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月(4)——虎門行

作者: welson2003

導讀虎門行 虎門在中國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與鴉片戰爭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的地方我豈能錯過。從地圖上看,虎門在廣深之間,坐車走高速應該最方便。但這樣好像太容易了,我挑了一條有點難度的方式到那裡去。 首先坐地鐵,廣州在12月28日新開通了3號線和4號線,我就從離我住處最近的2號線曉港站上車,到萬勝圍換4號線到黃閣(9元),出了東湧(這個字讀chong, ...

虎門行

虎門在中國歷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它與鴉片戰爭有密切的關系,這樣的地方我豈能錯過。從地圖上看,虎門在廣深之間,坐車走高速應該最方便。但這樣好像太容易了,我挑了一條有點難度的方式到那裡去。

首先坐地鐵,廣州在12月28日新開通了3號線和4號線,我就從離我住處最近的2號線曉港站上車,到萬勝圍換4號線到黃閣(9元),出了東湧(這個字讀chong,音同充),就在地面上開了,一路的田園風光。到了黃閣,有公共汽車到南沙(2元,根本沒有詳細的地圖,我是根據廣東省地圖來換乘公共汽車的:先定一個點,到了以後然後找車去下一個點。)到底就是虎門大橋,不過宏偉的虎門大橋是不允許徒步過江的(否則我真會嘗試一下),它是我所看到的橋中第二長的(第一當數上海到大洋山的東海大橋),估計至少5公裡。然後看到去“虎門渡口”的公共汽車,本來打算坐車過江的,改為坐船過江也不錯,於是到渡口(2元)。原來是一個車渡,也載客,行人只要1元錢就可以過江了,於是花了1塊錢站在車渡輪上過了珠江最大的入海口,擺渡整整30分鐘!到達的渡口不是虎門,卻是一個叫沙田的鎮,也屬於東莞。從渡口出來只有一輛公共汽車,4元坐倒路口再換到虎門的公共汽車(2元)。終於到了虎門。

去虎門銷煙的地方還要坐車,然後,就一路到了威遠炮台和海戰紀念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幕在終於眼前展現開來。

威遠炮台就在虎門大橋的底下,與我剛才喝咖啡的南沙正好隔江相望。1841年的1月到2月,在這裡清兵與大英帝國的遠征軍進行了殊死搏鬥。威遠只是整個虎門海戰11個炮台中的一個,關天培老將軍在這裡為國捐軀。昔日的戰場,早已經硝煙散盡,那場戰爭後割讓的香港也已經回歸,值守海防的是年輕的中國海軍,只有殘留的炮台遺址在這裡默默地紀念過去160余年前的英勇和屈辱。

對於1840年的那次銷煙行動,是國家衰敗前的發聵一擊,還是缺乏外交技巧的魯莽行為,我不知該如何評價,但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幾代人的深重苦難。當然,即使沒有徐公的銷煙,仍會有別的衝突引起殖民者的借口。可悲的是這樣的教訓後人常常會因為“某某盛世”、“某某中興”後忘記,於是就有了1894年的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所謂“盛世危言”,就是這已經快要傾頹的炮台、就是這片曾經血流成河現在又歌舞升平的虎門要告訴我們的。

珠江在這裡彙入大海,這海,又有一個讓人心酸的名字:伶仃洋。700年前一個落寞的書生將軍在這裡渡海而過,慷慨赴死。同樣是在外來民族的侵襲下,一個大國成為過去,他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

歷史到了這裡都變成了凝重。

在虎門的夕陽裡,大橋巍然屹立,橋上車流滾滾,橋下船只穿梭往來。只有夕陽下的炮台孤獨地面對流淌了數千年的江面,還有注定只是匆匆過客的我。

6:20,回到虎門(太平鎮),坐虎門到廣州的直達快車,7:30,回到廣州,一路平安。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