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畫中游——漂流在九曲溪上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人在畫中游——漂流在九曲溪上霧蒙蒙的早上人還沉緬在美夢裡,導游打來的叫床電話就把我喊了起來。匆匆吃過早飯,驢友們便背上相機鑽進了旅游車向山裡進發。穿行在武夷山中,我們仿佛進了仙境。大約半個多小時,就到了九曲溪的最上游。這時,天空已經完全晴朗起來,我的心情也像這一清如洗的天空。人們在碼頭前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買票,每人手裡捏著100元的鈔 ...

人在畫中游——漂流在九曲溪上霧蒙蒙的早上人還沉緬在美夢裡,導游打來的叫床電話就把我喊了起來。匆匆吃過早飯,驢友們便背上相機鑽進了旅游車向山裡進發。穿行在武夷山中,我們仿佛進了仙境。大約半個多小時,就到了九曲溪的最上游。這時,天空已經完全晴朗起來,我的心情也像這一清如洗的天空。人們在碼頭前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買票,每人手裡捏著100元的鈔票,收錢的地方就像銀行的點鈔機一樣。

大約2米寬9米長的竹排,上面固定著6個竹椅。人們穿上橙色的救生衣,6個人一組上了竹排。撐竹排的是一位當地大嫂,她穿著藍花單衫,戴著大草帽,很利落的樣子,看了讓人覺得很舒服。原本想若是能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山裡妹子為我們撐竹排那可太幸運了,一問導游才知道,這種活不是一般年輕人能干的,所以心裡也就釋然了。

清澈的溪水時急時緩,水下的石子和小小的游魚清淅可見,似乎用手就可以抓到。兩岸是紅褐色的山體,地質學家們稱這是“丹霞地貌”。山下溪邊都長滿了竹林,竹枝倒映在水中,把水都染成了綠色,因此,武夷山和九曲溪就有了“碧水丹山”的美稱。

隨著曲曲彎彎的溪流前行,就有種一步一換景的感覺。絡繹不絕的竹排載著人群也載著歡樂向下漂流,水聲和歌聲交織在一起在山谷中回蕩,蕩出了人與大自然和諧的音符。大約到了六曲的地方,前方出現了一個大石壁,石壁從上到下是一道道直直的溝紋,像是一塊大布掛在山上而出的褶皺,因此,人們為它起了一個十分貼切的名字——曬布岩。曬布岩的山脊上有一條登山的石階,遠遠望去,那些登山的人流顯得很渺小——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

漂流到五曲的時候地勢開闊了許多,溪水的右側長著一片茂密的竹林,竹林中幾個青瓦屋脊露了出來,撐竹排的大嫂說,那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講學的地方,古時候稱為“武夷精舍”。啊,我不禁贊嘆起來,朱老夫子可真有眼光,居然尋到這麼個好去處。據說,他在這裡講學隱居達40年之久,誰能否認,他的一些高深學說的產生,不是與這鐘靈育秀的山水有關呢?

在網上就聽說,在九曲溪上漂流,可以請撐竹排的大叔或大嫂唱山歌,但要造當賞點錢。於是同行的一位女驢友提議大家每人出幾塊錢,請撐竹排的大嫂為我們唱支山歌,那大嫂連說不用給錢,說著說著,她就唱了起來。

溪面上小風吹來,一曲不知名的山歌隨風飄蕩,悠悠的歌聲唱出來的是異鄉風情。雖然這支山歌我們大家一句也沒有聽明白,但那曲調卻很舒緩,恰似那潺潺的流水流淌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

不久,竹排漂到了玉女峰下。那裡水面開闊了許多,風平浪靜倒像是一面鏡子把周圍的山峰都倒映在裡面。玉女峰像一位少女亭亭玉立著,峰頂長著一叢叢野樹,像是玉女的發髻。倒映在水中的玉女,就好像在臨鏡梳妝一樣太專心了,一點也不在意我們這些大呼小叫的游人。

玉女峰的對面是大王峰,它雖然不高,但山石雄壯,向西望著玉女,似有羨慕之意。它的山腰真有大王的體魄,粗壯無比,倔強地挺立在九曲溪的入口處,我心裡就想,武夷山也真是太氣派了,居然有這樣一位山大王把門!

19華裡的九曲溪漂流大約用了兩個多小時就結束了,人們都戀戀不舍地下了竹排。登上岸是一條新修成的宋街,小街上是賣各種紀念品的小店,多是一些工藝品和武夷山的茶葉。買幾樣紀念品、買一筒茶葉裝進行包裹,同時也把武夷山九曲溪裝回了家鄉。

我不大會寫游記,但愛寫詩,於是就有了三首漂流九曲溪的絕句小詩:

溪流九曲常浮綠,山列八方盡染丹。竹影移時搖畫槳,白雲起處鼓心帆。東風萬裡閩天舒,碧水丹山似畫圖。雖是人生常九曲,只當美景在前途。最喜清溪曲曲彎,徐行漸把掛圖翻。莫愁前路多灘險,勇逐中流即大安。到武夷山有兩條傳統路線:一是從福州去,有火車、飛機直達;二是從廈門去,有飛機和火車可達。我是隨團從廈門去的,坐的是火車,19點在廈門開車,一夜車程,大約是早晨9點左右到達武夷山市火車站,旅游車又拉著我們走了半個多小時到達旅游區。武夷山旅游區是一個滿是酒店、商店的新興小鎮,小鎮往西過一條河就是武夷山景區了。在武夷山玩的三天都是在這裡的一家酒店住的,條件還算不錯。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