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北非Tripoli(的黎波裡)

作者: 鄭久源

導讀在地中海的沿岸,有很多古羅馬時代的遺址,其中利比亞的(Sabratha和Leptis Magna)是保存最完美以及規模最大的2處。由於利比亞特別國情決定了2處遺址為藏在深閨的明珠。 一、誰為死去一半的身體隱隱做痛?Sabratha(小羅馬城), 從Tripoli出發,沿地中海沿岸向西駕車約80公裡,就可以抵達塞布拉塔,步入小羅馬城。在很多人眼裡它是夢幻的劇院和幻想古代港城。因為在這些殘 ...

在地中海的沿岸,有很多古羅馬時代的遺址,其中利比亞的(Sabratha和Leptis Magna)是保存最完美以及規模最大的2處。由於利比亞特別國情決定了2處遺址為藏在深閨的明珠。

一、誰為死去一半的身體隱隱做痛?Sabratha(小羅馬城),

從Tripoli出發,沿地中海沿岸向西駕車約80公裡,就可以抵達塞布拉塔,步入小羅馬城。在很多人眼裡它是夢幻的劇院和幻想古代港城。因為在這些殘牆斷壁上,一道又一道的是它曾經揮之不去的繁華與榮耀,以及神秘。我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感到敬畏,面對這裡的風景,這些默默存在千年的建築,我想我不能說些什麼,更是不敢去妄自評論些什麼。

殘存一半的塞布拉塔,曾經是努米底亞王國的一部分,它於公元2-3世紀重建,鄰海而建的大劇院是這些建築中的傑作,它一共有三層,每層都用巨大的圓柱支撐,劇場內還飾有白色和粉色大理石浮雕。現今,劇場已被意大利考古學家們修復,每年夏季都在此舉行盛大的文化表演,追憶昔日的盛裝俏容。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劇場的粉色的砂石牆正遭受嚴重的自然破壞,尤其是由於海風和海浪引起的風化剝蝕,如同歲月在美人的臉上劃下的道道印記。繁華只是過眼,羅馬時代的劇院,飛揚在屋欞的浮雕美女,展現民眾對生殖崇拜的壁雕,以及那些依舊繚繞攀延在石柱上的花紋,充滿人性化的建築美麗得讓人親切。我喜歡安靜地看羅馬雕像,圓潤的身體,線條暢快,臉部雕刻的豐滿,五官分明,即使有很地方都已經破損,表情卻是永遠讓人醍醐灌頂的祥和,讓人內心只是驚異於它的美。這裡曾經美眷如花,這裡曾經浮生如夢,這裡也曾經兵戈鐵馬,而現在這裡只剩下一雙長在廢墟上的奢華的迷眼,它畢竟已經死去了,塞布拉塔死去一半的身體在誰的心裡隱隱做痛。二、這裡曾經是神靈及生靈的殿堂 港口城市萊普帝斯始建於公元前一世紀,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位於的黎波裡城以東120公裡處,它方圓約2.5平方公裡,是地中海地區面積最大的考古場所之一,也是環地中海地帶最好的羅馬遺址。公元二世紀塞佛留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萊普帝斯變成了羅馬最漂亮的城市。修建這座城市的建築師有自大狂的嫌疑,到過該城市以後,在到其他地方似乎再也沒有比這兒更大、更美、更豪華的建築了。他們用大理石代替灰泥,用花崗岩代替砂石,用斑岩代替玄武岩;他們用堡壘來連接圍牆;他們把街道擴地像廣場一樣寬。然而,萊普帝斯馬格納到了最強盛的時候,由於公元429年汪達爾人的入侵,羅馬帝國逐漸衰敗了。也就在這個時期,沙漠淹沒了整座城市。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被覆於其上的沙子完好的保存下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政府派了一批有500人的探險隊來發掘這座地下古城。至此,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終於重見天日了。 至今為止,已有300多處古跡已被發掘出來,其中包括公共浴池、占地一公頃的學術論壇、港口、神廟、集市以及大劇場等。這些古跡大都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其中能容納15000人的圓形大劇場的修復工作已基本完成,成千上百的雕件和鑲嵌圖案被轉移到的黎波裡的博物館裡保存起來。遺憾的是,當時古羅馬人修建的大型防洪工程遭到嚴重破壞,已無法修復。1987年到1988年間,萊普帝斯馬格納遺址遭到了洪水的襲擊。

