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神廟古老埃及留下美好回憶的迷人國度-4

作者: Sun2005

導讀二、 古老金字塔,神秘獅身人面像,帝王谷,會唱歌的門農像…….. 埃及首都開羅坐落在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約14公裡處,它不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還是中東政治活動中心。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征服埃及,喜歡沙漠的阿拉伯人在今天的開羅北面建城定都,命名該城為“開羅”,在阿拉伯文中“開羅”的意思是“勝利”。1801年以 ...

二、 古老金字塔,神秘獅身人面像,帝王谷,會唱歌的門農像…….. 埃及首都開羅坐落在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約14公裡處,它不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還是中東政治活動中心。公元969年,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征服埃及,喜歡沙漠的阿拉伯人在今天的開羅北面建城定都,命名該城為“開羅”,在阿拉伯文中“開羅”的意思是“勝利”。1801年以後,開羅逐漸發展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開羅是一座極富吸引力的文明古都,城裡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並存,在城西有大量建於20世紀初的歐洲風格的建築,城東則以古老的阿拉伯建築為主。開羅西南十公裡處的吉薩區(Giza)有著三座很大的金字塔,這就是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哈夫拉(兒子)金字塔和孟考拉(孫子)金字塔(一般統稱為大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s)。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為著名,也有用大金字塔指代胡夫金字塔的,是吉薩金字塔中規模最大、建築水平最高、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大約建於公元前2570年,是法老胡夫給自己建造的寢陵。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9米,相當於40層樓,由於幾千年的風化剝蝕,目前高為138米;四周底邊各長220米(原來長達230米)。數千年以來它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築物。它是用230萬塊磨光的石灰岩石砌成,平均每塊岩石重量約2.5噸,石塊接合得非常嚴密,連張紙也插不進,建造時曾用了十萬名民夫。


(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只有比胡夫低3米,而且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Sphinx)。獅身人面像又叫“斯芬克司”(阿拉伯語 “恐怖之父”)。它的頭是按照哈扶拉法老的樣子雕的,身體為獅子,整個雕像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高22米,身長73米,臉足有5米寬,一個耳朵有2米高。傳說斯芬克司常令過路的 人猜它出的謎語,猜不出的人即遭害。古埃及法老圖特摩斯四世(前1425—前1408年)年輕時曾做過一個夢,夢中斯芬克司告訴他,自己不喜歡被埋葬在沙土中。圖特摩斯成為國王後就下令把斯芬克司周圍的沙土清除,然後把他的夢記錄在一塊石頭上,至今這塊石頭仍然在斯芬克司的前足上。斯芬克司像雄偉壯觀,它表情肅穆,凝視遠方。當年土耳其人馬姆魯克攻打埃及時,曾以斯芬克司的鼻子和胡須做靶子打炮,被打掉的鼻子和胡須現存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內,據說18世紀拿破侖入侵埃及時也炮擊它留下了痕跡。由於石質疏松,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像風化,面部破損尤為嚴重。.. 巨大的金字塔作為法老的墳墓目標太大,引誘的人人都有作為盜墓賊的欲望,後面的法老們接受教訓,把自己等待復活的木乃伊深深的埋藏在帝王谷、帝後谷中。帝王谷位於尼羅河西岸,距岸邊7公裡,可以從底比斯衛城北端陡峭的環山公路到達。這裡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著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米,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布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像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帝王谷中最值得參觀的主要陵墓有圖坦卡蒙墓、拉美西斯三世及六世墓、塞提一世墓等,有一些陵墓一般不對外開放,只供學術研究用。.. 門農巨像(Colossi of Memnon)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來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巨像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後,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後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築,並把他做為自己的建築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築物已經完全被破壞了。人們認為石像是希腊神話中的門農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為門農像。羅馬統治時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每當起風的時候,門農像就像在唱歌一樣十分神奇。但後來經過修補之後的門農像,就再也沒有唱過歌。二、 宏大的工程-未完成的碑、埃蘇友好的壩.. 距阿斯旺市區兩公裡處有一個古采石場和方尖碑 The unfinished Obelisk。采石場沿尼羅河而建,約有6公裡長。這裡專門出產一種粉紅色花崗岩,據說古埃及的石料都是從這裡開采後通過水路運輸到各地,幾乎所有的埃及古代遺址中都曾發現過這種花崗岩。采石場遺址中有一塊著名的方尖碑,制作於新王國時期。這長41米,重達1267噸的碑卻是一塊沒有完成的碑,由於在石頭頂部發現裂縫,古埃及人就停止了碑刻,將它遺棄在采石場裡。其實只要將其豎立起來,它將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碑身上設有階梯供游人登高遠眺。.. 阿斯旺是埃及南部的重要城市,位於首都開羅以南900公裡的尼羅河東岸,是埃及南方的大門。歷史上阿斯旺曾是非洲貿易的貨物集散地,因為尼羅河的運輸到此就為岩石所打斷,所有貨物要由走水路改為走陸路。阿斯旺的空氣炙熱干爽,是世界聞名的冬季休養地,它融合了東方的平和氣氛和非洲大陸的躍動生機,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徹底放松。在這裡既有古代的遺跡,又有現代文明的成果,世界第七大水壩—阿斯旺大壩就建在這裡附近的尼羅河上。阿斯旺的大壩最早於1898—1902年建造,用於灌溉和發電。到上世紀60年代,該壩已不能適應土地灌溉和電力供應的需要,在當時的蘇聯政府的幫助下,埃及政府在舊壩上游6公裡處開始修建現在的大壩,於1971年完成。目前大壩的發電量能夠保證全國大部分的用電需要。阿斯旺大壩高111米,長3830米,寬40米,將尼羅河攔腰截斷,從而使河水向上回流500公裡,形成蓄水量達164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納賽爾湖。它可以平定洪水,貯存足夠用幾年的富余水量。80年代尼羅河流域曾發生嚴重干旱,蘇丹及埃塞俄比亞發生飢荒,但埃及卻因有此大壩而幸免於難。大壩東端有觀景台可供觀賞大壩及水面景觀。在大壩旁的埃蘇友好紀念碑中,有著兩任埃及總理和蘇聯赫魯曉夫的頭像,美麗的碑頂綻放在蔚藍的天空下……

