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認識一對日本夫婦。那時我在哈爾濱,這對夫婦多次去哈爾濱,在和我們一起吃飯時,他們總是在外面雇好出租車隨時待命。當時覺得這樣做十分浪費,後來發覺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證隨時能夠回賓館上廁所。真是大吃一驚。這次日本之行對廁所有了印像,廁所一塵不染當然是一個再基本不過的了,酒店馬桶也都是一件家用電器呢。事前,事後自動衝水,馬桶墊加溫,事後清洗靠旁邊一排小電鈕控制,你若把調溫,啟動看得明白,還是很舒服的。原來覺得那是一件多麼多余的事情,可一用上就覺得真是享受。各處的廁所有的極小,可設施一應俱全。還裝飾有花。唯一的,世界各地衛生間裡常見的干手機在日本的衛生間裡並不多見。在中國很多地方有擦手紙也不多見。大約是他們更多地用手帕。 在公共衛生間的門上大多標有‘和式’或‘西式’。在東京淺草寺停車場的一個衛生間居然還有蹲姿的示意圖。別認為這是多余,我的一個新加坡同事是一個印尼華僑,第一次到大陸和我們出差,在哈爾濱中央大街的一個商店裡用完衛生間後就非常認真地問我面應朝哪裡,當時我可是半天沒聽懂,待聽懂以後大笑……

(裝飾)

(使用手冊)

(家用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