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月(5)——燒鵝旅行記

作者: welson2003

導讀美食日志特別篇——燒鵝旅行記 羊城美食之旅的很大篇幅應該給燒鵝,雖然燒鵝出於廣東還是香港尚有爭議,但我的第一次燒鵝經歷出於廣州,同時無論大塘燒鵝還是深井燒鵝都可以一一對應廣州的地名,所以廣州燒鵝無論如何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此篇講述的是在廣州食燒鵝的經歷,前人有騎鵝旅行記,我就不妨用燒鵝旅行記,點明了一個人在旅行中尋訪燒鵝的經歷。 燒 ...

美食日志特別篇——燒鵝旅行記

羊城美食之旅的很大篇幅應該給燒鵝,雖然燒鵝出於廣東還是香港尚有爭議,但我的第一次燒鵝經歷出於廣州,同時無論大塘燒鵝還是深井燒鵝都可以一一對應廣州的地名,所以廣州燒鵝無論如何都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此篇講述的是在廣州食燒鵝的經歷,前人有騎鵝旅行記,我就不妨用燒鵝旅行記,點明了一個人在旅行中尋訪燒鵝的經歷。

燒鵝旅行記之南園記

用google來搜索美食,不是我的發明,但也是從google上,我找到了屢屢被提及的南園酒家,就在離我住處不遠的前進路上。於是這日我來到了南園。

南園酒家在前進路上,一條不是很大的馬路,在海印橋南和江灣橋南的中間,從我住處走過去大概15分鐘左右。店面古色古香,猶如過去大戶人家的宅邸,門口旁邊是外買的窗口,再過去就是快餐部。我一個人坐下點餐有點奢侈,所以就在快餐部就食。

這裡的快餐部一點沒有餐廳的樣子,而像醫院急診室的預檢台,4張長桌一字排開,一條矮櫃似的權作凳子。坐著的病號(應該叫食客)都也一字排開坐著等護士(也就是餐廳服務員)叫號,真的是叫號,而且用廣東話的!菜牌上的燒鵝飯,也沒有別的名字,就叫燒鵝飯,簡單明了,愛吃不吃!真大牌。

我先掛號,當然是燒鵝科的,12元,票上的號碼是485,然後就座在候診室裡等著燒鵝大夫出爐。病人還真的不少,晚到的都只好立著,倒是立等可取。一會兒那個巨像蔡依林的老太婆出來大叫一聲:***號!趕緊有人應聲,否則反應慢的大概都沒得吃的。注意了,她不是連號叫的,而是一撥一樣的一起出來,我操練了無數遍“腮拔嗚”後,終於聽那個老年的蔡依林叫到我的號了,趕緊學著別人叫道:邊度!於是送過來了。

所以學好一門外語是很重要的偶!

言歸正傳,燒鵝的味道不差,卻沒有酸梅醬,而且燒鵝的部位也次了一點,鵝頸好幾塊。因為是剛出爐的,所以皮脆肉香,如果伴上酸梅醬,應該可以打80分的。

南園的食客很多,而且外買也不少,更有一家三口來的,在這裡大概是不用自己煮飯吃的,因為到處有美味可口又便宜的東西,真的很羨慕幸福的廣州人。

燒鵝旅行記之大塘記

大塘是廣州的一個地名,在海珠區南面,距離黃埔的深井不很遠。大塘燒鵝在廣州很出名,到處有它的連鎖店,網上有人對大塘的評價很高,反而燒鵝仔的評價欠佳。在我住處的海聯路上就有一家掛著“大塘燒鵝”的牌子,但和其他的連鎖店一樣不提供堂吃的,僅供外賣。

不管怎樣終究要試試的,來充實一下這篇《燒鵝旅行記》,於是一日踱到那裡,買了1/4個著名的酸梅燒鵝,22元一斤,1/4只是18元,所以一只燒鵝應該是3斤左右的。一頓自然食不完,可以分幾次吃了。

大塘的燒鵝是配送的,不是現烤出爐的,所以不是很熱,皮沒有很脆的感覺,而且比較稀奇的是蘸料不是話梅或酸梅醬,而是類似於我們上海人吃烤鴨的那種醬油料。吃不出很香的味道,只是大眾的日常味道罷了。