三、 埃及的文物、香精和紫沙草.. 開羅市中心塔維爾廣場座落著的埃及博物館,是世界上古埃及文明最集中的地方,收藏的極品除了展出的男童國王圖坦卡蒙王的陪葬品、木乃伊等40萬余件的千古奇物、歷史珍寶外,還在地下室儲藏著其他80萬余件,為此埃及已計劃在開羅新區擴建一個更新更大的博物館。館中的珍貴文物包括:古王國時期的卡夫勒王坐像、盤腿書記坐像、拉赫梯普國王及王妃坐像,中王國時期的彩色木雕士兵像、送祭品人像,新王國時期的吐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阿蒙霍特普四世像。陳列中最為突出的有第18代法老王朝圖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1700余件文物,其中有金質御座、黃金面具、黃金棺、黃金飾物,圖坦卡蒙及王後的精美淺浮雕像,法老的輦車,兵車和狩獵用彎弓,鑲嵌像牙和彩色玻璃的家具,王後的珠寶首飾和衣箱等。在木乃伊專題陳列中有埃及歷代一些法老及其後妃們的木乃伊,其中保存最完好的是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遺體。在紙草文書陳列中有有關寺廟禮節、祭司職責等史料。.. 汗·哈利裡市場位於開羅市中心地帶(老城區),由分布在幾十條小街巷裡的幾千家個體小店組成,許多店鋪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市場道路狹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店鋪,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盤、石雕、皮貨及其他埃及傳統手工藝品,市場裡鋪天蓋地各色絢爛繽紛的玻璃、水晶制作的香精瓶,還有金碧輝煌的紫沙草畫。汗·哈利裡市場素以店面古樸、貨物齊全深受外國游客喜愛。這塊地方原是法特梅三朝後裔的墓地,公元14世紀,當時埃及的統治者汗·哈利裡以法特梅是叛教者無權建墓地為由下令拆毀墓地,並出資在此建起一個市場,即汗·哈利裡市場。現在,它已成為開羅古老文化和東方伊斯蘭色彩的一個像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四、 阿拉伯的清真寺.. 如果想觀賞到開羅城的全景,最好是去建於1830年至1848年間的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Mohamed Ali Mosque),它是穆罕默德·阿裡的墓葬地,而因為伊斯蘭教義中並不主張將屍體埋葬在清真寺中,目前教徒放棄了在這座寺廟進行禮拜,所以這座模仿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清真寺樣式建造的寺廟顯得格外的靜謐。寺廟的中間有一個大圓穹頂,懸掛著細碎晶瑩的水晶玻璃吊燈,四周還有一些小穹頂作為扶垛支撐著它。對角線上有兩座細長的光塔,如兩支伸向天空的火炬,乳白色的整幢建築給人素淨的美感,帶有濃厚的土耳其建築風格,又被稱作“雪花膏清真寺”。.. 在汗·哈利裡市場旁邊有著名的艾茲哈爾清真寺和侯賽因清真寺,是男女分開進行禱告的。混入到清真寺中的我被邊上的婦女看到,立馬拿著她的大頭巾把我裹了個嚴嚴實實,另外還比劃告訴我如何進行禱告……五、 隨處可見的警察.. 