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文化。千百年來,蘇州人文薈萃。在古代產生了以孫武、範仲淹、沈括、唐寅、顧炎武、蒯祥等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 ;當代各個領域都湧現了一大批傑出人物。蘇州的繪畫、書法、篆刻流派紛呈,各有千秋;戲曲、醫學、建築自成流派,獨樹一幟。蘇州的刺繡、桃花塢木刻年畫等工藝品聞名中外。 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 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目前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保持著“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史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全市現有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87處,其中國家級15處、省級101處。保存完好的古典園林60余處,其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座園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虎丘、盤門、石湖、靈岩、天平、虞山等處,都是著名風景名勝。太湖絕大部分景點、景區分布在蘇州境內。昆山周莊、吳江同裡、吳中直等千年古鎮,充滿江南水鄉風情。1998年,蘇州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
春節期間有雨,第一個反應是睡覺。既不能逛街,又不願出游,有此反應當屬情理之中。 但外地朋友來蘇游玩,也是雨天。想她是千裡迢迢而來,總不能掃她的興,於是勉強打起精神,陪她到蘇游滄浪亭。
往晴朗的天空中,深深淺淺的綠就連成了一匹柔柔的綢。滿盈盈的,明亮耀目,風一吹,就要滴落一股,而今沾了朦朦的雨氣,綠,一下子就打落了綺麗,好似陳舊的翡翠,雖然晶瑩,但帶著一點恍惚。
花的香味也若有若無,幽幽地,似乎收斂了繁艷,變得樸素而潔白,站在廊廡中,看著雨,沿新漆的亭柱滴下,褪去了新鮮和浮華的氣息。
雨就穿越了重重的時光,蘇子美飄逸的身影在漏窗後時隱時現,“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在雨中,一切的雄心壯志都澆滅了,天、地、花、樹已融為一體,何為清,何為濁?經歷了榮華富貴、宦海浮沉的詩人流寓吳中見到滄浪亭時,是否就在雨中,野水縈洄,好雨如簾,一切都那樣清淡雅致,真是一個超凡脫俗的地方,於是,他的心平和而自然,只想守著這雨,守著這園,讀他的書,做他的詩。朋友屏氣凝神輕輕問我:“你知道哪間是沈復與芸娘的故居?”
笑她的痴情。近二百年的時光了,誰還會探究?但是雨下大了,天地茫茫,恍如一片玉簾,時光已失去了界限,真好像芸娘會推開子軒的窗,伸出纖嫩的手,接住珠玉般的雨滴,轉而向三白旖旎地一笑。兩個人,便似雨中盛開的並蒂蓮,那樣地甜蜜融融。
事後,朋友驚羨道:“蘇州可真是賞雨的好去處”。
於是直嘆自己枉負了這番美景,也就因此學會在古老的姑蘇賞雨。
有朋友家住在深巷,逢黃梅,“長腳雨”時,便湊個清閑的雙休日,去她家拜訪。
友人是相識十幾年的,早已諳彼此脾性,她或讓出窗前小幾,自去做事或手執小詞,相伴聽雨,或泡杯香茗,茶香氤氳,繚繞而上。
她家有了小天井,靠牆角種了幾棵竹,雖不茂盛,但修長可愛,沾了雨,只覺清寒透暮。
雨聲把塵世的一切聲音都隔開了,只有打在瓦片上的聲音,打在竹葉上的聲音,還有打在檐下的聲音,真如歌聲落在古箏的頂上,一曲天上的仙樂,間或還有雨點跳入杯中,攜著老房子裡所特有的石縫間青苔的氣息。
一向不如意的朋友,此時也柔和起來,會絮絮地說些少年的舊事,和深藏的情懷,洗得烏黑發亮的瓦和江漆斑斑的高欞,使她有種詩意的美麗,而這樣的美麗,唯有雨天我才得一見。
也和戀人試過晚上游巷聽雨,姑蘇的巷很美,每一條都蘊含著一種古老的語言。而有雨的晚上,走在巷中,更感清涼。
雖然無星無月,但我相信,我是看見月光了。那是鋪路的青石板,因為年代久遠,走的人多了,便光滑潤澤,發出幽幽的光,雨洗 後更見清冽透明。
雨中的巷是寂寞的,悄無人聲,偶爾飄過的傘又匆匆而去。雨絲也向往溫暖,它都向那一扇扇溫暖的小窗燈火撲去,一點暈黃的光映出了許多潺潺的密密的雨。
有誰在窗後看雨呢?凝愁眺望,想晚歸的人何事苦淹留?幾百年來,一直有女子在雨後的窗中等待親密的人共剪西窗燭呢?也一定有美麗的女子,穿著三寸的繡鞋,蓮步款款,鞋上的花在這雨中開放,幽馨縷縷,把青石板上的“月光”踩在了腳下。任憑風吹雨打,襟袖間就寫著相思,雨簾後秀媚的雙眼閃著火一樣的痴情。
就是這樣的,人世間縱然有風雨,但真情無論如何時都會閃爍的,在這醉的雨夜,我已聽不見雨聲了,只聽見傘下戀人的心跳。十是情聖,它總讓天地間只剩下一對戀人,無論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