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西安市內兩日經典游之清真寺&陝博

作者: pinkyboat

導讀10.2 西安市內兩日經典游 之 清真寺&陝博www.Jworks.cn !! 發表完整個系列的文章後,才發現原來ctrip不支持圖片鏈接的功能,導致頁面很多空洞洞。。 想看文章的插圖,只能勞煩大家到www.Jworks.cn 點擊“2006國慶西安行”了~ 1 秦腔 一直很想在三秦之地聽一下真正秦腔,於是立定心思去尋找秦腔。 隨便在街邊吃了大大碗的岐山面後(4文一大碗,足夠分一大一小兩碗讓我們吃 ...

10.2 西安市內兩日經典游 之 清真寺&陝博www.Jworks.cn !! 發表完整個系列的文章後,才發現原來ctrip不支持圖片鏈接的功能,導致頁面很多空洞洞。。

想看文章的插圖,只能勞煩大家到www.Jworks.cn 點擊“2006國慶西安行”了~

1 秦腔




一直很想在三秦之地聽一下真正秦腔,於是立定心思去尋找秦腔。 隨便在街邊吃了大大碗的岐山面後(4文一大碗,足夠分一大一小兩碗讓我們吃飽),我們走過電話一條街,經過陝西移動,最後到達秦腔大劇院,卻發現國慶期間沒表演。經售票處指點,來到旁邊不遠處的易俗社,知道明晚有免費演出,不過不是專業演員,只是北京的學生來作彙報演出的。至於專業演出,好像大家都說不准啥時會有..有點失落,可能這次是看不成了.. 2 清真寺 清真寺是我向所有朋友推薦的西安景點,總覺得這裡是中國化的穆斯林的最高典範。伊寧的清真寺也是這樣中西結合,但是等制卻好像遠不如西安的。這裡建築的精美,布局的精致,都是獨一無二的。西安大清真寺好像是外國旅行團的必選之地,而中國游人並不是特別多,和外面的小吃街形成了分明的對比。因而在這裡你可以獲得很安靜很舒適的氛圍,坐在涼亭裡面,看看精美的建築,聽聽樹葉隨風吹動的聲音,小坐一個下午,感覺實在是太棒了。





在這裡我們還剛剛碰到了當地居民做功課(13:10),他們做功課前的儀式是挺有意思的,在旁看一下頗能長見識哦~



3 廣濟街老劉家羊肉泡 價格和地位很分明,普通泡(7)坐樓下大圓桌,優質泡(12)坐樓上塑料四人座的雅座,呵呵。我們只要了一碗,兩個饃,一人掰一個很快就掰好了,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丫。等待途中發現我們可能是全場"泡"量最小的,看到很多人一人要一碗,而且是四個饃!等了差不多40分鐘,終於一晚熱騰騰的羊肉泡出現面前。湯不多,味道卻很濃,贊!怪不得那麼多年總是天天那麼多食客~









引用一段有關羊肉泡饃的文字解說一下 羊肉泡饃在古時候叫“羊羹”,宋代大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句子。何謂“秦烹”,即是指作為秦地的陝西,在制作羊肉泡饃的時候,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獨特的吃法。

咱先說說牛羊肉泡饃的做法。牛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工藝也特別講究。回坊上的老把式們一般都是將大塊的牛羊肉連骨頭切成約5斤重的大塊,先放入清水中漂洗,浸泡約5小時,使牛羊肉的血性和氣息在漂洗的過程中淨化。而後,下舊調料袋提味兒,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新調料袋,加蓋壓實,旺火燒開後煮2~3小時,等骨肉分離的時候,再用文火輔助,直到肉爛湯濃,香氣四溢。

至於放入湯中的饦饦饃,那更是大有來頭。據說,它的雛形是西域的馕。類似今天我們看到的新疆的馕,就是古代饦饦饃的形像。相傳,秦漢時代的游牧民族,日常攜帶的吃食就是這種干餅。到了公元651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商旅活動日益發達,大量的波斯人和西域人進入長安城的東西兩市進行貿易時,順便將馕的制作技術和吃法也傳入市井。

饦饦饃,又稱餅子饃,用90%的白面和10%的發酵面混合制成。做饃時,面團不能太軟,要揉至筋光韌滑,做成小圓餅放入鏊子鍋裡翻烤。饦饦饃一定要烙成金邊、虎背、菊花心的形狀。也有的店鋪,專門賣這種菊花餅,在秋天吃,連看著也別有一番情趣。

好了,簡單說過這些,我們再說說羊肉泡饃的傳統煮法,主要分四種:單走、干拔、口湯、水圍城。所謂單走,饃與湯分開,兩只碗端上桌,把饦饦饃掰到湯裡吃,食後單獨喝一碗用牛羊骨加芫荽做成的鮮湯,曰“各是各味”。干拔,有人稱干泡,煮好後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口湯,是指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是指寬湯,像大水圍城。掰完饦饦饃,將一根筷子插在碗中央,跑堂的伙計就會明白,這是干拔。吃口湯和水圍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為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師傅在後廚會根據你掰饃大小,知道你想要的吃法。