1997年11月17日上午10時左右,在埃及盧克索城內的著名旅游景點哈特謝普蘇特神廟的入口處,6名恐怖分子突然端著衝鋒槍向游客瘋狂掃射,當場有60余名外國游客和埃及人被打死,20多人受傷。這些外國游客來自日本、瑞士、德國和西班牙等國,凶手在駕車逃跑的途中與聞訊趕來的警察展開槍戰,被全部擊斃。事發當天,一個自稱“伊斯蘭集團”的組織聲稱對這起事件負責。事發後埃及總統親往現場勘察,要求埃及治安部門切實加強旅游區的安全保衛工作。打那兒以後,埃及每個村莊每天都會推舉出一位老人家,拿著機關槍和當地的警察一起巡邏,看看是不是有外來可疑分子。所以,我們在埃及的旅游,不僅一路上隨處可以看到警察,而且從盧克索到阿斯旺的公路上,更是由警車開路的大巴車隊浩浩蕩蕩。六、 普遍的水土不服.. 來到埃及姑且不提當地特色的飲食,只是在游輪上的三天自助餐,就已經使得二位老人的腸胃無法忍受而拉了肚子,最嚴重的是參觀帝王谷的那天,無奈的留在旅游大巴上的選擇,讓我為她們實在可惜。七、 獨立洗臉盆的火車、提供優良服務的航空公司.. 在古老埃及夜涼如水的夜晚,從盧克索開出的火車呼嘯直達開羅,那晚的火車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每個雙人房間內都有一個小小的防水洗臉盆,設計的非常精巧別致,值得我們借鑒。.. 號稱是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的卡塔爾航空公司的確不錯,特別是回來的航班,盧克索-多哈QR519 1450/1620多哈-上海 QR888 0115/0235的每個座位上都有一個小電視,在漫漫的航行旅途中看了3部蠻新的片子,那部2006年日本本土票房亞軍(5670萬美元)的《Limit of Love : Umizaru 海猿2:愛之界線》(又名:Umizaru 2: Test of Trust),號稱是日本的“泰坦尼克”,看的我淚流滿面。片名沒有采用系列名加副標題的慣常形式,而是把"LIMIT OF LOVE"放在了"海猿"前面。制作人臼井表示Limit是有意而為之,透露出海難救援工作的嚴峻性,讓觀眾在看片之前就能感受到危險帶來的壓力,同時也暗示出現實生活的嚴酷性,並非總有在最後一刻轉危為安的奇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讓熟悉《海猿》系列的老觀眾產生好奇,同時又有利於吸引新觀眾,傳達出影片的獨立性—即便是不了解前作背景的人也完全能看懂這部電影。日本海上保安廳也全力協助影片的拍攝工作,在兩周內出動了包括專用巡視船在內的船只41艘,飛機10架,在拍攝中還動用了一艘超過1萬噸的大型渡輪,其規模創下了日本影史之最。拍攝期間,演員和攝制人員更是經常是全體泡在水中作業,導演羽住英一郎笑稱“這實在不像是電影的拍攝現場”。在鹿兒島拍攝外景期間,盡管拍攝任務繁重,男主角伊藤英明(Hideaki Ito)和女主角加藤愛(Ai Kat)還是充分享受了當地的美食和特色沙子浴,卻過得十分開心。可惜另外幾個演員伊武雅刀 Masat Ibu、大塚寧寧Nene Otsuka、佐藤隆太 Ryuta Sato中不知哪位是扮演那個酷酷長官的……


精選遊記: 開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