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風光玉龍雪山
麗江雪山天下絕,堆瓊積玉幾千疊。
足盤厚地背擎天,衡華真成兩丘垤。
這是元代詩人李京所寫的一首贊美玉龍山的詩。古稱南岳的衡山,海拔僅1290米;西岳華山,海拔也只有2200米;而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竟比華、衡二山高出三四千米。怪不得從中原來的李京,面對雄偉奇麗的玉龍山,將衡、華二山看作小丘矮垤了。也因此,南面四百余裡的雞足山,也將“雪山列畫屏”作為登雞山絕頂“四觀”的奇景之一。
玉龍雪山,位於麗江壩子北端。東西寬約13公裡,南北長約35公裡。全山13峰,峰峰終年披雲戴雪,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並肩聳立在金沙江東岸;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碧空婉蜒而來,騰躍於錦繡大地之上。它氣勢磅礡,洋溢著一種雄奇、壯麗的美。
玉龍山色,奇麗多姿。凌晨,山村尚在酣眠,而雪山卻已早迎曙光,玉筍爍金,輝映四方;傍晚,群峰蒼茫,而它仍塗金傅彩,是它戀戀不舍地最後一個送走夕陽晚霞;月出,溶溶浩魄,朗朗雪山,兩相輝映,似覺瑤台玉宮去人不遠。至春,薄霧輕煙,縹緲雲霞,雪山似躲玻璃帳中,顯得? 神豐韻足,玲瓏剔透。入夏,有時山頂雲封,撲朔迷離,似乎深奧莫測;有時,上下俱開,惟白雲橫腰一圍,周匝纏繞,另具一番風姿。如願環山一游,奇景便會迭現:步入“雪精溶玉液,冰骨釀珠漿”的白沙玉湖,雪峰杉林,草地畜群,玉壁金川,構成了一幅令人消魂奪魄的圖畫;登上大具望雪亭,眼界頓開,雪山13峰,峰峰晶瑩明澈,面面瑞色集攢,玉筍插天天更青,銀燭照地地更明;轉到玉龍山西面,這裡削壁千丈,蒼藤盤曲,谷底金江狂濤怒卷,咆哮轟鳴,是驚心動魄的虎跳奇景;要是上玉壁,爬雪山,既可觀賞動植物寶庫,又可領略夢幻般瓊樓玉宇的世界,更可體味“立品須立最高品,登山需登最高項”的人生哲理……
玉龍山上,寶藏豐富。從海拔l000多米的金沙江河谷到山上海拔4500多米永久積雪帶之間,有著亞熱帶到寒帶的多種氣候、土壤,種類繁多的植物,按不同的氣候帶生長在山體的不同高度上,組成了非常明顯而完整的山地垂直帶譜,成為滇西北橫斷山脈植物區的縮影。以松而論,從下到上分布著雲南松、華山松、雲杉、紅杉、冷杉等。山上的杜鵑花,就有40多種,報春花、? 龍膽、山茶、蘭花、百合、木蘭、綠絨蒿等雲南八大名花無不具備。每當春末夏初,百花鬥艷,林木蒼郁,各種珍禽異獸活躍於山間,將一座座銀裝素裹的雪峰映襯得分外妖嬈,生機蓬勃。玉龍山不僅是林木花卉的海洋,也是藥材的故鄉。蟲草、雪茶、雪蓮、麻黃、三分三、貝母、茯苓、重樓、木香等名貴藥材,早就受到重視,清代中葉編繪的《玉龍本草》,就載有當地中草藥220多種。由於玉龍山上地貌復雜,地質構造特殊,地層剖面出露完整,山頂古代冰川遺跡典型,在厚達3000余米的大雪山石灰岩層中,含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單體珊瑚,海百合及各種動物化石在山中比較容易得到。所以,這裡又是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一個優良研究場所。
玉龍雪山是最早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
玉龍雪山景區包括整個玉龍雪山及其東側的部分區域,面積396平方公裡。它以高山冰雪風光、高原草甸風光、原始森林風光、雪山水域風光使世人驚嘆,是麗江自然景觀的核心區域。玉龍雪山以險、秀、奇著稱,其內主要有“雲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等景點,是一個集觀光、登山、探險、科考、度假、郊游為一體的具有多功能的旅游勝地。具有重要的風景旅游價值,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學考察研究價值,特別是在氣像、地質、動物、植物方面,玉龍雪山是一座植物寶庫,很多植物具有珍貴的藥用價值,玉龍雪山至今還是一座處女峰,還在等待著勇敢的攀登者去征服它。冰封雪蓋的玉龍雪山,還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庫。每當冰消雪融,山上流下來的瓊漿玉液使麗江壩子周圍的泉水四季噴湧。它不僅滋潤了大地,使得糧豐草茂、富饒肥美,而且促成了麗江“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貌。世世代代生活在玉龍山下的納西族人民,把玉龍山當作自己民族的像征和驕傲。
