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了一個春節,終於在前日下午三點左右回到了可愛的家鄉-上海。旅途的疲憊早已爬上了臉龐,充斥著血絲的雙眸也背叛了回家的雀躍。好似一只被趕回北方的大雁,無奈回歸現實的殘忍……但是畢竟在南方的短暫奇遇讓我這只北飛的大雁著實過了一把南轅北轍的游隱,甜甜的滋味,現在只能回味。
家裡老小每到春節都會抱怨,怎麼過年的氣氛一年不如一年,以前鬧新春,穿新衣,拿紅包的勁都不知使到哪裡去了,面對著9天長假,更多的是手足無措,不知無何安排為好,奔波慣的我很難忍受天天在家心寬體胖地消磨時日,也不想擠進沙發土豆們的一族。唯一也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用旅游來寬慰自己,也是對一年工作辛苦的一回補償。
決定的比較倉促,所以並沒有像以前那樣把事情安排得那麼井井有條,旅游的概念似乎在我心中又有掀起另一種化學發應,滋生出一種新的化學成分叫做:散漫。
因飛機票也隨著春節的臨近而水漲船高,春節9天,我也不趕時間,火車成了我最好的選擇,同時也是年輕的標志,作為一個背包客,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能省則省,在旅游中,最大的兩筆消費就是交通和住宿,怎樣在這方面作足文章,是成為一個成功的背包客所應具備的素質之一。27小時的臥鋪,在很多人眼裡也許更多的是一種驚訝和恐懼,但是歷經“風雨”的我,就算30多個小時也不在話下,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選擇恰當的交通工具才是明智之舉。
我是傍晚17:46分上海前往湛江的火車,途徑嘉興,杭州,諸暨,義烏,金華,衢州,上饒,鷹潭,向塘,新余,宜春,萍鄉,醴陵,株洲衡陽,祁東,永州,東安,全州,興安,桂林……縱跨三省?/FONT>
第二天20:30左右到站,旅途的辛勞並沒有在我臉上留下一絲倦怠,興致勃勃的我衝出站台便尋找旅社的公車,我選擇的旅社離火車站很近,靠近漓江劇院和正陽路步行街,四周與像山公園,兩江四湖,日月雙塔等景點近在咫尺。春節當中能找到這樣價廉物美的青年旅社,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下了車,去後街青年旅社入住後,便迫不及待地融入這個新城市,新環境。走在正陽路步行街上,看著四處地霓虹閃爍,好似回到了南京路步行街,人家說,大城市都一樣,卻是不無道理,去了那麼多城市,一般都具備這幾個要素:河,岸,步行街(小吃街)城市與城市間地雷同,不時讓我多了一份莫名地辛酸。瞥著路邊各色紀念品的攤位,頓時止步不前,用手撥弄著那些具有少數民族風情地小玩意兒,小布袋,止不住打心眼裡喜歡,可是腦海中又在不斷地警告自己,這才剛到,買那麼多東西,到時被壓地四肢乏力,還怎能玩得盡興?!在作白日夢地時候,攤主冷不丁地走過來,問我需要什麼,這話匣子一開,就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因為在之前對這次旅程並沒有作什麼安排,與熱心攤主地一席話,讓我豁然開朗了許多,她建議說桂林的龍脊梯田,像鼻山,七星岩,王城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但是陽朔的印像劉三姐更應該去看看。開始我還沒反應過來,只在別人寫的游記裡面依稀記得有劉三姐這回事,攤主的坦誠河熱情,讓我對這次旅行多了一份信心,臨別時為感謝她提供的信息,還是忍不住買了些小東西,以示謝意。
來到桂林,不嘗嘗這裡的米粉可是抱憾終生啊,自從上次在上海一家桂林米粉店吃傷了後,從此剝奪了米粉對胃的終生權力,滴粉不沾,所以要滿足我挑剔的嘴以及難纏的胃,不是真材實料可沒那麼容易把我給打發。在正陽路上米粉店接二連三,遍布方圓十裡,真不知道該挑哪家比較正宗,回想像這類米面食物,最好是在大排檔吃,感覺會些許不同吧,抱著這個大方向,終於給我找到一家隱藏在巷子裡的米粉店,完全敞開式,我去的時候人不多,都快10點了,稀稀落落的幾個客人在那裡津津有味地吮吸著自己搪瓷碗裡的米粉,看了看貼在牆上的菜單,還真被震住了,光米粉就不下十幾種,什麼湯的,炒的,拌的,一應俱全。連米粉本身還有扁和圓之分,僵持不住之時,我拿出了殺手锏-店主推薦。店主嘛,當然往貴裡點,最後點了一碗馬肉米粉5元錢,和上海這裡的差不多,但在他們當地人看來是已經是貴得離譜,背包族第二條法則:該出手時就出手,吃沒吃過的,玩沒玩過的…… 花了這些錢,確實挺值的,米粉的韌勁和馬肉鹵汁的香味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配上豬骨慢火熬出來的高湯,何止能用美味來形容……現在才知道小小一碗米粉是怎樣征服整個廣西,躋身於中國美食前列。只可惜,上海未能繼承桂林米粉的精髓,回到上海我也不得不將“桂林米粉”拒之門外。
