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月(6)——一個上海人眼裡的廣州

作者: welson2003

導讀有機會在廣州工作了一個月的時間,把我的BLOG裡的一些關於廣州的東西發上來是為了感謝廣州給我的美好印像。我是一個純粹的上海人,對廣州卻有故鄉般的親近感,借用陳從周的詩來表達我一個月的感想:不信異鄉為異客, 分明山色近杭州。 女孩 在仁信吃姜撞奶時,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4、5歲的小女孩,圓圓的臉,非常可愛,可能有點發燒,一邊吃著,一邊在流眼淚。 ...

有機會在廣州工作了一個月的時間,把我的BLOG裡的一些關於廣州的東西發上來是為了感謝廣州給我的美好印像。我是一個純粹的上海人,對廣州卻有故鄉般的親近感,借用陳從周的詩來表達我一個月的感想:不信異鄉為異客,

分明山色近杭州。

女孩

在仁信吃姜撞奶時,坐在我對面的是一個4、5歲的小女孩,圓圓的臉,非常可愛,可能有點發燒,一邊吃著,一邊在流眼淚。有趣的是,她母親一摸她的額頭,她就開始大哭,手一拿開,她就含著眼淚繼續吃東西,如此反復多次,我真是非常搞不懂。小女孩是上帝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看到她們時總是想起自己的女兒。在Christchurch的時候,認識一個日本的醫生,閑聊時說他有一個12歲的兒子和6歲的女兒,他覺得女兒無論做什麼都“so cute”,而兒子卻從來就沒有給他過這種感覺。Q,就是來形容女孩子們的吧。同感。

廣州公交

廣州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雖然沒有像上海有1000條那樣恐怖,卻也有幾百條線路。地鐵也已有4條,還有5條在建。一段時間下來,發現廣州的公共汽車很有特點:一個站點可以有10多條線路停靠,一個巴士總站有幾條

到十幾條線路的終點,有點像我們上海的“公交樞紐站”。每輛公共汽車的車窗上都有這輛車路過的所有站點的名稱,這樣換乘非常方便,也有利於外地的游客在短時間內搞清楚:比如距離我住處較近的站點叫“海印橋南”,有近10條線路路過;只要看到有這個站名的車來,就知道可以到家了。同樣,那幾輛車的終點分別是:中山八路、天河或是火車站等,那是有幾十條線路的總站,可以方便地換乘去市區的任何地方;回來時如果沒有直接到海印橋南的汽車,我也總可以找到去上面幾個總站的車。所以出門可以不用看地圖也能回得來。如此的缺點是:所有的公共汽車都在大馬路上走,區域裡就很少有車了,坐車都得跑到大馬路上,我住處除了864路,其他的車都要走10分鐘左右到海印橋南車站去。

編外警察

每個知道我要來廣州的人都說:當心點,廣州很亂的。來了廣州後發現,不但馬路上沒有看到過槍戰,連小偷也沒有。倒是每個公交車站上都會有個猛男,手提一跟碗口粗的大棒巡視路人,讓人不寒而栗。這些猛男都穿灰色制服,有的還卷著褲腿,無一例外的是均配備對講機,讓人聯想到他們與警方有密切聯系,事實也的確如此,這些編外的警察為廣州的治安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也表明了廣州市政府下了巨大的決心來改變廣州的形像。

亞運會

和上海一樣,2010年對廣州來說是一切工作的節點。因為多哈亞運結束後,接下來的那屆就在2010年的廣州了。市政建設、奧林匹克中心、地鐵配套等等都可以看出在為2010年准備著。

廣東話

廣州是我所到過的地方(港澳和海外不算)中普通話最不通用的。所有的廣東人都講粵語,這當然不奇怪,但在商業中心或公共汽車上服務人員都講粵語,就好像有點歧視外地人(像我這樣的北佬)了。每次都是我主動講普通話,對方才會勉強開國語,所以有些話如“隨便睇睇”、“廿拾壹蚊”我都已經聽得懂了。

RTV

路過前進路口,看見好大一座建築,裝修豪華,上面的霓虹閃爍,上書:金礦量販式RTV,以為看錯,揉揉眼睛,沒錯,是RTV,不是KTV。於是仔細在研究,發現原來在卡拉OK時還有自助餐供應,應該是Restraun+KTV的意思。不知道上海有沒有這個玩意,初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可以免去先找吃的、後找玩的麻煩。又一想,如果有人在邊上干嚎,叫人如何下咽;若有人耍寶搞笑或男腔女調,豈不真的噴飯?

