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正逢周六雙休日,天氣晴朗,早春時光舒適宜人的氣候非常適合近郊出游。
全家老小早上起來,9點左右到達上海萬體館旅游集散中心乘坐6號線,目的地是南翔鎮和嘉定鎮兩個地方,游覽上海五大名園其中的兩個園林--古漪園和秋霞圃。
在上海,南翔小籠包是個家喻戶曉的名點,非常受歡迎,豫園城隍廟裡也有專賣店,老是排著長隊。而最正宗的南翔小籠當然要在原產地—南翔古鎮才能吃到嘍。
10點多到達南翔鎮的古漪園門口,未到午餐時間,小籠館裡人很少。所以決定先進園游玩後,再來品嘗。買了12元的票/人,古香古色的票據背面有詳細的游園地圖。古漪園為明代萬歷時河南通判閔士籍的私家花園,由嘉定著名竹刻藝術家朱三松設計。清乾隆年間易主後又大興土木增建亭榭,拓展園基。嘉慶、同治、光緒年間,都曾加以整修,擴大。占地146畝的園內古樹回廊、水榭樓閣,古樸雅致,景色極為秀麗。秋千架上孩子們歡聲笑語;戲鵝池邊,白鵝聲聲長鳴;微音閣和南廳前的千年經幢,遙相呼應,佛法森嚴;梅花廳廊裡,歷代名人詠梅詩的墨寶和各色梅花相得益彰。“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邊廂龜山頂上,百壽碑前,日本游客紛紛留影,昭示世界和平友好的盛世;那邊的鴛鴦湖邊的缺角亭在時時警告世人莫忘當初東北三省淪陷的恥辱歷史。松鶴園裡,石雕丹頂鶴和真的丹頂鶴共存,真假莫辨,孔雀悠閑散步,游人指指點點。一切都是那麼和諧美好。
中午品嘗重陷薄皮的南翔小籠,此時館內賓客滿座,20個一籠,每個都飽含肉汁,沾醋食用,鮮美無比。吃完了,意猶未盡,再買幾盒生的禮盒裝,帶回家裡,或作自己早餐,或饋贈鄰裡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然後仍舊乘坐6號旅游線,繼續向嘉定鎮出發。嘉定鎮建設得非常好,和上海市區相比,更干淨舒適。塔城路上,服裝店鋪林立,韓式服裝很多,非常可愛。游覽了南大街的彙龍潭和孔廟,現為嘉定博物館所在地,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科舉文物陳列。上海的園林70歲以上的老人和1米2以下的孩子,全部免票。全家2老1小都正好享受了“愛老扶幼”的優惠,其樂融融。隨處可見身穿紅色運動衣,頭戴自行車帽子,神采奕奕的老年自行車協會會員的身影,真是老當益壯啊!
左轉順著博樂街往前走,路上人越來越多,想是到了嘉定鎮的中心地區。路過廣場,可以看到法華塔的俏麗身影。法華塔,又名金沙塔,始建於宋代開禧年間。96年在地宮發掘中,發現了宋、元、明三代的佛像、書籍、古錢、玉器等珍貴文物。塔下河邊的老街上小吃攤位和人都很多,塔、河、街、橋融為一體成為一道江南水鄉佳景。
再往前走,就是秋霞圃的所在地的。從購物中心的旁的小路進入,才知道園的前部分是一個香火鼎盛的廟宇,正好請了把香作新年祈福,好在沒有人拉生意,推銷和算卦,整個廟宇靜悄悄地。城隍廟的歷史可上溯到宋代,這裡是上海地區保存最為完整、古老的邑廟。秋霞圃分四個景區:邑廟景區、清鏡塘景區、凝霞閣景區和桃花潭景區,原是明代工部尚書龔弘的私人花園。燒好香往後轉,是上海民俗文化博覽中心“上海風土習俗寫真”陳列室,有很多珍貴的舊上海老照片。還有一塊與故宮大殿用的地磚一樣的金磚,蘇州府獨家制作,世代傳男不傳女,已經失傳了古老的制作方法。更有一塊據說下雨天會滲水的奇石,還有明代的遺物“三星石”,分別取名為“福、祿、壽”。凝霞閣的太湖石堆疊成一座小山,山頂有亭,可以居高臨下觀景。歲寒亭前,松竹梅三友,綠雲疊翠,一對新人正不顧春寒料峭在拍攝婚紗外景,露肩的婚紗看著就覺得冷。
走走逛逛,心情也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朗起來。仍舊乘6路旅游線1個半小時後返回了市區,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