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以前的游記不同,這次去廣東是商務行。所謂商務行麼,缺點是行程比較緊,只能用早晚中午的間隙出去轉轉,優點就是住宿條件一般都很好,而且不是專門出來玩,對景點的要求也就不太高。好在這三個都不是旅游城市,走馬觀花看看就可以了。
上一次去廣東已經是8年前了,最近電視裡面盡是那裡飛車黨的報道,出差之前,心裡總有些沒底。大概是以前從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地方得出的印像,我對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大城市總有一些成見。首先,這些城市一般很熱,讓人覺得煩躁,其次,那些地方的交通治安狀況總很混亂,最後,熱帶地區的人大多長相比較凶悍,語言溝通也比較困難。(一)廣州處處有生活的氣息第一站到了廣州。我在94年大學三年級時到過一次廣州,那時候快畢業了,想到南方看看就業機會,就和一個同學一起坐了43個小時的火車南下,我還記得我們當時為了省錢,買了一大桶雪碧喝了一路,後來到湖南都已經變成半桶糖水了,喝得很惡心。在廣州住在那個同學家,出去走過幾趟,印像中廣州滿街是摩托車,亂糟糟的。
出機場,上了出租車說要去皇家國際酒店,司機面無表情就直接開車走了,氣溫總有26度吧,很燥熱,而車上居然沒有開空調,我一看,周圍幾乎所有的出租車都開著窗戶,如果要求開空調可能就屬於無理要求了。也許,對他們來說,這個溫度已經很涼爽了。
司機一路都在聽一個粵語的廣播,絲毫沒有要和我聊天的打算。廣州的新機場在花都,距市區有三十多公裡遠,110塊到天河。司機費力地向我解釋要加16塊的路費和燃油附加—其實他很老實的,就是不會說普通話。和國內其他地方不同,廣州還頑固地在公共場合堅持使用方言,我想這大概因為粵語有自己獨立的體系――報紙、電視、廣播、還有來自港澳的文化歸屬感,不會普通話也不會感覺到不方便。粵語的語法和普通話有很大的不同,這也使得我在廣州和當地人交流非常困難:有一次我問門童怎麼去天河大廈,他跟我說了一大堆,其實只是出門左轉然後在第一個路口左轉就可以了;在賓館吃完早餐服務員要我簽字,我問他早餐是不是已經包含在房費裡面,他回答不包含的,早餐是免費的――天曉得有什麼區別。在英語國家溝通都沒有這麼困難,好像到了歐洲一樣。
皇家國際飯店的商務大床房大的很誇張:進門是一個玄關,要穿過走廊才到臥室,而後面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辦公區,房間是新裝修的,看到外面烈日炎炎,我都想一直呆在房間了。
辦完事已經四點多了,換上休閑服去越秀公園,司機照例又不開空調,燥熱的天氣加上車輛的轟鳴幾乎要讓人發瘋。
從東門進去,一開始有種受騙上當的感覺――裡面都是兒童樂園什麼的,但是往東南方向走,慢慢就上了一座小山。越秀公園很大,一部分建在山上,植被非常茂盛,空氣中隱隱有桂花的香味。即便是周四的下午,還是有很多市民在裡面散步、鍛煉,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廣州很流行踢毽子這個運動,而且都是中老人年人身手矯健地圍在一起運動。
再往裡走,就有了很多景點,比如當年抗擊英國入侵的古炮台遺址、廣州博物館望海樓,廣州的標志五羊雕塑在西門附近,為它修了一個很大的平台,要走很多台階才可以上去,的確規模很大的。從五羊下來,再爬上一座小山,又可以到孫中山的紀念碑。不要以為中山陵在南京,但是孫先生可是在廣州逝世的喲。
出公園已經六點多了,一會兒上山一會兒下山的,加上忙了一天,累得我腿肚子都有點發抖了。越秀公園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本來以為半個小時就可以走一圈的小公園,結果逛了兩個多小時;本來只想看看五羊雕塑,想不到越秀公園裡面還有這麼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這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呀,處處有歷史,就好像當年在長沙爬一座小山,幾步就有一個辛亥革命時期的遺跡。
