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時我們就商量好,每天天亮即起,以避免錯失美景。不過,早上磨磨蹭蹭後,依然要八點鐘才出門,目的地:錢塘江大橋。住在市中心的好處是到哪裡都有車直達,坐上Y(游)字頭的車會快就到了浩渺的江面。
錢塘江與重慶的長江、嘉陵江一樣寬闊,散著霧氣迷蒙,輕煙籠罩,心裡佩服橋梁學家茅以升老先生能把如此寬廣的兩岸連接起來。面對浩蕩江水,有種天地萬物如微塵的卑微,擺出POSE要留個影時,一個歡快著奔跑於橋邊的老外說:SMILE!於是留下了此行嘴咧得最大的一張影像。
錢塘江與六和塔正對。在下公交車時,一手握茶水杯的老大爺告訴我們:“不要去六和塔,與雷鋒塔差不多,只是被賦予的人文意義不同。要去就去九溪十八澗。”我心裡稍微有些嘀咕,不知道他此言的目的,因為在北京似乎旅游景點的人說什麼話都是有其自身的目的的,後來我分析斷定:此大爺要不是與六和塔有仇,就別無他意了。兩年前來,同學也告訴我九溪十八澗環境非常好,該去看一下。順理成章的,我們向新的關注點前進。
去九溪的路需要路過一片小村子,路邊有許多茶園,風景很美麗。這條路也是通向理安寺的路,還可通向虎跑,總之杭州的路似乎沒有死胡同。一路走著玩著,很快就到了九溪十八澗,其實應該叫“九溪煙樹”,這個地方是要收門票的,2元。裡面有油綠油綠的水面及一個小瀑布與一塊桃花島。環境很美,瀑布是人工的,不過據說許多人看不出來是人工的。沿著這條路向前走,就是乾龍路,是當時乾隆爺進杭州時走過的一條路,青石板已換為現代的水泥板,不過當地人還是習慣稱之為“龍路”,並說走走會沾到福氣呢。
龍路通向龍井村,杭州盛產的茶葉有兩種:西湖龍井與獅峰龍井,前者誰都可以收購,而獅峰龍井則只有國家才可收購,茶地多的人家會多出來一些,杭州市裡的人會在周末開車到這裡在喝喝茶順便買些回去(比市裡賣得要便宜一半呢)。龍井村的地不允許種植其他作物,只許種茶,村民家裡都蓋著兩三層的小樓,日子過得看起來很不錯。我們在龍路上碰到一位村民,覺得有緣,便去其家裡小坐並購茶,她拿出三檔獅峰讓我們看,我知道看龍井茶的要訣是“扁平青黃”,又想茶葉是趁嫩的時候摘下的好,故大膽揣測越小的越好,BINGO!其後,她又把最好的與中間檔次的衝水給我們嘗,很快可以見到好的那種衝出來更清澈,品起來茶味少而香味足。
龍井村離動物園很近,動物園又離杭州花圃很近,在路上曾見到杭州花圃的美麗,不過品完茶後的時間已不容許在杭州多做停留,只好留下個遺憾,給自己下次再來的理由。
午餐在武林門附近的陳大生米線店吃的米線,沒有抱什麼希望,卻給了我們驚喜。Y點的米線實惠又味好,肉青菜等單獨在一個盤內,米線是一碗、湯是一碗,用時先把盤裡的肉菜倒入滾燙的湯內,用盤裡扣住兩分鐘,而後再將米線下入,吃法很有意思,湯十分美味。小菜要了豆腐干與小酥魚,雖然沒吃到西湖醋魚,這個鹹鹹干干味道好的小酥魚已讓我的胃很滿足。
擦擦嘴巴,去熱鬧的長途客運站等待去往嘉善的大巴,買一份《錢塘晚報》消磨無聊光陰。
注:獅峰龍井好一些的要40-45元/兩,次之的35元/兩。一定要去老鄉家裡購買。

(錢塘江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