廣州 pk 上海

廣州地處嶺南,分為十區,包括番禺、花都、從化等,市區有荔灣、越秀、天河、海珠、黃埔、白雲等。天河是新城區,著名的天河體育中心就在天河區的中央位置,過去甲A火爆時常常聽到天河的名字的,天河還有CBD(中心商務區)之稱,建築宏偉,街道寬闊,是白領人士的居住區,類似上海的浦東。海珠位於珠江南岸,有老的工業和居民區,還有著名的中山大學,類似於上海的楊浦。越秀是老城區了,不光有清代的兩廣總督衙門,更有古老的南越國的故宮遺址,所以一直就是廣州的核心區域,商業發達,著名的購物街均在此地,猶如上海的黃浦區。而廣州的黃埔因為軍校而出名,離開市中心有點遠,更有新的廣州大學城建築在此,有點類似上海的松江。荔灣的名字很好聽,離開市中心又很近,但好像沒有什麼出名的地方,倒是有荔灣艇仔粥蠻好吃的,一條花地大道由北向南,帶著地鐵一號線貫穿荔灣區,有點像上海的閘北。白雲區自從老的機場搬到花都後,就只有三元裡和白雲山比較出名了,每個讀過中學的人都知道三元裡抗英鬥爭,白雲山作為廣州的像征更不用說了,上海想不出一個地方可以相比。

廣州 vs 深圳

廣州與深圳最顯著的差別就是廣州是廣東人的廣州,深圳是全國人民的深圳。從飲食、普通話的使用程度上來講,廣州的地方色彩濃重,故而有很多地域上的特色,比如早茶的習慣,生活的悠閑,歷史感強烈,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一律開口就是粵語;而深圳是一個沒有歷史的城市,生活節奏快捷,很少有老年人,城市裡的川湘館甚至多過粵菜館,在深圳的幾天裡沒有碰到過講粵語的人。兩個城市的相同點就是公共交通發達,城市標識清楚,受到香港的影響較多。廣州的治安問題一直為人詬病,而深圳則相對好很多,表現在出租車甚至連防護板都沒有,不知道深圳的的士司機是否有安全感,反正我是坐著蠻奇怪的,就像坐私家車一樣。

地鐵

廣州的地鐵建得比較晚,所以都比較新,而且顯然受香港地鐵的影響,設計時就考慮到上下客分流,比如在一、二號線交會的公園前站,地鐵的兩邊門會打開,右邊落,左邊上,不像上海的人民公園站那樣雜亂無序。地鐵裡不設售票窗口,都是自動售票機,羊城通猶如我們的一卡通,而且乘車有優惠,大概10%左右。地鐵明亮,整潔,站台也分ABCD等出口,標識明顯。新的三號、四號線在06年的最後幾天同時開通,可直接到達番禺等郊遠地區。

專業市場

廣州自古以來就地處中國南大門,既往的南蠻之地在明朝時已經就是貨物集散地,口岸開放後,貿易活躍,到現在都保持著很多專業市場,比如大沙頭的電器市場、沙面的文具市場、還有服裝、飾品、二手手機、電腦等等,最奇特的還數靠近沙面的中藥材市場,各種中草藥鋪天蓋地地堆放在露天的市場裡,散發出各種味道,各地的藥販(真正的藥販子)在此交易,凸顯物流中心的地位,相比而言,長三角是做不上物流老大的。

珠江

住在珠江邊,每天都可以看到珠江在廣州緩緩而行的旖旎風光。珠江和廣州相依相伴,廣州因為珠江而靈動起來,珠江也因為廣州而嫵媚起來。沒有黃浦江那麼寬,沒有蘇州河那麼窄,伴著二沙島、天鵝潭、海心沙等一個個美麗的名字,珠江逶迤而行,穿城而過。夜色下,岸邊燈光將兩岸的綠樹建築照亮,江上張燈結彩的游輪緩緩而行,給外地來粵的游客帶來最絢麗的一面。來往穿梭的車流在各個橋上游動著,勾畫出和諧的廣州,甚至在橋上練攤的小販們,也會讓人覺得生動起來。

珠江流域

拿珠江跟黃浦江比,實在是有失珠江的身份,所以補充一點地理常識:珠江是可以被稱為流域的大河,嚴格來講,珠江不是一條河,而是很多河的總稱,在廣州流過的只是它八條入海河道之一。珠江流域被列入中國五大流域,和長江、黃河屬於一個級別,涵蓋了幾乎整個嶺南地區。在桂北的靈渠,溝通了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兩者有成為有機聯系的兩大水系,共同滋潤著被稱為魚米之鄉的中國南部絕大部分地區。

