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印度41後記

作者: huihui9191

導讀後記從博卡拉回到加都,住進了熟悉的日本旅館,一切都如同以往一樣,惟獨牆上多了個尋人啟示。失蹤的人是個日本青年,照片上他英俊的面龐上還掛著自信的微笑,九月份獨自去了印度,從此就人間蒸發沒了音信。也許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永遠消失,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去向哪裡,日本人財大氣粗容易招禍殃,要不然他們怎麼也喜歡把自己偽裝成中國人呢。 到了加都趕緊去 ...

後記從博卡拉回到加都,住進了熟悉的日本旅館,一切都如同以往一樣,惟獨牆上多了個尋人啟示。失蹤的人是個日本青年,照片上他英俊的面龐上還掛著自信的微笑,九月份獨自去了印度,從此就人間蒸發沒了音信。也許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永遠消失,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去向哪裡,日本人財大氣粗容易招禍殃,要不然他們怎麼也喜歡把自己偽裝成中國人呢。

到了加都趕緊去龍游預定了第二天一早去樟木的車,車上同行的還有天涯網友左手上籃,一個廈門小伙。越野吉普一通狂奔到了友誼橋,回到祖國的懷抱倍感親切,消毒檢查一會工夫就放了行。在樟木找了一家小飯館,美美享用了一頓豐盛的午餐,紅燒茄子、糖醋白菜外加沙鍋豆腐湯。吃飽喝足找了輛回程的豐田4500,200元回到拉薩。

11月的拉薩已是一派肅殺,過了旅游季節,旅館也都空閑下來開始瘋狂打折,八郎學還是以一貫老大的精神堅挺著價格。盡管這樣,咱還是習慣性住進了八郎學的單人間,40元的價格雖然貴,咱不是還圖個清靜嗎。往日登記就入住,走時再結帳的八郎學也一反常態要起了押金,憑空添了這個制度,一看就是遇到了投機取巧不交錢就腳底板抹油的小人。

這個季節是生意人回家的時段,忙活了一夏,打工的、淘金的、開店的都掖好了大錢包准備回家了,去四川方向的車票全面告急。幸虧去北京的是少數,坐上91路車到了火車站,片刻工夫就買好了第二天回家的T28次臥鋪票。應了那句老話:回槽的馬快,一溜煙的工夫,肥姐餐廳的川菜還沒消化,紅樹林網吧的留言還未清屏,人已經回到了深秋的北京。

進了家門屁股還沒坐穩,電話鈴聲響了,抓起話筒從那邊傳過一個驚喜的聲音,是一年多來沒有音信的台灣女孩麗莎。03年鬧非典,我們正巧流亡到了大理,朝夕相處了一個月,每天聽著麗莎講述周游世界的種種奇聞,那時她就許下願要帶著我去泰國住進寺廟蹭吃喝。一晃幾年過去了,天各一方生死兩茫茫,信息時有時無,大家各自為了生活去奔波。

雖然沒有麗莎的帶領,老菜驢依舊故我踏上了背包出國旅行的漫漫長路,聽說我剛從印度回來,麗莎立刻表示了欽佩之情。別看她的足跡遍及五大洲,可是愣沒敢踏上印度這塊南亞次大陸,原因自然很明確,就是害怕那裡臭名昭著的性騷擾。聽我說下個目標是埃及,立刻她又支起了招,要提供了開羅的旅館,可以自己開伙做飯。

這回麗莎在上海呆了三個月,下午就要回台北,去機場前試探著打了個電話,沒想到正好人剛到家。電話裡我們總結了半天出門的安全問題,她為我常在江湖走,混得平安身做了四個字的精辟結論:低調行走。別看這簡單的四個字,這可是咱多年混跡江湖的經驗結晶,就靠了夾著尾巴做人,不顯山不露水,才算平平安安混到了今天。

上班時出差走江湖,那年夏天到了山東地界,三伏天暑熱難當,咱在地攤上花了2元錢買了條毛巾包在腦袋上。剛一鑽進菏澤電視台,咱的老朋友許台長就一陣驚呼:哎呀,陳師傅,看你這身打扮,就是典型的魯西南農村婦女。前年去了瀘沽湖,被人當成打工妹,連門票都免了。去年秋天旅行到了新疆,又被當成打工的,一路上老有包工頭動員咱去摘棉花。

總而言之,江湖常有險惡處,能當心時且當心,最好的狀態是混進人群就看不見,掉進灰堆裡就找不著。不信你就灰頭土臉穿件灰衣服,包你一路暢通跟著藏民混進大昭寺,查票的看都懶得抬眼看。出門安全是第一,犯不上為了那點不當吃不頂喝的虛榮心,愣給自己武裝上一身名牌裝酷擺闊去招風。

這次回到博卡拉,中國游客明顯增多了,路邊鋪子裡的尼泊爾人也開始對中國人有了看法,一個勁衝著俺說:中國人沒錢。聽了這個說法,心裡挺高興,於是就跟著連連點頭稱是。沒錢是好事,肯定沒人惦記,別管人家怎麼說你,反正你也沒欠人家的。最不愛聽的是人家說中國人壞,這可讓人太難接受了。

剛從印度回來就聽另一個跟我前後腳走印度的朋友說,現在到印度旅行的中國背包客也多了,他走到克久拉霍,一個旅店老板就衝著他直說:中國人,壞。因為剛從那裡走的一個女孩沒有付帳就溜了,結果她一個人的行為導致了中國13億人來承擔罵名。忍不住俺也壯著膽在這裡吼一聲,沒錢咱就在家老實呆著,一旦走出國門,萬萬要記住你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13億中國人,不要辱沒了護照上那幾個燙金的大字: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趟印度之行前前後後走了兩個多月,一本印度游記林林總總也寫了兩個多月,寫游記的過程仿佛又把印度重新走了一遍,路上的人和事還在縈繞在腦海歷歷在目。雖然在印度只有短短的三十天,可是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那片熾烈的土地。那火辣辣的太陽,那明艷艷的色彩,那質樸善良的人民,還有那些鐫刻在歷史文明柱上的永恆記憶。

印度,在不久的將來,我一定還會再去拜訪你。



(友誼橋)



(回到青藏高原)



(收工回家的馬車)



(中尼公路修好了,孤獨的馬車急行在路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