一日早上七點半,<黃山家庭旅社>的女主人胡笑笑女士准時地叫醒了我們。洗漱,收拾包裹,購買上山物品,早餐,又是一陣手忙腳亂,匆匆忙忙中坐上了等候多時的去黃山風景區的汽車。
城市無奇,等汽車穿過城區,駛入鄉野後,人心漸漸平靜,探頭窗外,才發覺天氣晴好,迎面而來的是滿眼的綠。綠的山,綠的水,綠的樹,綠的莊稼,一切皆是欣欣然,散發著生命的旺盛活力。時有村落臥於蒼翠之間,可見粉牆黛瓦,素樸中透著森森古意。
一過黃山大門,剛進入風景區,山勢就突然變得陡峭起來,宛若拔地而起。放眼望去,滿山含翠,樹木高大遮天,竹海茂密翳日。山道蜿蜒,旁邊就是萬丈深淵,使人不敢引頸探望。車子忽左忽右,猶似醉漢耍拳,人被左右拋擲,雖萬般折騰,卻又興味盎然。
不及半小時,車至雲谷寺,就到了盤山道的盡頭。有纜車可上至白鵝嶺,可我們四人是決意要用腳踏遍黃山的,纜車自是不在考慮之列。不須整裝列隊,也無須一聲令下,背起挎包,就“雄糾糾氣昂昂”地進發了。
登山的道是石階砌成的,順著山勢彎彎曲曲,綿延不見盡頭。一路上濃蔭蔽日,時有清風從山谷吹來,好不涼爽愜意!一條小溪伴於山道之側,透過樹叢時隱時現,淙淙的流水聲不絕於耳,或如鳴琴,或如佩環相擊。雖是周四,但上山、下山的游客均是不少,下山的是一身輕松,上山的則一臉汗涔。有挑夫荷擔過百余斤,每遇游人擋道,便吆喝一聲,游人識趣,欣然讓之。有種種樹木立於路旁,可惜我們無知得很,皆不識;亦有花草,因得以餐風飲露,是格外的鮮艷青翠。同行的歡君,是個愛花者,賞了還不夠,竟做了采花大盜。
黃山的妙處都說在前山,可我們是從後山開始登的。後山的景不多,與前山比,大約是不夠雄奇與險峻的,然而,在我看來,即便這樣,比起一般的名山,它還是要秀麗得多。數得上名的景點就有,仙人翻桌、天狗望月、喜鵲登梅、仙人指路和雙貓捕鼠。面對自然的神奇造化,我們不能不嘆為觀止!而對人類的想像力,我們同樣也不能不贊賞有加!譬如仙人翻桌,有一小峰立於群山之間,遠看起來面積恰是一桌見方,頂有四根天然石柱,而柱上卻不見桌台。假如沒有仙人翻桌的命名,我們也許並不以為奇,可有了這樣的命名,再看此景,就覺得怎麼看怎麼像,自然與人工相結合,一個美景就誕生了!
起先,山勢尚緩,還不覺怎麼的累,可漸漸地雙腿就有了沉重的感覺。好不容易爬上一個陡坡,正想松一口氣,卻發現立在眼前的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明明記得山腳下一起出發的那個年約七八歲的小女孩,早被我們拋到了身後,可就在我們立足喘息之際,又趕到了我們的前頭。又有老人從身邊擦肩而過,雖比不得年輕人腳步矯健,可勇於攀登的精神和專注的神情依然令人敬佩!
從雲谷寺至白鵝嶺約7公裡,而由白鵝嶺至白鵝山莊,還要再上爬三百六十四級石階。等我們來到山莊時,已是下午一點半了,此時距離上午開始登山之時,三個多小時已經過去了。一進入山莊,才發現同車抵達雲谷寺而坐纜車上山的游人竟也剛剛入住,驚訝之下,一問才明白,原來等纜車就等了兩個多小時。而我們一路行來,一路賞景拍照,中間時有歇息,以充飢解渴,雖有艱難之時,卻無懈怠之虞,而其中所得之樂豈是坐纜車者所能道也?!
