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學園林建築朋友的介紹;向往同裡,則是因為它和周莊、甪直、西塘、南潯和烏鎮並稱為江南六大古鎮。這樣一個五湖環抱、被15條河流分割成了7個小島、又由49座古橋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的千年小鎮,在我的心裡,就如同一位身著素布衣衫、不施鉛華的女子,臨水洗發,於自然天成裡展示萬種風情,在不事張揚的舉手投足間流露似水柔情。而這樣的女子,是總能給人以親近的欲望的。 終於,和L寶貝LP一起走近了她.當親身融入到她的懷抱的時候,還是被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嚇了一跳。一樣的青石鋪就的街道,蜿蜒在一樣的有些渾濁的小河邊,河邊有著一樣的河埠頭;一樣的已然退色的木窗,鑲嵌在一樣的有些班駁的白牆上,白牆上有著一樣的黑瓦。這明明是記憶中故鄉的老房子啊,自從那所深宅大院因為城市建設被盡拆以後,盛滿我兒時記憶的老房子便常在思鄉心切的時候出現在夢中。難道時光真會倒流?恍惚中竟看見媽媽蹲在河埠頭上淘米,而年幼的我正用一只竹籃撈小魚。 可如今,家鄉的古韻已經難以追尋,淹沒於時代的大潮中.......
和其他名鎮相比,同裡是樸素而又大氣的,一眼望去,並不是想像中的朱門畫窗,酒旗飄飛,宮燈高掛,那種情景只適宜於電影鏡頭,放到現實中便給人作秀的感覺。同裡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灰白的牆壁,灰白的清石街,甚至連水都呈灰白色,高大的牆壁上通常只開著一兩扇並沒有華麗裝飾的小窗,已然退色的木門也並沒有刻意重新油漆。在同裡,依水而建的是街道而不是房子,走在任何一條路上你都是走在河邊,這樣的布局使得整個鎮子開朗而不局促。這也許與同裡世世代代的書香氛圍有關吧,愛讀書的同裡人內秀而不張揚,胸襟開闊,這樣的品質同樣體現在了建築上。推開街邊任何一扇不起眼的木門,裡面可能就隱藏著無限風光。
同裡如同素面朝天的小家碧玉,絕對不足以讓人驚艷,卻能讓人在熟識她、了解她以後,深深地愛上她。對我而言,由於那一份老屋情節,便越發有了想在此長期居住的念頭。然而終究只是一個願望而已,由於時間的倉促,我只能這樣匆匆來去,把太多的願望留在了那裡:我想劃一艘小木船去如畫的意境中穿行,我想去聽一聽羅星洲上如詩如歌的雨聲,我想和愛人撐一把小雨傘走一走悠長悠長的穿心弄,我想踩一踩吱嘎吱嘎的木樓梯,我想嘗一嘗那令人垂蜒欲滴的狀元蹄。。。
所以同裡,我一定還會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