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夜居然睡的很好,全然沒有以前將要出行的興奮,奇怪,我盼這一天已經盼了這麼久,臨行卻泰然自若。
特地挑了前艙靠窗的位子,因為惦記著要從高空看看錢塘江——那次飛上海,舷窗下壯闊的錢塘印像深刻。呵呵,後來才知杭州的蕭山機場根本就在錢塘以南,可憐兩個傻瓜還扒著窗戶拼命的從雲霧裡找大江。
杭州天氣不好,但心情出奇的好。
到了城站火車站順利找到酒店入住,上了一輛游2直奔西湖。
下車正是柳浪聞鶯。
遠遠近近的鞭炮聲不絕於耳,讓人覺得“年”就正在從四面八方逼近過來,而這西湖邊的公園裡卻是異常的清靜,青石的小徑只有我們兩人走過,地面那些精美的石雕讓人不忍去踩,但又覺得踩上去連自己也算入了詩畫。柳樹剛剛冒出嫩芽,一點一點的綠色探頭探腦,可是攝入境頭卻是清一色的水墨畫一般。
天色漸晚,找飯吃找飯吃。可惜小店全部關門,大店全部爆滿。不經意間居然看到“知味觀”,燈火輝煌萬頭攢動。年夜飯的訂桌人姓名全寫在入口的紅牌子上,跟張榜似的。幸好還有小吃經營,搶了兩籠小籠兩碗餛飩,味道不錯。還有外賣的點心,點了兩個軟軟糯糯的球球,很好吃。買單的時候直叫“好便宜啊”,唉,我們已經被廣州的餐飲剝削習慣了,覺得杭州真是天堂哪!
回到西湖邊天已全黑,各處騰空而起的焰火倒映在湖面上,分外妖嬈。心裡有一種跳躍著的興奮,算來我11年沒有好好看看焰火了,現在的焰火不像記憶中的“彩珠筒”之類,而是像節日的禮炮,特別的壯麗。
7:30,音樂噴泉准時升起。網上很多人說放的音樂是“梁祝”,說音樂噴泉把梁祝演繹到從未經歷過的感人。可能因為今天是除夕,放的音樂不是那種悠揚的,而是歡快的激越的,和平日裡的西湖不配,倒正和今夜燈火輝煌的西湖相配。
沒指望還會有公交車,從湖濱走回住處真有點遠,不過有一路的焰火看。不知是我還是我的小相機能力有限,看到的美就是記錄不下來。回去的路上看到好多漂亮的焰火啊,襯著黛瓦白牆的特色建築,看起來特別有韻味,干脆坐下狂拍了好多張,硬是挑不出來一張滿意的。
看到賣煙花爆竹的攤子好興奮啊,可是興奮歸興奮,猶豫半天還是沒有買,小時候那種既害怕又興奮的感覺似乎就在昨天,可現在竟然有點不敢放。
回到賓館看了會兒春晚,沒什麼吸引人的節目,也不知是不是我的口味越來越挑。酒店經理居然挨個房間拜年,發賀信和桔子。小小舉動,讓人感覺很溫暖。
一夜炮聲不斷。
新年第一天——紹興
魯迅筆下紹興的大年是多麼的熱鬧啊,社戲、祭祀、好吃的好玩的…可是當我們走出紹興站的時候,看到的幾乎是一座空城。
到了會稽山才看到人山人海,原來這裡不止是大禹陵還是當地人祭祀的地方啊。是誰說“會稽山水奇絕天下”來著?一座再美的山變成“人山”也就沒有了欣賞價值,何況會稽的山形既不險峻也不秀美。
想去蘭亭,苦等沒車。
坐車回市內,第一站塔山公園。
“塔山又名飛來山、寶林山、怪山、龜山等。據《吳越春秋》載,範蠡所築之城既成,‘琅琊東武海中山一夕自來,故名怪山。’因此而得名怪山和飛來山,因形狀如龜又得名龜山。南朝時,惠基法師在山上建寶林寺,故又名寶林山。山上有應天塔,因唐代將寶林寺改名為應天寺而得名。現名塔山,因有應天塔。”
那座應天塔可是真真真“狹仄”啊!從幾近豎直的木質樓梯爬上爬下,我的長羽絨服算是當了掃塔的佛帚了。也罷,此塔此時不登,留待將來人到中年發福了便再無登臨的資格了。從塔上看紹興城規劃的很整齊。江南的這些城市在新建建築上也很花功夫設計成古色古香的樣子,使整座城市看上去很和諧。我不喜歡古老和現代“水乳交融”的感覺,根本交融不了。