回到旅社,原本打算直接坐船去陽朔,可惜現在船費猛漲,包船也需要四個人,我一個人無法分身乏術,值得將之奢望擱淺,同時轉向去龍勝-龍脊梯田所在地。
老天真的是很公平,有舍必有得,沒做成船,得了個龍脊一日游,認識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是一種收獲。龍脊梯田從照片上看頗似越南的沙巴山區,也許是因為天干物燥,遠遠望去一片黃綠映入眼簾,因河道裡面還未放水,也未到播種之日,所以給整個旅程留下了些許缺憾,但此番景像也是極為罕見,看到了越南的潤土肥碩,今日也見識了龍脊的廣袤無垠…… 一路上我們的導游還不時地解釋龍勝地區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瑤族,壯族和侗族占據了整個山區,每個民族秉持著自己獨有的特色:瑤家歌,壯家舞,侗家樓,確有其名堂,最值得一提的是,創吉尼斯世界記錄的長發美女即是瑤家姑娘,但是到了那個村,最讓你咋舌的是,幾乎每個女孩的頭發都過膝,更有甚者長發及地。跟她們相比,感覺我的頭發似乎都長在她們身上了…… 作為游客我們還必須遵守一些規矩,例如不能問女孩的年齡,不能揭女孩的頭巾,聽說如果男生揭開女孩的黑頭巾,這女孩便會以身相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膽量的男生不妨一試。看景不如看人,看人不如知人,成為這次短途游的主題曲。
當晚在導游的幫助下,買到了游兩江四湖的船票。人生地不熟的我聽信了旅舍的“無稽之談”,以為在碼頭就能買船票,順利游覽,可在春節這一舉動簡直就成了痴人說夢,導游終於在僅剩的四張船票中幫我搶到了一張,總算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只知道兩江四湖馳名中外,對此,我也沒作足功課,在莫凌兩可間,我已登上了游船,細細品味著桂林一路的夜景,同時聆聽著船上解說員娓娓道來:兩江代表:桃花江和漓江,四湖代表榕湖,衫湖,木龍湖、桂湖,緊緊圍繞桂林市區,一路上經過日月雙塔,水晶橋,東南亞建築群,韓國建築群,音樂噴泉,以及清明上河圖的真實藍本等等,因這一季節水位偏低,我們的游船先進入一個大壩,7-8分鐘將水位上升3-4米,然後再進入游覽區,大壩對我可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除了聽說過有名的葛洲壩外,似乎這一工程只與那些科學家有關,今日能見識到大壩的運行過程,也是三生有幸。在游覽接近尾聲時,我們還做了中國最大的電梯:借用中國的一句古語:宰相肚裡能撐船,在桂林兩江四湖,你可以見證一個能容的下兩部大船的電梯,頗為一大奇觀……
走回旅舍,我已舉步為艱,向前台打聽了去往陽朔包船的消息,唉,不問也罷,一問真是讓我有些望穿秋水……她說剛才有一對加拿大的情侶,也有意向在租船前往,在大廳等了我幾個小時,不見我回來,剛上樓睡去了…… 也罷,老天幫我省錢,不省也難,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和白天認識的一個以色列男孩杯酒高歌,呵呵,真是漫長的一天啊……
2月21日,終於盼到了去陽朔的日子,15元,1小時20分,異常便宜的票價和原本坐船要4個小時的計劃,長途車瞬間成為了我的救命稻草,比預先計劃早了2小時40分到達陽朔,我還真不知應該怎麼消磨……路途的顛簸即時讓我進入了夢想。
周圍的喧鬧聲,把我從沉睡中驚醒,傳說中的陽朔近在咫尺之遙。搖搖晃晃地被擠下了車,隨即就有一群當地地民間導游尾隨其後,一位叫蘇大姐的特別熱情,一個勁要送我到旅舍,被我婉言謝絕後,她還是不棄不餒,精神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建議說,現在時間還早,還可以去興坪鎮看看大漓江,就是人民幣二十元背後的像征圖案。由於天氣原因,趑趄之際,想想,雨後逢甘露,游漓當下時,漓江之美在於其朦朧迷離,雨霧之季說不定能游出其原汁原味。
