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再游蘇州,很大程度上是想去參觀去年10月開館、此前爭議頗多的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封刀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自貝聿銘先生2002年初接受蘇州市政府之邀,承接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伊始,就受到社會媒體、建築界和學術界的普遍關注,特別是在選址上的爭議頗多。蘇州博物館新館選址位於歷史保護街區,緊靠世界文化遺產拙政園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平天國忠王府,在這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積澱的地點拆遷並大興土木,引了媒體的軒然大波,印像比較深的消息就有“新館建在拙政園的心髒上”、“廢了忠王府,傷了拙政園”、“救救忠王府,救救拙政園”等等。去年10月7日,蘇州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被一致肯定為是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經典之作。風風雨雨、紛紛紜紜已成為過去。
此前已從圖片上看過蘇博的模樣,但及至宏大的建築立體地展現在眼前,還是有種震撼的感覺。雖然新館沿襲了粉牆黛瓦的江南建築符號,但屋頂立體幾何形天窗、開放式鋼結構,仍賦予其強烈的現代感。
博物館的中心部分是入口處、大廳和花園,展區集中在西部,東部是現代美術畫廊和服務管理區域。感覺博物館的布局就像江南傳統的院落,有房屋、有回廊、有花園,還有流水潺潺,只不過蘇州城裡到處可見的灰色小青瓦坡頂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崗岩所取代;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飛檐翹角被重新詮釋,演變成了一種新的幾何效果;過去的木粱和木椽構架系統被現代的開放式鋼結構和塗料組成的頂棚系統所取代;石屋頂變成了玻璃屋頂,使自然光進入活動區域和展區。大概這就是介紹裡所說的“中而新,蘇而新”和“不高不大不突出”吧。
蘇博的藏品主要體現吳地特色,主展區設有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等四個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常設展覽,集中展示了蘇州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傳統。要論藏品的豐富和珍貴,蘇博當然無法與陝博和上博相比,但其明確的定位和獨特的建築風格足以使其能夠跨入國內知名博物館之列。
盡管之前有過很多爭議,應該承認,在拙政園和忠王府旁建蘇州博物館,十分符合一種整體文化延續的願望。在建城已有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這樣一個嶄新的蘇州博物館新館竟能恰到好處地表達明淨致遠而又深遠內蓄的江南士風和吳文化,不得不說是一種成功。
更多蘇州圖文游記:http://***/u/1234516357#serial_4995398505000jt4

(蘇州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