(三)霧裡賞名松
還是在爬白鵝嶺時,山上就有了些雲霧,及至沿三百六十四級石階爬到孔雀松處,霧氣已愈來愈濃了。當時,我們並沒有在意這是有雨的前兆,只覺得霧氣繚繞之中的黃山,猶似神話裡的仙境,美奐絕倫!等到我們在山莊裡卸下沉重的背包,稍事停息,再度出發時,卻發現漫山遍野已是霧茫茫一片,能見度僅有十幾米,而剛才還不見聲勢的山風,此刻已漸漸有了凌厲之色。
沿三百六十四級石階而下,再至白鵝嶺,北向走,不久就見到黃山十大名松之一――黑虎松。它枝干粗大,針葉蒼翠,氣勢雄偉,一派虎氣森嚴,著名畫家劉海粟十上黃山,九畫黑虎松。繼續北行,便見另一名松――連理松。一松兩干,並肩而立,好似一對情侶,相依相偎,而樹下圍欄,則綴滿像征愛情的連心鎖。據說,樹名取自白居易《長恨歌》裡的詩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穿過步仙橋,雲霧縹緲之中,始信峰恰如正在沐浴的仙女,婷婷玉立於眼前。相傳一古人不信黃山之妙,待游至始信峰處,才發現如入畫境,“始信”黃山之神奇絕妙!始信峰現已被封,登頂攬勝自是不可得,即使可以登臨,以今日之霧,亦是無一可睹,唯余茫茫。正在嘆息之際,忽見一松立於危崖之上,旁枝斜出,雲霧翻騰之中,猶如矯龍探海,正是探海松。不遠處,又有松,頂部如傘,側干倒彎拱起,像古時軍中轅門,亦像一架豎起大琴,此即豎琴松。至此,前方已無路可尋,我們便原路折返。
至黑虎松處,右拐,就到了散花精舍,此處乃北海景區。精舍前方的散花塢是觀看“夢筆生花”的佳處,可惜此刻目力所及,僅在十步之內,“夢筆生花”原來也有“封筆”的時候!再西行,是清涼台,有摩崖石刻,白霧之中,為首的“氣像萬千”四個黃色大字,甚是醒目!黃山果真是氣像萬千,上午還是晴天麗日,此時已是雲罩霧籠,幾欲雨之。路遇景區清潔工,明知無望,仍“罪心不死”地詢問,可否看到猴子觀海,清潔工笑曰,猴子在洗澡!是的,人有羞恥之心,猴子豈能無之?既在洗澡,不探看也罷,只是此次拜訪不得,就不知何年才能得見真容了。
俗話說:不到獅子峰,不見黃山蹤。看著越來越盛的雨霧,不用說,獅子峰必是高掛“免會牌”的,我們四人只好改變原定行程,向西遙望了一眼“雲深不知處”的獅子峰,就下了清涼台。下行不遠,意外遇到另一名松――麒麟松。同行的兩位女孩,一齊輕展玉臂,學松樹狀,惟妙惟肖,我用相機記錄了下來,效果甚佳。本想去排雲亭,再看飛來石,但返回的游客說,什麼也看不見,我們也無可奈何,隨即決定返回白鵝山莊。途中忽降傾盆大雨,游人皆穿戴雨衣,行走在霧氣蒸騰之中,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氣質。待回到山莊之時,已近傍晚五點了。
就這樣,在雲山霧海和松濤怒吼中,我們結束了黃山之行的第一天。看著山莊大廳裡明天陰有雨和日出概率為零的預報,我的心又是一冷,不由得向上天祈禱,明天晴吧!
