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歸來賣文

作者: 韭婁

導讀毛主席寫九嶷山有關的《答友人》詩是多麼瑰麗浪漫、富有想像力,聽說毛後來解釋說紅霞是指“霞姑”楊開慧的: 九疑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我只能口占半首打油詩逗著玩: 九疑山下雲灰灰, 妃子乘風兩袖飛。(娥皇溪有娥皇舞袖瀑) 斑竹有淚沒看著, 霧濤萬裡百鯨追。(浪山八角寨“百鯨鬧海”景觀) 湘南的四座 ...

毛主席寫九嶷山有關的《答友人》詩是多麼瑰麗浪漫、富有想像力,聽說毛後來解釋說紅霞是指“霞姑”楊開慧的:

九疑山上白雲飛,

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

紅霞萬朵百重衣。

我只能口占半首打油詩逗著玩:

九疑山下雲灰灰,

妃子乘風兩袖飛。(娥皇溪有娥皇舞袖瀑)

斑竹有淚沒看著,

霧濤萬裡百鯨追。(浪山八角寨“百鯨鬧海”景觀)

湘南的四座名山中,和舜帝在關的就有三座:

九嶷山——帝陵、舜皇山——帝的妃子活動聚焦場所、浪山——舜帝到此並為它起名,所以舜帝是回家後第一要認識的,好在家裡就有《史記》,昨晚拿出來翻閱,《五帝本紀》裡說舜原來不是南方人,是“冀州之人也”,我以為應是河北人了,可人家歷史學家考證出他是河南濮陽人,這個人很孝順也很聰明,舜的父親為他取了後媽,其父、其後母、其弟皆欲殺舜,舜呢“日以篤謹,匪有懈”。使三人“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就是說要殺他時找不著,要用他時他又在身邊,您看,他是不是絕頂聰明?

“天下明德皆自舜始”,就是說古代優良的道德都是從舜開始的。多麼偉大啊!

“帝舜為有虞”,“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是因為下葬了才叫“陵”還是本來就是這名?

這就解釋了我昨天下班後寫到博客上的一段文字:湘南還有一處沒搞明白的就是地名,在我的老地圖上我去的地方明明寫著“零陵”,以前書裡經常提起的,不知為什麼實地卻不出現,不是叫芝山就是叫東安,或是冷水灘,就是沒有零陵,問當地人說改了幾次,聽說又要改回來,不知搞什麼名堂??

可見零陵這個地方古已有之,至少在五帝就有此地名了。多麼深遠而有意義啊,那些後來的官員不知道珍惜,你瞎改什麼呢?!

以下藍字為網上摘抄

何謂“三湘四水”

“三湘四水”一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無論是媒體還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都愛用“三湘四水”來代指湖南。不過對“三湘四水”一詞

也有很多種提法與解釋,“三湘四水”中的“四水”是指湘江、資江、沅

江、澧水四條河流,這基本取得了共識。但對“三湘”一詞的理解卻各有

不同。

瀟湘、蒸湘、漓湘”用來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當。而用“瀟湘”“蒸湘”

“沅湘”合稱“三湘”,就基本涵蓋了整個湖南,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湖

南的地理特征。

永州概況

昔稱零陵,位於中國湖南省南部,南嶺山脈北麓,秀麗的瀟水和湘江彙合處,素有“錦繡瀟湘”之稱。永州市轄芝山、冷水灘兩區和祁陽、東安、雙牌、道縣、江永、江華、寧遠、蘭山、新田九縣,面積2.24萬平方公裡,人口566.5萬。

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

早在秦代即開始設縣,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置零陵郡,隋開皇9年置永州總管府。永州歷代名人輩出,山水形勝,人傑地靈,產生了懷素、周敦頤、何紹基、陶鑄、李達等一批馳名中外的傑出書法家、哲學家和政治家。歷史上,永州是文人墨客的神往之地,“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在永州謫居10年,寫出了名揚千古的《永州八記》和《捕蛇者說》等名篇名著,歷代先哲文豪司馬遷、蔡邕、李白、杜甫、李商隱、元結、顏真卿、歐陽修、蘇東坡、寇准、朱熹、陸游、徐霞客、毛澤東等曾仰慕游永州,或詠詩稱頌,留下大量詩文、勝跡。 “江永女書”是一種僅在江永縣婦女中流傳的女性文字,這一奇特的文化現像引起國內外專家濃厚的興趣。

關於柳子廟

柳子廟座落在永州瀟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於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

在山中行走的時候,我就想著要不要給自己改個網名,想叫“山鬼”,對於一個爬了六七十座名山的行者,叫這個名字的資格應該是具備了,但我記得山鬼應該是屈原的原創,回來就細查了一下,在《九歌》裡查到了,是九歌裡的第九首:

九歌(九)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①薛②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太長刪了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題解:

山鬼即一般所說的山神,因為未獲天帝正式冊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稱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敘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在山中采靈芝及約會她的戀人。郭沫若根據於字古音讀“巫”推斷於山即巫山,認為山鬼即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國境內的名山,巫山神女是楚民間最喜聞樂道的神話。

順便湘君和湘夫人都有了,總之感覺和湘南有聯系的都在這裡了,詩多不盡懂,但那種韻味長留。反正山鬼是個女的,性別沒搞反。

九歌(三) 湘君

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

美要①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無波②,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來③,吹參差兮誰思;

………

交不忠兮怨長,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

……

時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

題解:

帝舜死於蒼梧,葬於九嶷山。他的兩個妃子,帝堯的女兒娥皇、女英聞訊,便去奔喪,亦死於湘江。帝舜死後,天帝封其為湘水之神,號湘君,封二妃為湘水女神,號湘夫人。在楚人心目中,他們是一對配偶神。

本篇是祭湘君的詩歌,描寫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種臨風企盼,因久候不見湘君依約聚會而產生怨慕神傷的感情。

九歌(四)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①;

『溺溺』③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③;

……

沅有芷兮醴有蘭⑦,思公子兮未敢言;……

題解:

本篇是祭湘水女神的詩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語調去寫,描繪出那種馳神遙望,祈之不來,盼而不見的惆悵心情。

最後,在網上發現了一個學者的研究結論說:古代中國有三大集團華夏、東夷和苗蠻,華夏是炎黃為首、東夷是太昊、少昊、蚩尤為首、苗蠻以伏羲和女媧為首領,我去過臨汾、永州、紹興和天水,則堯、舜、禹及伏羲和女媧的領地都算見識了。炎帝也在湖南,這次沒去;黃帝是早晚要去拜的。

2006年10月17日星期二寫完

本人博客地址http://***/u/1196500342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