天河北、體育西

廣州的地名很有古意,即使是繁華的鬧市也有像楊箕村這樣淳樸的名字。道路的取名相對比較簡單,而且一般簡稱時將路、道、街省略了,所以公交車上經常聽到天河北、體育西這樣的名字;如果是某某大道的話,常常會在後面加一個後綴,比如江南大道中、廣州大道南等,就像香港一樣。

迷路

在廣州常常會迷路,因為廣州很少有完全意義上的南北或東西向的路,尤其是在老城區,很多路會轉彎的,比如越秀南。還有明明是一條筆直的路,過了一條街就會叫另外一個名字了,城市的主干道中山路,從東山口向西,過一個路口就加一,從中山一路一直到中山八路,其實就是一條街。尤其在海印,每條馬路都是彎的,公交車常常左轉右轉,還不時來個順車調頭,搞得我七葷八素,常常暗自納悶:迭格司機認得路伐?

廣州的早晨

早茶還沒有開始的時間,是學生通勤的高峰。公共汽車上除了趕早去晨練或喝茶的老人,就是成群的穿著校服的學生,其中女學生占絕大多數(why? 我也不知道),學生情侶也不少,常常可以看到一兩對親昵地在一起坐車上學。一月的廣州天亮得很晚,6:45車過海印大橋,天色才有點亮,珠江兩岸的燈光還沒有熄滅,伴著微亮的朝霞,感覺著城市蘇醒的節奏,從容而溫馨。愛一座城市就如愛上一個人,往往就在一瞬間感覺到的,就在廣州的晨曦裡,我知道我徹底愛上了這座城市。

暴走

暴走這個詞應該屬於網絡語言,專業一點就叫徒步旅行。一直以來就喜歡這種旅行的方式,否則也不會去徒步漓江。這次來廣東,更是暴走了很多地方,不僅在廣州,而且在肇慶、深圳、澳門,都是以步行為主。在城市裡行走,可以捕捉到很多坐車不能感受的細節。自己開車也已經有好多年了,開車的感覺就是點對點的交通,其中路途上的細節很難感受到;自行車相對好一點,但也會錯過許多有趣的地方。而行走是感受一個陌生城市的最好方式,只要一張地圖,我就可以走遍這個城市,想停就停,想走就走,自由自在。而且徒步旅行可以鍛煉身體,現在的我越走越遠,一天8個小時的徒步(25-30公裡)基本不需休息的,已經接近暴走族高段選手的水平。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一個叫阿木的歌手,唱過這首歌,原本與我的旅行毫無關系,卻在一個慵懶的午後意外地邂逅,那是在廣州郊外的南沙,一個叫米蘿的咖啡館裡,我陷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曼妙的音樂伴著濃香的咖啡,面對著宏偉的虎門大橋,享受著午後的陽光。閑來沒事就隨便翻翻咖啡館的雜志,看到了這首歌,原來就是在這家咖啡館拍的MV。一個很凄美的故事,一個很青春的歌手,歌的本身已經不再重要,只是莫名喜歡它的名字,“回到上海一定down下來看看。”這樣想著,於是就有了一份牽掛,本來毫無關系的兩件事就聯系在一起了,就如我莫名地來到南沙(原本要去番禺的),無意中發現虎門大橋就過來看看(其實應該直接坐車過橋的),又正好看到這家位置不錯的咖啡館,於是就進來坐坐(其實並不想喝咖啡的),於是看到了這本雜志(上咖啡的時間有點長了),於是看到了這支歌...

流花車站

廣州的火車站在流花,很好聽的名字,有點“落花有情,流水無意”的意思,不知這裡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凄美的傳說。另外一個火車站叫廣州東站,在天河,令人聯想到牛郎與織女的故事。廣州還有一個北站,在花都,正應了花城的美名。在我的印像裡好像廣州的火車站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不像別的城市那樣毫無想像力地叫:北站(在城市的北面)、北郊站(比北站更北的車站)、新客站(新建的火車站)...各地的火車站名字的確各有不同:北京的崇文門和南京的中央門都是過去城門的名字;深圳的羅湖和武漢的武昌都是原來的地名;哈爾濱的火車站最直爽——三棵樹;重慶的火車站最樸實,叫菜園壩...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