夜宿十二人上下鋪房,窗外的山風,猶如冬之朔風,狂嘯著,叫人發寒。最令人惱怒的是,有父子倆,不知是哪裡人,在眾人沉睡之際,竟來往電話不斷。每次電話聲響,都要等響到五遍前後,方肯按接,或竟不接,任由它鬧之。接之,又是長篇大論,而且聲音巨響,如處無人之境。我忍無可忍,怒斥一聲,明天大家還要早起,請將電話關掉,可好!可又有什麼用呢?哎,我輕嘆一聲,心想,旅游本是為了休閑放松,他們可好,爬到黃山頂上還要忙於脫不開的事務,真是可憐的人呀!我漸漸平靜下來,加上白天爬山頗累,不久就進入了夢鄉。
(三)雨中游玩
十二日清晨五點半,我們就在眾聲喧嘩中醒來。漫山是比昨天更大的煙霧,日出自是沒得看了。已經起床的小辣椒發短信告訴我們,洗漱的人很多,可繼續小寐一會。好哇,正求之不得!但不久,有導游進來,告訴跟團的人六點鐘開飯,六點半出發。我們當然不能示弱,一下子從床上爬將起來。待洗漱完畢,胡亂地吃了些干糧,再收拾好背包,昨夜一同入住的十二個人也就剩下我們兩個了,同行的歡君和小辣椒在一旁看著我們手忙腳亂,卻是一臉的輕松。
六點四十分,我們終於也出發了。外面下著小雨,天有點冷,好在每人都提前加了件上衣。到底是年輕人,腳步輕,況且我們四人又矢志同心,等下到光明頂時,就趕上前面出發的大部隊。
光明頂處有氣像站,牆壁上懸有巨大的電子屏幕,告訴游人今天的天氣狀況:陰有雨,雲海概率為30%......。此處有兩條道,一條南下,經蓮花峰、玉屏樓至慈光閣下山;另一條西去,經天海至夢幻景區。計劃中,今天我們要穿越夢幻景區,然而面對這樣的天氣狀況,我們四人發生了分歧。我和小辣椒有點不死心,想按原計劃行事,但歡君是不願的,好在老大有威望,他發話拍了板,於是一聲令下,我們揮師南下,直指蓮花峰。
風越來越大,能見度越來越低。行至鰲魚峰處,我冒險攀至山頂,忽然一陣狂風,竟被吹得連退幾步,若非頂上有石柱鎖鏈相擋,我大概要在黃山羽化成仙了!從頂上下來,同伴怪我不該強行冒險,我雖嘴上逞強,連說沒事,但心裡已是發虛。
繼續下行,道路愈見陡峭,游人也愈行愈緩,不久竟至不動了。後來才知,鰲魚洞出口處風太大,游人不敢下,只得等風勢稍減後,游人才又魚貫而下,但慢如蝸行。穿過鰲魚洞,拾級而下,剛走完三百米“一線天”,正自疑惑“山重水復疑無路”,孰料,峰回路轉,百步雲梯就猛然突兀眼前。百步雲梯本在危崖絕壁之上,磴道下臨深淵,但今天霧氣太大,深淵不得見,且是時,風輕雨小,登臨之中,竟絲毫未覺察其險峻。雲梯頂端有二塊巨石,一塊形如龜,一塊形如蛇,兩石並列,人稱“龜蛇二將守雲梯”,好一派“一夫當關,萬無莫開”的氣勢!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下山,我們走的是另一條道,比上山時更陡更險,而這時的風雨也更為猛烈。好幾次,我們不得不躲在石壁之後,等待風雨減弱時,才敢下行。下行時,我們盡量壓低身子,用手緊緊抓住石階旁的圍欄。到玉屏樓這一路就非常輕松。玉屏景區本有多處景點,但煙霧之中,可觀賞到的也就是近旁的石刻和三大名松了。石刻的內容我只記得有“岱宗遜色”這一條,但三大名松的姿態卻還在腦子裡。望客松是最先見到的一棵,立於高崖之上,似登高遠望游客,枝干粗壯,樹冠濃密;接著是送客松,斜伸一虯枝,猶如作揖送客;最後才是迎客松,立於上山路口,有兩大側枝向前伸展,好似主人張開雙臂,熱情地迎接游客的到來一般;此樹蒼勁挺拔,姿態優雅,有詩贊曰:“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過了玉屏樓,下數十級,見三座小石峰,相擁而立,挺拔如劍,有奇松立於上,名為“蓬萊三島”。由此而下,經渡仙橋,穿臥雲洞,下小心坡,跨天門坎,越半山寺,過立馬橋,一路馬不停蹄,直奔慈光閣。
昨天從後山上山,溪中之水,尚是細流;今天從前山下山,溪中之水,已成飛瀑。站在立馬橋上,舉目望去,青山之間,有一白練,宛若飛龍,騰空而下,一路轟然作響,蔚為壯觀!
出了慈光閣,我們稍事休息,但迫於飢寒交加,又深怕同行的兩位女生病倒,於是,直接乘車駛往山腳下的旅館(是黃山家庭旅社.胡笑笑女士哥哥開的),溫泉景區就從車窗外掠過了。回到旅館,第一次事就是洗了個熱水澡,然後承老板的細心周到,每人喝了碗姜湯,又點了幾個黃山特色菜,四人同飲,待酒足飯飽之後,回到房間,打開電視,才知道,這兩天的風雨原來是台風“雲娜”搗的鬼。此時,透過窗戶,遠望黃山,但見黃山依然在雲遮霧繞之中,卻越發顯得崔嵬神秘了!