三、 利比亞的寓意是姑娘流動的微笑 途中小憩的地方是阿拉伯風格樣的旅館。房間內擺設齊全,木床,不知道為什麼,每當我走進房間,第一眼去尋找的總是那張可以供我休息的床,床漆的是傳統的大綠油漆,站在旁邊似乎就可以聞到當初的濃郁的油漆味道。床上懸掛著淡綠色的幃帳,似夏日的絲絲翠色。床上的裝置全是紅色為主,含蓄的紅色,黯淡不勝床的濃綠。牆上掛著紅色的刺繡工藝品,神秘的圖案和花紋,在燈光下顯現。我偷空出去溜達,遇見一家別致的小酒店,傳統的裝飾,在我眼裡,就瞬間讓我動心。這裡有一種別具特色的工藝品叫做沙瓶畫,采用不通顏色的沙子在一個玻璃瓶子裡面疊層堆積,在玻璃瓶子外壁顯示出平面畫的效果。在街上,我看見做沙瓶畫的藝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長了一張憂郁的臉。四處可以看見精美的馬賽克鑲嵌畫,這些畫的寓意依舊是永遠的利比亞。這裡充滿了濃郁的利比亞味道,連街上姑娘走路的姿勢,對你的微笑都是特別的。她們大多白皙、健壯、豐滿,身材勻稱。由於由於伊斯蘭的風俗習慣,不能在街上隨意抓著一個妹妹狂拍,我只好到博物館的櫥窗裡面拍攝裝飾美艷的模特,她的微笑掛在嘴角,感覺很奇怪,似乎可以流動開來。四、 阿拉伯知識分子的思想,就裝在他們的煙壺裡這裡隨處可見不僅僅是姑娘的微笑,還有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的水煙館。據西方權威學者考證,水煙初見於印度,後在波斯流行,逐漸風靡到阿拉伯世界。是阿拉伯人將水煙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水煙壺最初用椰子殼制成,現在已五花八門,變成了藝術品。它的每個部分都由專門的工匠精心制作而成。水煙壺由壺身、煙碗、煙管和煙嘴4部分組成。

隨行的好友選了一尊壺身是綠色的琉璃質地的水煙瓶子,上面鑲嵌著銀質材料。它的底座用來裝水。水可以清潔煙草燃燒噴出的煙灰,起到過濾尼古丁的作用。煙碗放在壺身上,它有一個小金屬碟子,用來盛炭灰。碟子上面是一個裝煙草的杯狀小碗。碗上蓋著一個圓錐形的"帽子",即使刮風火苗也不會被吹滅。煙草上燃燒著的木炭也有講究,當地人喜歡用橡木燒制的木炭,因為它燃燒得最持久,而且它的煙不嗆人。煙管連接著壺身,長長的水煙管可起到過濾和緩和的作用,使煙形成薄薄的、穩定的煙流。上面頂著一個鵪鶉蛋大小的小煙盞。煙料置於其上,任其緩緩燃燒。水煙槍擺在窗台上,拖著一條長長的軟煙管。抽煙時會發出咕嚕嚕的響聲,縷縷輕煙飄溢繚繞,香氣襲人。

水果煙草由鮮煙草葉、干水果肉和蜂蜜等制成。抽煙時,人們在煙壺的水中添加蘋果汁、酸櫻桃汁、葡萄汁、橙汁、檸檬汁、石榴汁或玫瑰花油,甚至葡萄酒等等,使煙味口感更濃,氣味馥郁芬芳。據測算,這些水煙的煙草含30%的煙葉和70%的水果和糖漿。一盞煙料只有5克左右,就足夠抽上一個多小時。