興坪是個小鎮,曾因克林頓訪問過興坪縣的一個小漁村以及二十元背後的風景而聞名於世。鎮上的街景頗為陳舊,都以青磚石瓦制成,有上百年的歷史記載。村上民風樸實,一下車,就有一些村民圍上來帶我們去碼頭,雖然旅游密集造成了改村逐漸走向商業化,但是一路和領路的村民攀談讓我對這個可愛的小鎮多了一份尊重和欣賞。他們的質樸和未曾變質的文化讓我想起了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到的“出淤泥而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風亮節。
聽到陽朔,更多人也許記得的是她的那條洋人街—西街,我在這裡並不想把她作為重心來些,一方面是覺得點到為止即可,另一方面是西街的過度商業化,讓我感覺無從寫起,也許這也是這次旅游的一個敗筆,這讓我聯想起了過度開化的麗江,讓原本親和力和民族風味十足的老街,整形後成了一個怪胎,甚至是一個腫瘤,無可非議的是,這條老街確實給當地的民眾帶來了一筆不小的財富,但是她的膿液已經開始蔓延到當地人的肌膚,深入骨髓,直至心髒。看著一地的垃圾和殘羹剩飯,不時讓我一陣心寒。我不想過多地批判,畢竟這是一個旅游景點,大部分的游客因知西街而訪陽朔,就像很多人因知襄陽市場,而訪上海一樣,但是襄陽市場的結果-拆遷,也將之判了死刑。西街的命運,又會是怎樣呢?
不過陽朔的美不僅表現在表面的膚淺,她的內在和自然環境更是讓我為之驚嘆。陽朔的第二天,我租了一輛單車開始了百裡走單騎……身背單肩包,手拿城內地圖,腳踏單車,頭戴防雨帽,自由行今日才剛剛開始,從陽朔北部繞了一圈,又回頭往南走,路過抗戰路,直衝荔浦方向,途徑蝴蝶泉,停在遇龍河漂流處,自個兒租了一個竹筏,與陽朔山水來了一次真正的親密接觸。因早晨下了一場大雨,所以河水看上去有些渾濁,但並沒有影響其山水如畫的和諧氣氛。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坐竹筏,船夫在後面鉚足了勁而用竹竿頂著河地的青淤向前慢慢劃動。我不時按動著手中的快門,幸好是數碼相機,按多少張都不心疼。快到河道滑坡的時候,對岸有人向我這裡拍照,後來才知道,那些人會在游客下瀑布的時候幫著搶鏡頭,如果之後你對他們拍的照片滿意,可以選出來一張速封,可以作為留念,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過肯不肯掏錢包是你的自由。
船家人很好,一路幫我介紹景點,可惜我的想像力沒有他那麼豐富,他一會兒跟我說這作是蝙蝠山,那個是母雞下蛋,橫看豎看也沒個譜,真對不住他老人家一路費勁周折的詳解。我的自行車與我一起跋山涉水,根據船家指引“捷徑”,我上岸後騎著車,直奔另一個景點-大榕樹。所謂的“捷徑”,在這次游歷中不得不被重新定義。一路的村落,岔路讓我迷失在山巒連綿的陽朔。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因路途的艱辛而疲乏,也沒有因迷失荒野而恐慌,反而陶醉在移步異景之中,一路的油菜花,片片的農田,映襯在背後若隱若現的山峰,這種返樸歸真的意境不正是這次旅途的精華所在嗎?此時,前方的那條路是否能通向大榕樹似乎已不在那麼重要了。我已經找到了最值得回味的亮點。
當然,成功到達目的地的喜悅也溢滿了我的臉龐,時間飛逝,游玩大榕樹後,又去了月亮山,看著這高山險峻仍有人以一種極為刺激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張揚個性—徒手攀岩。我對此斯佩服之情,如滔滔江水,奔湧之上!
自由行最忌諱的就是因為在某處停留時間過長,錯過了下個節目,所以不斷提醒自己,勿過於流連忘返,晚上的《印像劉三姐》可千萬不能錯過。還沒來桂林之前,就看了其他驢友的帖子,說印像劉三姐的宏偉場面河壯觀氣勢,老謀子的創意將這一民族印像融入了這短短80分鐘時間,確實讓人大跌眼鏡。同樣讓人心跳加速的還有它的票價,從40-400不等,我向旅舍買到了160元的,看完表演騎摩托車與車夫聊天後才知道,如果你在劇院門口買只要80塊錢,一樣的坐位,當然還有一些小看台,價格更低些。算了,人比人氣死人,花出去的錢,潑出去的水,只能讓前人的教訓,來警世後人。
回到桂林已是2月23日晚,歲月如梭,春節的倩影就著樣擦肩而過,眼看著匆匆的腳步,怎樣也得留下一個完滿的句號。傍晚時分,我一人去日月雙塔品桂林最有名的桂花王茶,聽著古箏,靜靜地欣賞著過往的船只,遠處的煙花不時地綻放,夜幕降臨,四周寂靜地能聽到衫湖層層微波的起伏聲,午夜最後的撞鐘,預示著這次旅程的告終,同時也鳴響了新年的來臨……

(龍脊梯田)

(陽朔興坪)

(遇龍河漂流)

(陽朔城內)

(桂林日月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