冰川公園(大索道)
從甘海子雪花山莊西行約5公裡。便來到了雪山腳下的下部站,這裡是雪山大索道的起點站,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這裡海拔3356米,索道由此往上運行,直至雪山主峰扇子陡正下方的上部站,那裡海拔4506米。索道全長2914米,垂直高差1150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旅游客運索道。
索道采用6人座豪華脫抱式全封閉吊箱,安全舒適,你的行程由下部站的茫茫林海,到上部站的白雪皚皚,中間運行時間僅為半小時,而你卻有經歷四季之感。強烈的季節變化,冷暖的差異,景物的轉換,會使你興奮不已,因為玉龍雪山是雲南亞熱帶的極高山地。從山腳河谷到峰頂具備亞熱帶,溫帶到寒帶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觀,而你在極短時間裡旅游體驗到。
乘坐露天索道,你可盡覽雪山植物的垂直分布情況,從海拔3000米的草甸出發,穿越高大挺撥的各種松林杉樹,隨索道上升,森林漸漸遠去,繼而灌木叢生,還有叢叢杜鵑林,到海拔4000米以上則只能見到附著在山岩上的苔蘚植物,最後就是茫茫白雪。
到了索道上部站,走出索道站的站房,就步入了玉龍雪山冰川公園,玉龍雪山是歐亞大陸緯度最低的一座有現代冰川的分布的雪山。在其東麓,有四期更新世古冰川作用的遺跡分布在南北長15-16公裡,東西寬4-5公裡的冰川公園範圍內,在這樣一個離城較近的區域,卻有一個面積不大但類型十分齊全多樣的現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跡,可說是濃縮了全球中低緯度山岳冰川的主要精華,在我國是十分罕見的,其對冰川研究,生態環境保護及旅游、科學考察研究都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瀘沽湖
位於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的瀘沽湖,像一顆晶瑩的寶石,閃耀在滇西北高原的萬山叢中。那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那國內外罕見的有著若干母系氏族公社特點的民族風情,給這翡翠般的世界,塗上了一層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滬沽湖,海拔約2700米,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面積約50余平方公裡。湖水平均深度約40米,最深處達73米,在雲南省的湖泊中,深度僅次於撫仙湖,居第二位。整個湖泊,狀若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這裡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純淨。晨曦初露,湖水如染,一片金紅;朝陽徐徐上升,則為翠綠;待夕陽西下,又成一片墨綠。風靜時,平滑若鏡,積萬頃碧玉;微風起處,波光粼粼。湖泊周圍山巒起伏,東北,峭拔壁立的肖家火山,高3787米;西北,狀若雄師蹲踞的格姆山高3755米。湖東,有條山梁蜿蜒而下直插湖心,似條蒼龍俯臥湖中汲飲甘泉,形成滬沽湖上一個美麗的半島,它幾乎將廣闊的湖面一分為二,半島尖端與對岸相距僅2公裡,成為湖面最狹窄的地方。沿湖村莊錯落,田地豐饒,稻谷、玉米、燕麥、蕎子相間,似給滬沽湖鑲上了一條五彩花邊,滬沽湖成了高原的魚米之鄉。
瀘沽湖四周森林茂密,空氣清新,由於人煙稀少,是目前全國範圍內遭受人為破壞最輕、自然生態保護得最好的地方之一。由於無污染,瀘沽湖水清澈透明,水質略甜,四周風景如詩如畫,秀麗迷人。湖內有鯉魚、細鱗魚、瀘沽裂腹魚等。
