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

作者: luanlx

導讀古代的蘇州,沒有現在這樣大。楓橋當時還在城外,是一個沒有 名氣的小鎮,古運河在這裡流過,楓橋和江村橋遙遙相望。寒山寺就 建在河的東岸,楓橋和江村橋之間,初名“妙利普明塔園”。 唐代詩人張繼為寒山寺寫過一首詩:“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魚 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得形聲形色形情, 寒山寺因此而名聲大振。近代歌手毛寧的一 ...

古代的蘇州,沒有現在這樣大。楓橋當時還在城外,是一個沒有

名氣的小鎮,古運河在這裡流過,楓橋和江村橋遙遙相望。寒山寺就

建在河的東岸,楓橋和江村橋之間,初名“妙利普明塔園”。

唐代詩人張繼為寒山寺寫過一首詩:“葉落烏啼霜滿天,江楓魚

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寫得形聲形色形情,

寒山寺因此而名聲大振。近代歌手毛寧的一曲“濤聲依舊”,亦唱得

聲情並茂,離情傷感淋漓盡至,唱得國人如醉如痴,寒山寺因而也像

歌一樣聲名遠揚。

其實寒山寺很小,四圍黃牆,門口一個照壁,大書“寒山寺”三

字。進山門照例一個四合院,後是大雄寶殿,再後面一個塔園,新建

有“普明寶塔”。“寒山寺就這麼大。”聽得一個導游對游客這麼說。

小得化上十五分鐘,就能把寒山寺裡外上下游個遍。

如果不是因為名氣特大,這樣的小廟絕不會像今日這樣肥得流油。

我在廟門口買了一本《佛教三世因果文》,裡面有一句話,“今世做

官為何因,前世黃金裝佛身。”顯然佛門同樣也充滿了功利心。當然,

這是斷章取義之說,佛教總的來說是宣揚善行,扼止惡行,勸人清心

寡欲。細看書中的“憨山大師醒世歌”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

柔和是妙方。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從來硬弩弦先斷,

每見鋼刀口易傷。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榮華終是三更

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諂曲貪嗔墜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麝因香重

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

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他鄉。……”又在“憨山大師閑歌”說:

“……。他人若罵我,當作小兒戲。他人來氣我,我偏不生氣。一句

阿彌陀,萬病皆化去。……念佛得長壽,念佛罪業消,念佛開智慧,

念佛得解脫……”,如能真的做到心中無欲,確無疑是一貼良方,自

然心寬體胖。只是能做到者少,做不到者多,所以人間大都是凡夫俗

子,羽仙者寥寥。大凡寺廟,都充盈著博大宏深的佛教思想,可惜的

是大部人不過是匆匆過客,並沒有真去領會佛的一片苦心。

“夜半鐘聲到客船”所說的鐘樓在大雄寶殿後右側,鐘位於一個

六角形的小亭二樓,化五元錢可上去敲一下鐘。日本人是極喜歡此地

的,每年除夕,都有不少大日本友人趕來寒山寺夜半聽鐘,享受這霜

天寒夜中的一份意境——富人們聽出一份滿足,窮人們聽出一份落寞……

後院的“普明塔”原已焚毀,目前的“普明塔園”是新修的,新

造的普明塔金碧輝煌,銅鑄的塔剎鍍了真金,在半空中閃閃發光,金

山石築起的台基紋絲密縫,木結構的塔中粗大的擎天柱直上塔頂,塔

內的菩薩四個一組背靠而坐,欄杆樓板塗著暗紅的油漆,連接處鑲包

著銅皮,仿唐的古塔帶著日本風格,看起來穩重而秀巧。塔院內還配

有法堂、角樓、回廊、池塘等建築,池塘裡不少紅魚在無憂無慮地浮

游,回廊中有碑刻,刻有寒山和尚的墨寶。

寒山寺外有“鐵嶺關”,是明中葉為抗倭而建。關樓上陣列著戰

車、一窩蜂火箭發射器、下面綁著炸藥,鳥一樣的“神鴉火箭”,以

及火銃、火龍出水等武器。從建築型制來看,鐵嶺關、寒山寺、楓橋、

江村橋和古運河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沒有雄古的鐵嶺關、楓橋和

江村橋,寒山寺則會顯得光禿禿無所依;如果沒有寒山寺,古橋雄關

則如山之無魂;古運河的千年流水,又給這塊風水寶地增加了流韻活

氣。恰該在寒山寺對面,也就是說緊接著楓橋和江村橋的對岸,有一

組老舊的粉牆斑剝的民居,尤如一抹濃重的棕色,拖描在這組風景畫

上,給人帶來一片懷舊、蒼涼、傷感和“平添幾份愁”的感覺——如

果沒有了這一片房屋,寒山寺將會因為少了這份古老的美麗而遜色,

可惜聽說蘇州市政府已把這片土地列入規劃,這批明清時代留下來的

建築將會被雖然仿古卻缺少古味的膺品所取代。

為體會“楓橋夜泊”的意境,我在楓橋吃了晚飯。飯後,坐在楓

橋“鐵嶺關”頭抽煙。東升斜月,初上的月色是黃的,慢慢地慢慢地

變白了,給橋上古老的石級和看起來有點凄迷的夜樹村房鍍上了一層

蒼涼的白色,襯托得逆光下的“鐵嶺關”愈亦黝黑,也映照得橋下月

牙形的河灣裡的流水愈亦平和寧靜如白地一般。暮鼓早已敲過,和尚

們停止了誦經,廟門緊閉,夜鳥歸林。拓寬的運河在另一邊通過,橋

下也就沒有了穿行舟楫,而且因為寒山寺已被日益擴大的蘇州城圍入

城中,不再地處荒郊野外,所以當年那種“江楓魚火對愁眠”的感覺

是找不到了。十月金秋,夜涼如水,橋邊的烏桕樹在夜色中紋絲不動,

沒有風,連空氣也仿佛凝固了一般,入睡後的寒山寺靜默得讓人感覺

怪異……

空寂是一種意境,佛的最高境界,是否就是這樣呢?

——這是我在楓橋最後的想法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