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以往我每個周末都早出晚歸,買上一張DB火車卡,一個人到處閑逛。由於Hotel是醫院給我定好的,費用都由他們出,我不住白不住。我住的旅館屬於3星級(德國旅館評級:3星為舒適型),旅館小而精,78歐一天。長包房拿到的房價為45歐,含5歐一頓English Breakfast 的自助早餐。數量豐富,我住了兩個月,一直沒吃厭。所以,我的游程設計一定是充分利用火車,當日可以打一個來回的游法,總是回來睡覺。
在時間和金錢間我總是選擇金錢。再說時間也不浪費,德國列車即使是二等車廂的設施也不錯,在上面可以看書、學習、打瞌睡。我的很多事情,基本都是在火車上完成的。
這個周六,德國同事和我約好一起晚上聽音樂會,所以白天就在城裡閑逛。
上午,坐上公交車,去了Neu-Ulm的Ludwigfeld。一直沒有機會深入到多瑙河的對岸,這一次要好好看看。干脆先在新烏爾姆的奧格斯堡大街下來,欣賞了Neu-Ulm市政廳附近的周末集市、城雕等藝術品;也到了Herdbrucke附近的Insel小島轉了轉,從那裡欣賞了大教堂的秀拔英姿。
我覺得街市比Ulm要差很多。“feld”就是田野的意思,我想去尋找舊聯邦的防御工事遺址,它有55個要塞,五個城門(建於1842-1859),就干脆乘到底。
車上基本都是些出來買菜的大媽。因為她們的年紀已經到了不能自己開車的地步了。
周圍基本是些居民區。車子沿著彎彎曲曲的小道開。等到了終點站,我卻找不到一個可以問訊的人,只剩下我一個人,站在一個陌生的居民區裡。於是就順其自然,在Hasenweg(Hasen是兔子,weg是小道的意思,可見原來這個地方的荒涼)的一個Muller(Memminger Strasse 165),買了鐵盒裝的Farbstift Castell的蠟筆(4.79歐)。這是我很喜歡的德國文具品牌。又買了些Haribo糖,200g才0.69歐,也算意外的收獲。
再回到Ulm市政廳處下來,快11:30了,便回旅館洗了把臉,趕在12:00之前,進入教堂。那時他們已經將閑雜人等清場了,這個時段買票只要2.5歐,到了星期天相同待遇就是5.0歐。
我挑了一個正對管風琴的位置坐下來,靜下心來,完全進入那輝煌的音樂。哥特式穹頂下是彩繪玻璃窗,各種器物的設計均是匠心獨運。
管風琴下的小房間是演奏室,只見燈光亮,不見其人。因為再好的音樂也是上帝的偉業,個人在此顯得非常渺小。當初的設計師大概就是想讓你產生這樣的感覺。
出來之後,吃過東西,我就去了當地的特色“面包文化館”(建於1955年)。到德國的次日,我出來探路,就曾經找過該館,但未找到(當時沒有方向感。問到的人,是個開車過來旅游的英國人。當時我就算了。)。它在 Salzstadelgasse 10,放在一個中世紀的老屋裡。Salz是鹽的意思,stadel是倉庫的意思,我當初沒想到它會放在一個古跡中。舊鹽庫是1592年建成,1802年還是鹽庫,到了1955年改成如今模樣。
進門是紀念品商店和售票處。天天開放,進門須寄包。一定要投上一個歐硬幣才能關上門。淮海路百盛下面超市也是投幣寄物。俺受過此類訓練,所以沒要裡面大媽來幫忙。
這些紀念品都很有特色,我花了4.7歐買了個帶花朵圖案的金屬章。因為覺得手工制造的,比較有價值。裡面大媽見我背著雙肩背包,問我有無學生證。我猶豫了一下,善良的天性還是戰勝了惡。我知道如果我扯個謊說證件忘帶了,她也會半價放我進去。
於是,老老實實地3.0歐全價票進去。裡面的陳設相當豐富。從面包的原料、制法等等,相關的各種繪畫等藝術品,應有盡有。可惜沒有英文說明,裡裡外外全為德文。我耐著性子,一樓樓地看上去。忽然看見毛主席的塑像(穿著綠軍裝,大招手的那尊)。一看介紹,靠著自己的記憶和詞典,知道是德國人對我們當初三年自然災害的評述。以說明糧食的缺乏對民生的影響。
前前後後在裡面呆了2小時。如果德文過關的話,有很多東西可以體會。於是,我獲得了一個經驗:從此以後,一般很有特色的小博物館我都不去了。因為收獲不大,有那麼個意思,領略過就可以了。其實當地還有瓦爾特手槍的廠及博物館,進門就是皮爾斯布魯斯南握著P99的大海報。
看完了面包文化博物館,逛逛街,優哉游哉!度過了美好的一天。可惜等到晚上,他老兄還是沒來電話,第二天向他一打聽,原來家裡來了三個小孩,他在家作飯招待他們。孩子們玩了一夜電玩,他陪了他們一夜。
沒想到,他們也有這樣的遭遇。
但是,心中留有遺憾。於是到了10月21日,星期六的晚上,Ulm 青年樂團訪華彙報演出,在Maritim(議會中心)舉行,我便正裝出席(當然是自己買票,12歐普通票,包廂25歐),聆聽了天籟之音,算了卻了心願。
生盡歡,死無憾!
2007-2-19

(Ulm火車總站前的有軌1路電車)

(多瑙河邊的步道和行人)

(大教堂前的獅子噴泉)

(老市政廳的美麗的天文鐘和教堂塔樓,兩者距離不遠)

(遠方為多瑙河上的鐵路橋,這是從教堂塔樓上遠眺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