往南走了兩公裡,就到了北京路步行街。這裡也是廣州中高檔的購物中心,街上人來人往的。我沒有興趣逛街,但是已經餓得不行,在路邊要了一碗豬腳姜,包括一個豬腳、 一個鹵到黑硬的雞蛋和一塊生姜,很香的,五塊錢。
穿過北京路,看到有一家“祖傳粉面店”很有氣氛,進去要了一個腊味飯一杯奶茶,那個腊味飯的香腸亮晶晶的,真是好吃(我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還有幾條碧綠的青菜,一碗濃濃的紫菜湯,冰奶茶的茶味道非常濃,喝下去百體通泰,不像北京上海的都太甜。一共20塊,這也是我吃的腊味飯不下一百頓了,這個無疑是最好吃的一頓。茶餐廳起源於廣州,不服不行呀。
吃飽喝足,也不那麼累了,我打算在沿珠江走一走,晚上的珠江兩岸燈火通明,有點像上海的黃浦江,不過由於沒有太多的航運要求,珠江上的橋都比較親民,一般不高,而且行人可以上去。我從北京路走到海珠橋,再從海珠橋往回走過江灣橋最後走到了海印橋,一不小心又走了一個半小時。今天出來共五個小時,除去吃飯半小時幾乎不停地再走,起碼走了有十五公裡,實在是累了。只要一個人出差,我喜歡到處走走,如果跟同事就會比較收斂了,很少有人吃得消這麼玩命的。
廣州的路邊有很多賣涼茶的,而且老字號居多。我喝了一碗,什麼名字忘記了,喝的時候有點苦,但是回味齒頰留香,特別舒舒服服的。不過,我對這麼多種涼茶沒有概念,第二天喝了一種潤肺的,如同一碗難喝的中藥,當場要吐出來。
坐車回到酒店,又在附近轉了轉,後面就有一個居民區,路的兩邊都是做小生意的人,有的人就用一個煤爐在一個小鍋子裡面炒花生,現炒現賣的,很有生活氣息。北方天冷的時間比較長,大家習慣了躲在房間裡面;而南方的城市太熱,大家都喜歡在戶外瞎轉,吃吃喝喝的,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也顯得更有生活的氣息。
第二天早上醒來,7點,廣州好像還在熟睡中,賓館的咖啡廳了除了兩個趕飛機的,就只有我在慢悠悠的吃早餐。飯後坐出租車直接去了海珠橋,今天我要往另一個方向來逛逛珠江。白天的珠江很渾濁,好像所有國內大城市的江水都是這麼渾濁的,真沒辦法。不過,濱江大道很整潔,種了很多大榕樹,散步還是很舒服的。
往西走兩公裡就到了人民大橋,從這裡過江往南是海珠區,據說以前是窮人住的地方,不過現在蓋了很多漂亮的公寓,不知道地位是不是類似於上海的浦東。我瞄了一眼就走回了江北,走不多遠是廣州的一個著名的小島沙面。
沙面以前是國外的領館區,也有很多外資的洋行在這裡,現在為了保護歷史風貌,不讓汽車隨便進入了。從嘈雜的馬路進入沙面,如同到了一個世外桃源,裡面綠化非常好,到處是殖民地時期的各種建築—古典主義、折中主義。。。建築類似於外灘,但是寧靜和綠化程度就遠遠勝過外灘了。值得慶幸的是,這裡的商業氣氛並不濃。很多市民在這裡鍛煉身體,江裡還有人在游泳,一個很市民、很生活的地方。
從沙面往北走不遠,就到了中草藥一條街,這裡有一股濃濃的藥味,還能夠開開眼界,比如非常大的野生靈芝、人參什麼的都可以看到,廣州人比較講究煲湯進補,所以這些東西特別多。
再走不遠就是花鳥蟲魚市場,估計這一片就是老廣州的市中心。上下九步行街也在這裡。從外面看,這條街和昨天看到的北京路步行街差不多,不過這裡商店主要賣中下等的商品(高檔商品主要集中在天河)。
考慮到現在是春運,我直接到天河大廈買去深圳的車票,售票員美女(這裡不能把女孩子叫小姐,只能叫靚女)很奇怪我居然提前兩個小時來買票,因為其它人都是隨到隨買的。
後來車開動後發現有一半的位置空著。想到上海現在去江浙一帶的短途火車票前十天就買不到了,這裡的春運倒是靜悄悄。這也說明,珠三角的經濟整體性不如長三角那麼強,所以人員流動也相對少一些。
總結:這次對廣州的印像有了很大的改變。記憶中那個混亂的城市其實到處透露出生活和文化的氣息,難怪那麼多西方人喜歡居住在廣州。

(五羊雕塑)

(珠江夜景)

(早晨的珠江)

(寧靜的沙面)

(上下九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