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哈爾濱,已是夜晚,感覺一個字“冷”。像很多人說的,南方的冷是潮冷,北方的冷是干冷,風刮著臉痛,盡管我們下火車前已經全副武裝,還是不得不拉起高領毛衣,作個只露眼睛的蒙面大俠。印像特別深刻的是過年哈爾濱的街上,可以看見很多人家都掛起了紅燈籠,這在武漢是很少有的。聽乘飛機來哈的朋友說,從飛機上往下看,哈爾濱一片紅色。後來去了東北農村,更是如此,燈籠+對聯表示喜慶。
哈爾濱作為雪鄉的中轉站,我們第二天停留的時間緊緊3小時,去了聖.索菲亞教堂、在中央大街過早、防洪紀念塔留影,一切都是匆匆的。聖.索菲亞教堂是哈爾濱市十七座教堂中規模較大和較早建成的一座,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721平方米,拜占庭式建築的典型代表。1903年,沙俄東西伯利亞第4步兵師侵入哈爾濱。1907年,始建,全木結構,作為穩定軍心的隨軍教堂。1996年11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聖索菲亞教堂修復並更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牆體全部采取清水紅磚,洋蔥頭穹頂,統帥四翼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布局。四個樓層有樓梯相連,前後左右四個門出入。正門頂樓為鐘樓,7座銅制樂鐘,恰好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並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此段資料來自於百度)
教堂內部已經有些殘破,展出的是哈爾濱的歷史圖片和一些宗教物品。
從雪鄉到哈的時候,買不到回武漢的票,只有在哈住下來。離哈前的最後一晚,又去了趟索菲亞教堂,才真正領略了聖索菲亞教堂的美。悠揚的鋼琴聲在廣場靜靜的流淌,讓人流連忘返,頓覺不虛此行。

(夜景 聖索菲亞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近照)

(攝於索菲亞廣場)
由於攜程圖片上傳有限制,所以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godek.blog.***/3590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