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煬帝陵

作者: 棠棠2004

導讀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楊廣 與朋友復游揚州,只為美食而來,自認為該去的景點都已看過,到此一游的事情做了一次也就罷了。朋友提議要去看看隋煬帝的墓,我對他的了解僅限於書本:開運河,看瓊花,弒父殺兄,罪有應得……並由此展開一番有關他是否昏庸暴君的討論。 朋友的一句話結束了這場有可能是漫長而無目的的討論 :去看看吧。看看就知道了。 驅車二 ...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楊廣

與朋友復游揚州,只為美食而來,自認為該去的景點都已看過,到此一游的事情做了一次也就罷了。朋友提議要去看看隋煬帝的墓,我對他的了解僅限於書本:開運河,看瓊花,弒父殺兄,罪有應得……並由此展開一番有關他是否昏庸暴君的討論。

朋友的一句話結束了這場有可能是漫長而無目的的討論 :去看看吧。看看就知道了。

驅車二十分鐘,到了揚州市區背面的槐泗鎮,隋煬帝的墓位於雷塘北側,緊靠著一條高速公路,周圍全是平民農家,綠油油的田地訴說著平淡與真實,在這樣一片鄉間景色中,有一幢古式的房子自然很是惹眼,細看便是陵園的入口。

門票十元,賣票的阿姨顯然已經寂寞多時,放眼望去,除了入門口右側的隋煬帝生平展示廳,便是目之所及的陵墓了。不過便是個土包罷了,目測距離長寬各5米。冬天草木枯黃,寥落之極,很難想像這裡安葬了一位帝王。一個亡國的末代君主,多數是沒有好下場的,以至於他們的身後,往往連平民百姓也不如。看到這裡,倒不禁生出一份同情之意,看這裡滿目蒼涼,似乎就要被人遺忘,惟有神道(如果可以稱之為神道的話)上的柏樹還綠意油油,帶有一絲對死者的尊敬。

台階上有一則關於“雷擊”的說明,大意是說遷墓至此時,天空雷電大作,劈了這墓穴,而2004年修整陵墓時,又遭遇一場雷擊,導致亂石橫飛……我想後人是想借此說明,隋煬帝真的是壞事做絕,以至天理不容,但真相又真的是如此嗎?

在入口的隋煬帝紀念館裡,我們看到有關他的生平:他曾領兵東征西討,先後平定南陳,台灣統一全國。在歷次邊境作戰中又成功降服南越,降和東突厥,收服吐谷渾。當上皇帝後又三次出征高麗(今南北朝鮮)。開掘了今日的大運河。綜合看來,他少年得志,是個有著文治武功,也有些許魄力的皇帝,但是他不如他的父親那樣勤勉而中庸,也不具備那些傳統的美德,相反他看人下菜碟又心計深厚,好大喜功又願充英雄,即便在位後期,仍過著荒淫腐朽的生活,只是在尋歡作樂之余,內心也充滿恐懼。傳說他備下了一缸毒酒,對他的寵妃們說: “賊兵若來了,你等先飲,然後朕也飲之。"其實,隋腸帝很怕死,還幻想能得到寬恕,他對肖後說:"痛痛快快地喝酒吧,不管怎樣,朕不失為長城公,卿亦不失為沈後。”長城公,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降隋以後隋給他的封號,沈後即陳後主的皇後。說來也巧,陳後主是在場帝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當時,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賜給死去的陳後主一個貶稱 "煬",意思是說他一生貪圖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務。顯然,他是在嘲弄這個亡國之君。歷史無情,他萬萬未曾料到,4年之後,他自己竟連當“長城公”的待遇也求而不得,並落得他自己制定的“煬帝”的醜名。

傳說煬帝怕被殺頭,便從身上解下一條絹帶,遞給禁衛軍頭領,讓他把自己活活勒死了,死時年僅50歲。同時被處死的還有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隋煬帝死後,肖皇後和宮人用床板做了三口小棺材,將其裝鹼,草草埋葬了。後來,江都太守陳核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吳公台下,以後又移葬雷塘。民間傳說,因隋煬帝作惡多端,他葬在哪裡,雷就轟到哪裡。隋煬帝墓後來漸漸荒蕪。直到清朝嘉慶年間,才被住在雷塘附近的揚州學者阮元發現,現陵前有阮元重修時所立的碑,碑上刻有當時的書法家、揚州知府伊秉授所書“隋煬帝陵”四個大字。

(以上部分文字資料GOOGLE自“隋煬帝之死”)

歷史是公正的,縱然隋煬帝有萬般不是,至少他頗有遠見的開鑿了大運河,他開掘完全是為了去揚州看花嗎?這完全是小說家之言,當時的中國賦稅糧產多出於江浙一帶,南方經濟因未經受北方的眾多長久的戰亂,遠比北方繁榮。他開運河本是為加深南北聯系,促進南北交流。這條運河在沒有鐵路和空運的古代中國立下的功勛是無可估量的,在建國初期還一直默默地為共和國作著貢獻。

而當時天下動亂之源,是賦稅役徭太重,開掘京杭運河也就成了隋煬帝罪狀之一了。客觀地形容的話,也許煬帝所處仍屬亂世,他若能把帝國看做一個病人,采用慢條斯理的方法調整修養,而不是一劑猛藥下去,也許他的帝國會長命一些。

游完了隋煬帝陵,我不禁想到另外一位皇帝,他30年間6次南巡。而6次南巡都在揚州停留,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說。百年之後又有了一個以他命名的旅游項目:乾隆水上游。

歷史是公正的,但有時又是如此的不公吧。



(土包一樣的陵墓)



(古籍)



(牆壁)



(雷塘)



(挑了最容易取景的部分)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