滬沽湖內,有五個海島,屬雲南寧蒗 境內的有3個,其中兩個較大;屬四川鹽源縣境的兩個。它們像一只只綠色的船,漂浮在湖面,一般高出水面15至30米,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尼喜島,只是一塊長方形的岩石,上面布滿灌木、青苔,它位於獅子山下,靠湖的北岸,似乎是湖岸岩石的伸延。裡烏比島,在半島西南頂點之外,由一個不寬的水峽,把二者分開。島上曾建過喇嘛寺,過去常有人在此。今寺已廢。游人最感興趣的,是位於西北半湖中央的永寧海堡(奈絡普島),高出水面約20余米,周長約裡許,西岸幾近直線,東岸則略呈半圓形,東西窄而南北寬,為狹長形。島上樹木蔥籠,百鳥群集,野鴨常以這裡為家。北坡上還有房屋的斷垣殘壁。據說,原永寧土司,於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曾在這個島上建造過精美的別墅,作為他尋歡作樂的地方。寬敞的住房周圍有陽台,可以憑眺全湖風景。屋後不遠,建有供奉戛木女神的神龕,在石獅為座的大香爐裡,常有香煙繚繞。島的最頂端,還有亭子式的茶室。因島四面環水,湖中僅有獨木小船,易守難攻,十分險要。土司又將他搜刮來的財產,藏在這個島上。土司為了保衛這些財產,在島上建築圍牆,設槍眼,立了望台,岸邊水中遍置技杈橫伸的大樹,使小船無法靠岸,只留東西兩門可容小舟登陸。盡管土司煞費苦心,又怎麼能挽救其沒落的命運。如今,僅余殘磚斷瓦,只能追溯歷史的陳跡了。
當然,土司並非是第一批在這個島上生活的人。在他建房時,就曾從地下挖出雕刻生動的石獅,證明島上早年就有建築,並有人住過。200多年前編纂的乾隆《永 北府志》就將“滬沽三島”列為勝景之一。人們往往慕名遠道來游,這裡絕妙的景致引起人們的驚嘆。謝秉肅的《滬湖三島》詩雲:“何處來三島,蒼茫翠色流。鱗峋吞海氣,縹緲壯邊陲。疊嶂臨波動,連峰倒影浮。浦寒猿嘯月,汀冷雁鳴秋。雨後煙鬟淨,雲中螺碧幽。乘搓如有約,即此是仙洲。”
滬沽湖水美,滬沽湖岸山也秀。群山之中尤以戛姆山為人們喜愛。這座山雄偉高大,狀如雄獅在湖邊蹲伏靜息,獅頭面湖,傾斜的橫嶺似腳,要是熟悉的人,還指得出口耳鼻眼,使人越看越覺維妙維肖。人們常呼它為獅子山。認為山頂上茂密的森林是它的黑發,山腰上的白雲是它頭上的輕紗,滬沽湖是它的銀面盆,五彩的永寧壩子是它的羅裙。還傳說,山上有一位“戛木”女神,她保護著山下各族人民的平安幸福,讓百姓多子多孫,讓姑娘健壯美麗,讓莊稼茂盛,牛羊興旺。人們還傳說,這位“夏木”女神十分漂亮,和摩梭婦女一樣,有一個男山神做長期“阿波”(密侶),另有幾個男山神作為臨時的“阿注”。因此,獅子山在環湖摩梭人心中,是座美麗的山,也是一座神聖的山。他們在山腳為它建立神龕,將“戛木”女神視為眾神之首,每年陰歷七月二十五日,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付祭祀活動。屆時,附近村寨的男男女女,特別是青年們,穿上節目的盛裝,帶著食品,有的還騎著駿馬,到獅山朝拜。就地舉行野餐、賽馬、對歌,有的就地露宿。青年就借此機會結交朋友,物色意中人。從祭女神的活動與獅山的神話傳說中,可以窺見婦女在摩梭人社會生活中的重要 地位,以及她們的“阿注”婚姻形態。
沿湖村落棋布,民房建築多系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1米,寬0.17至0.26米不等。內部結構為適應其母系原則而組成家庭的特點,有火塘所在的正室,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她們的“阿注”的居室。當地居民,以摩梭人為主。由於種種原因,本世紀50年代中期,這一部分摩梭人中還保留著具有早期對偶婚特點的“阿注”婚姻形態,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這種婚姻,在時間上,可長達數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天;在數量上,可與一二人結為“阿注”,也可以與更多的人偶居。結合自願,解除容易,雙方不來往耶算解除“阿注”關系。與此相適應,其家庭是由血緣為紐帶的母系親屬組成,其世系財產均由母系血統的成員繼承,子女均留母家,用母姓。男子的身分是舅父或舅祖父。婦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產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
還有拉市海 虎跳峽 觀音峽 等等 都比較值得去,但最好根據資金和時間好好安排.

(雪山)

(冰川)

(瀘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