為什麼都說鹹亨酒店的黃酒好喝啊?那碗太雕對於不會喝酒的我,真是一口也咽不下去。倒是gg喝得興致勃勃,還非要端著碗和孔乙己合影。
鹹亨酒店所在的這條路是魯迅路,魯迅祖居、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都在這條街上。路邊窄窄的河道裡聚集著烏篷船,可是那些烏蓬上都醒目的印著白字“水城烏蓬×××號”,唉,大煞風景。
去不成蘭亭,就到沈園去附庸風雅吧。沈園有點像蘇州園林,可是小小的面積真讓人心疼30塊錢的門票啊。據說,過去的沈園比現在大幾倍,宋代以後,園漸廢,僅存一角。1984年,依傳世《沈園圖》重建,總面積7865平方米,其中葫蘆池、水井、土丘均系宋時遺物。孤鶴軒、半壁亭、宋井亭、冷翠亭、閑雲亭、放翁橋等建築均按宋代法式構建。正南用出土斷磚砌成的斷垣上,刻有當代詞學家夏承燾書陸游的《釵頭鳳》詞。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好多人為這個感動啊,完了,我怎麼沒什麼感覺呢。一向不太喜歡陸游的詞,不夠豪放,而且他帶兵打仗不行,只會寫詞怎麼行呢,看人家辛棄疾!不過這裡比較起來,陸游確實比唐婉寫的好。
出了沈園,我們去尋找八字橋——傳說中第一座古代立交橋。
“八字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八字橋直街東端,它南臨東雙橋,北與廣寧橋毗鄰。宋嘉泰《會稽志》雲:‘兩橋相對而斜,狀如八字,故得名。’南宋寶四年(1256年)重建。橋築於三河彙合處,兼跨三河,與三條道路相銜接,其布局設計因地制宜,巧妙地解決了復雜地形的水陸交通問題。橋系梁式石橋,主橋東西走向,橫跨稽山河。橋落坡東端沿河岸道路分南北兩個方向,西端分南、西兩個方向,其中西端南坡跨越斷河頭。”
尋找八字橋的過程其實挺有意思的,三大收獲:一、紹興人民的熱情。每一次問路別人都特別幫忙,有人的紹興普通話我們聽不明白,他就一遍一遍很認真的說,旁邊人還急著給我們翻譯。這讓廣東過來的我們感覺特別幸福(呵呵,幸福的門檻真低:P)。二、臭豆腐其實不難吃。紹興滿街都賣,開始不敢買,後來饞蟲蠢蠢欲動,買了一串試試。失手掉了一塊老板還趕緊再補一塊。我們說要“炸豆腐”的時候老板執著的糾正“臭豆腐!我們紹興的臭豆腐!”,帶著自豪。嗯,現在還真有點回味那種外焦裡嫩的感覺。三、千年不變的生活模式。真的有人在那些河道裡洗衣洗菜啊!說老實話,現在的水…應該還沒有髒衣服干淨吧?豈不是越洗越髒?可是看著人家端著盆子自自然然的走下台階走到水邊開始洗,還真能感受到古樸的水鄉神韻。
紹興就是這樣,實實在在活著的水鄉,就連市中心倉橋直街也沒有一點作秀的樣子,年初一並沒有店鋪為游人開放。街邊有人不緊不慢的烙著春餅,有人買了一沓托著急急忙忙往家趕。遠遠近近的炊煙裊裊升起。
我們走到府山的時候剛四點半,可是傳說中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處——越王台已悄然關閉。
還是回到杭州拍一拍吳山城隍閣吧。一天的時空穿梭,吳越兩國。

(紹興)

(除夕夜的西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