看著朋友愜意的模樣,充滿著天方夜譚式的風情。使我想到了一位阿拉伯小說家描寫抽水煙的情景時說:“騰雲駕霧間,水迷煙醉中,經典的時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遙遠的過去。”

煙茶不分家,我們抽水煙時飲用的是薄荷蜂蜜茶(就是阿拉伯紅茶)。

阿拉伯水煙用的煙草與普通香煙或雪茄的不同,過去的水煙草主要是從伊朗進口的黑煙草。這種煙草勁衝,用前要洗上幾遍。著名的煙草牌子有瓦哈和納赫拉,口味多有蘋果味、草莓味、香蕉味、杏味、葡萄味、菠蘿味、桃和甜瓜混合味、薄荷和牛奶咖啡混合味等。19世紀,一些蘇丹喜歡將鴉片、香水和碾碎的珍珠末同煙草混合在一起抽。1841年,一位蘇丹舍不得將自己精心配制的珍貴煙絲同法國大使分享,差點釀成小小的外交糾紛。

現在,埃及和巴林產的水果煙草取代了傳統的黑煙草。水果煙草由鮮煙草葉、干水果肉和蜂蜜等制成。抽煙時,人們在煙壺的水中添加蘋果汁、酸櫻桃汁、葡萄汁、橙汁、檸檬汁、石榴汁或玫瑰花油,甚至葡萄酒等等,使煙味口感更濃,氣味馥郁芬芳。據測算,這些水煙的煙草含30%的煙葉和70%的水果和糖漿。盡管如此,水煙的煙草勁還是很大,如果人們用普通的煙鬥,抽完會被嗆得頭昏腦漲,而長長的水煙管可起到過濾和緩和煙草的作用,使煙形成薄薄的、穩定的煙流。我感覺阿拉伯知識分子的思想,就裝在他們的煙壺裡。

四 在撒哈拉沙漠尋找三毛的足跡最吸引我去非洲的原因先曾經在三毛的小說裡讀過的《撒哈拉沙漠》,當我真正踏上它的征途,才發現這個所給你的,絕非是你僅僅所認識的。遇見沙漠裡面的駱駝隊,其中駱駝是單峰的白色駱駝。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大漠,突然覺得人生無限的寂寥。沙漠中的本地人,身著長袍,騎在駱駝上,好像遠征的戰士,讓人覺得威武帥氣。並且在沙漠旅行千萬不能穿牛仔褲,最好的就是本地人長袍打扮。我這次穿了牛仔褲,一天就長了一身痱子,之後換了阿拉伯的長袍後就萬安。我曾想著踏著駝聲,尋找三毛的足跡,更希望能有好運氣遇見一朵沙漠玫瑰。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風礪石”,主要產於浩瀚戈壁,沙漠玫瑰誕生於古若水的河床之中,大多系火山岩漿冷卻後經過長期的自然變遷和日曬風蝕形成或是是石英沙在經歷了千萬年凝結而成。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形成了千姿百態,瑰麗神奇的石中之花。沙漠玫瑰形成的地理條件特殊,產量稀少,只是因為花形酷似玫瑰,能夠完整的展現花卉特征的沙漠玫瑰更是鳳毛麟角。從沙漠回來才在博物館裡見到了見到沙漠玫瑰——凝固的愛情之花。那一瓣瓣玫瑰石瓣,逼真地開放著,它是細沙在幾千年的風雨雕塑中,風化而形成的傑作。其中還有零星的細沙,鑲嵌在花瓣的中間。它默默地開放在無人煙戈壁灘中,永遠不會枯萎,也不會凋謝,因為它只是貌似玫瑰,並不歌頌愛情。我就像一只來去匆匆的蝴蝶,在Tripoli做了短暫的停留。隨著航班的起飛,沙漠、神殿以及遺址,漸行漸遠。



(地中海的落日)



(Tripoli的港口古代城門)



(Leptis magna的古羅馬遺址)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