燒鵝旅行記之海韻篇

N次路過倉邊路的海韻,終於在要離開廣州之前進去嘗了一次那裡的著名的燒鵝。一方面是因為在google上評價頗高,另一方面是兄弟醍醐灌頂的教訓,讓我痛下決心去嘗遍祖國的美食。

海韻的全稱是:“(香港)廣州深井海韻燒鵝海鮮酒樓”(原版就是這麼長,前綴香港不是我加的,招牌如此,不知什麼意思),位置在越秀區倉邊路近中山四(或五)路,離開北京路步行街不遠。

酒店位於一家賓館的3、4、5樓,整整3個樓面,規模浩大,下午6點的食客卻並不很多,我獨自一個人來到大廳,有服務小姐引座,照例用廣東話跟她說:一位!

引座員一點也不驚訝,把我引到一個4人桌前,即刻就有服務員來撤掉多余的碗碟,送上一壺烏龍和菜牌。然後照例走得一個不剩,讓我仔細研究菜單——這一點在廣州倒是慣例,沒有服務員候在邊上等你開口的。研究完畢必須主動招呼服務員過來,否則半天都沒人睬你。

菜牌上基本沒有20以下的,燒鵝一例38元(1/4只左右),半只價格是78元,一只的價格是150元,是號稱正宗的深井脆皮燒鵝。其他的海鮮較多,虎斑是128元/斤(每天的價格不同的,我拿到的菜單注明是1月15日的版本——也就是當天的最新版,敢情這裡每天都印刷新的菜單的?),沒有石斑,倒有青斑、花斑等等7、8種,蝦沒有一個認識的,貝殼類的也大多不識,我也不敢吃海鮮類的,生怕腸道過敏。點了一例燒鵝和XO醬焗酸奶,事實證明後者不太好吃。

很快燒鵝上來,一起來的還有話梅醬和燒鵝露,燒鵝露是現澆的,所以可以保持皮脆,又不過鹹(下次有機會到別的餐廳比較一下)。肉鮮汁多,皮脆味香,果然名不虛傳。15、6塊燒鵝一個人吃很膩的,所以還有XO就剩了不少,燒鵝倒是全都下肚。

結帳,69元,外送一份滋味不錯的紅豆沙。

燒鵝評分:90;環境:70;服務:80;價格:50(沒吃過這麼貴的燒鵝)。

燒鵝旅行記之pk北京烤鴨

燒鵝在廣東可以說是可以與北京烤鴨媲美的美食,但在海外,除了香港和東南亞等廣東人較多的地區,只有北京的烤鴨才出名,究其原因可能與北京有全聚德等一批名店支撐,同時北京實在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拿出手來供眾多的各國外交使節和商務代表們享用,故而北京烤鴨的市場可以做得很大。到了北京3次,每次都是以烤鴨開局,以烤鴨收尾,味道雖然不錯,卻也體現了北京飲食的單調,烤鴨可以趁機一支獨秀。燒鵝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培養不出一大批死黨或粉絲,只能作為粵菜的一個菜式很簡樸地充當家常的美味,不發展出一整套糊弄人的鵝文化,就不可能賣到198的天價,也不可能傳播到更遠的地方。

就其味道而言,兩者有相似之處,尤其脆香的鴨(鵝)皮。但北京的全聚德以棗木烤制,所以鴨頸下方(相當於人的胸鎖關節下方)長約5cm的皮廚師是建議不用蘸料,直接可以品嘗出棗木的香味。烤鴨皮配以面餅以去油膩,加京蔥以減少鴨的騷味,加醬料以減少烤炙後的煙熏感。而燒鵝,由於其獨特的烤制方法,使鵝皮脆香的同時,肉質也十分地鮮美多汁,雖鵝皮的講究要比烤鴨略遜一籌,但食其皮後更有美味的肉汁可以品嘗,又勝過只有皮沒有肉的北京烤鴨。蘸料上燒鵝以的話梅醬來增加食時的味感,初聽似乎出人意料,嘗後方知其獨樹一幟的真味。

總體說來,北京烤鴨與廣東燒鵝各擅半場,然則烤鴨可出自北方尚不輸粵鵝,實為難得;燒鵝則出粵而不聞,余為長於創新之粵人扼腕。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