關於泡饃的掰法也是十分講究的。掰饃要越小越好,名曰:蠶頭。一解說“蜂頭”。這是為了便於五味入饃,湯饃交融。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也有的說掰出的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干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可。

饃掰好後,在碗沿邊夾上帶有數字的小牌子,交由後廚的師傅烹制:將饃放入羊肉湯中,加牛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高級一點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干等,大火快煮至松軟,即可端上來吃了。這樣一大碗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蔥花、蒜苗、芫荽、紅的牛羊肉、黃的金針菜,映襯著晶瑩透明的粉絲、黑乎乎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欲大振。端上來的泡饃,也很注意造型上的形式美。一般是泡饃墊底,粉絲覆蓋成網形,佐以蔥花、香菜、牛羊肉擺成魚形或條形在最上面,目的是勾人食欲。

吃的方法,一般要求左手拿勺,右手執筷。泡饃上桌後,把辣子醬鋪在上面,切忌攪動,講究從碗的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如果再佐以糖蒜,味道更佳。餐中可以喝小碗原汁烹制而成的高湯,起到潤口去油膩的作用。 4 陝博

路過小雁塔,轉入二環,再路過長安大學,到達另外一個我推薦的景點--陝西省博物館。陝西的文物資源實在太豐富了,想必當初選擇哪些文物能入館也是讓人煞費心思的呢。 國慶第二天,盡管這裡平常不是熱門景點今天也一派擦肩摩踵的景像。人實在太多了,看著解說員帶著三兩個游客的,好辛苦才能擠到前列。本來還想蹭一下聽呢,卻發現裡面的解說員已經練就一口奇功,解說時候音量控制在剛好顧客能聽到,而旁人只能聽到五成以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讓博物館裡面頓時氧氣不足,讓人覺得頭發暈。 這次來依然覺得陝博是中國最棒的博物館,畢竟文物實在太棒了~不過就是有些可惜,沒能把之前見過的秦代寶劍介紹給Jared。 秦代銅劍劍刃鋒利

利劍埋於墓穴200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記者昨天就見到這樣一柄秦代寶劍,雖歷盡滄桑,劍身依然銅光閃閃,威風凜凜。此劍全長90.8釐米,青銅鑄成,上世紀70年代末與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起重見天日時,被壓在一座將軍俑身下,嚴重變形,但一出土即又堅挺如初,令人不得不佩服其持久的韌性。當然,最叫絕的還是劍口的鋒利,據稱,該劍至今仍能將一張白紙輕松裁成數條,具有極強的殺傷力。昨天開箱之後,博物館工作人員戴著白手套,小心翼翼地平捧著寶劍讓攝影師拍照,因劍刃鋒利,極易割傷手掌。 5 大雁塔廣場

步行至大雁塔,天色已經微暗了,就打算不進去了,在門口拍個"到此一游"就開始安心等待晚上8點半開始的音樂噴泉表演。此時本來想找個小飯館好好照顧肚皮,卻發現周圍除了伶仃幾個門口擠滿等位的飯館,就只剩下小吃店了。從這一刻開始,我們深深體會到,在西安找吃不太貴的大餐,是很難很難的事情。網上查詢西安美食,大部分都是小吃店,飯店推薦的還真的很少很少。無奈之下,唯有空著肚子看音樂噴泉。 20分鐘的噴泉表演的確氣勢宏大,編排得很不錯呢!如果能站在高處一覽,那就更棒了!大概在大雁塔上面看估計就效果很好了吧,不過想想同時要忍受的人擠人的場面...嘿嘿,還是算了~



引用一下人家的照片 http://www.nihao8.com/read.php?tid=17463

http://stc.ysu.edu.cn/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06&ID=104542 噴泉散場後人好多好多,不要妄圖能打到車。正確的方法是坐上隨便一輛往北的公車,到靠近城牆後再打車~ 6 樂樂餐廳 查到了一個dianping網上人人推薦的"樂樂餐廳",說每天排隊都排到9點,於是便動了心來試試。到了湘子廟街,發現餐廳門口的確有好多好多的空凳子。不過我們來得晚,直接就有位了。至於餐廳嘛,怎麼說呢,這個鋪子價錢很便宜,份量也很足,不過味道實在很普通,菜式也不多,就是廣州普通大排擋的水平。是不是西安的小餐館(炒菜型)實在太少了,才導致這間那麼火爆呢? 7 馬路驚魂 為了要過南門前面的路口,幾乎小命兒都搭上了。路上有斑馬線但沒有交通燈,於是所有車都完全不理,看到人也不剎車,直接就衝過來了。途中還有很多人力三輪,摩托,的士隨便切線...好危險 8 北院門144號高家大院 重回小吃街本為按摩,呵呵,不過去到一看到實在沒勇氣接受,唯有另找娛樂。知道高家大院有皮影戲看,雖然有點貴,20/人,不過一場來到也應該看看吧。不過後來發現其實很值,看完皮影戲以後,其實是可以在這座明代的狀元宅隨便參觀的。單參觀門票也要15的。 所以時間合適的話,不妨傍晚來吧,看看日光下的宅子,也看看紅燈籠高高掛的宅子。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