四)暢游翡翠谷
十三日早起,天雖沒有完全放晴,但雨顯然已經作別了黃山的雲彩,再看看同行的諸位,一覺之後,又是精神煥發。今天上午的目的地是翡翠谷,八點多一點,我們登車出發,湯口離翡翠谷不過8公裡,不消多時,我們就抵達谷中。
剛進入谷中,清新之氣便迎面撲來,放眼望去,但見群峰競秀,重巒疊嶂;青山翠微,雲游霧繞;茂竹修林,搖曳生姿;一道峽谷恰如一條巨蟒,匍匐於兩山之間,谷中之水雖不是翡翠之色,但清冽見底,而怪石羅列,竟擋道於急流之中。
檢票口處,有一巨崖石刻,上面鐫有書法家啟功所書唐詩人劉禹錫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在不深,有龍則靈”。穿過攬翠樓,即見溪中立一巨石,上有“靈秀”二字,游人至此,紛紛脫鞋赤腳,涉水攀至石上,競相留影。同行的小辣椒和歡君均是南方人,慣喜水,見此好景,豈肯錯過?一邊戲水,一邊擺出種種姿勢來拍照,而前兩天的登山之苦也被這溪水洗滌蕩盡。
翡翠谷中有潭池一百余個,且連環相扣,串成一條鎖鏈。若論谷中水色之美,我以為最妙的是花鏡池,水色呈繽紛五彩,最上游的是純白,如一堆飛雪,鋪於池中,回旋激蕩中,有麗珠跳動;臨山一側是淡黃,乃池底岩石色澤之映照;而池的下游則好似一塊晶瑩剔透的翡翠,色彩呈深淺變化,由淡綠而至翠綠,再漸成墨綠。其次是綠珠池,水流從數米高的懸崖傾泄而下,半道與巨石相撞,化成一道白練,再墜於深潭,激揚起無數顆跳動著的墨綠色的珍珠,有細濛濛的煙霧飄蕩,輕撫面頰,好不清涼!孔雀池也不錯,形如孔雀,前窄,似孔雀之頭頸;後寬,如孔雀之尾翼;水清泠潤滑,宛如翠玉。
翡翠谷,又稱情人谷,這名字源於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1988年上海有36位青年男女到黃山游玩,邂逅於此峽谷中。當時,景區尚未開發,他們途中遇險,在歷經重重困難之後,終得以脫險,回到上海後,有10對結成姻緣。此後,翡翠谷便又多一個好聽的名字――“情人谷”。
幽谷如夢,柔情似水。既為“情人谷”,谷中的景點設計不無匠心獨運,使自然的水與人生的愛佳趣天成,可謂水蕩愛波,愛逐水流。從情緣亭向上,一路要歷經情人橋、愛亭、玉環池、鵲橋、嬉戲台、戀亭、愛字石、相思亭、鴛鴦池,最後至如意亭,愛與水恰似一條長鏈,將這些本來孤立的景點連成串,使人在游山玩水之中,既得到了情趣之樂,又體驗了愛的美好與純潔。
這些以“愛”為主題的景點,我最喜歡的一個是愛字碑,碑上共刻有歷代名家所書的百個“愛”字,古代的有王羲之、顏真卿、蘇軾、鄭板橋等,現代的有孫中山、毛澤東、陶行知等。愛字碑不僅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而且每個愛字都具有不同的含義,比如,孫中山的“愛”字是“博愛”的“愛”,而毛澤東的“愛”字則源於“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護公共財產”。另有一“愛”字石,我也喜歡。“愛”字刻在霓裳瀑邊的煉丹台上,長寬各為5米,聽說這“愛”字選自蘇軾書《豐樂亭記》的手跡。游人至此,或三五成群,或獨自一人,或坐或臥,紛紛於“愛”字石上留影。小辣椒和歡君很有創意,她們手牽手,圍成一心形,坐於石上,讓我拍了下來,效果甚佳。
游完翡翠谷,一般花上兩個小時,也就夠了,可我們竟然花了三個多小時,等我們從谷中出來時,已是下午一點多了。好在去西遞的班車還早,回來的途中,四人便在司機的勸說下,免費地品了下黃山的三大名茶――太平猴魁、黃山毛峰和祁門紅茶。以前只知喝茶,這次總算見識了下有關茶的禮儀。說是免費,其實也不是,我和小辣椒經不住服務小姐極具誘惑力的公關,終於一人花了四十元買了一兩特級黃山毛峰,這不正印了一句老話: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呢?

(翡翠谷)

(絕壁黃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