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5國之不完全游記(1/26)

作者: 賣菜就賣菜唄

導讀1月26日 昨天晚上睡下去才知道樓下隔壁有個卡拉OK點,那些有錢的高棉人吃飽飯了就在那裡天天高吼,到早上雞都醒了他們還沒吼玩,於是,越是將近臨晨聲音就越響,有唱歌的,有雞叫,偶爾還有幾只狗在打架。還好我是個沾著枕頭就會睡著的人,即使外面打雷地震都不會把我鬧醒。0400手機准時把我們鬧醒,外面天黑漆漆的,有點冷。今天的路線:從吳哥寺(Angkor Wat)看日 ...

1月26日 昨天晚上睡下去才知道樓下隔壁有個卡拉OK點,那些有錢的高棉人吃飽飯了就在那裡天天高吼,到早上雞都醒了他們還沒吼玩,於是,越是將近臨晨聲音就越響,有唱歌的,有雞叫,偶爾還有幾只狗在打架。還好我是個沾著枕頭就會睡著的人,即使外面打雷地震都不會把我鬧醒。0400手機准時把我們鬧醒,外面天黑漆漆的,有點冷。今天的路線:從吳哥寺(Angkor Wat)看日出開始,往北到吳哥通城(Angkor Thom,包括南門South Gate-巴戎寺Bayon-巴方寺Baphoun-空中宮殿Phimeanakas-癩王壇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大像壇Terrace of Elephants等),下午前往托瑪儂寺(Thommanon)-周薩寺(Chau Say Tevoda)-茶膠寺(Ta Keo)-塔布籠寺(Ta Prohm)-班黛喀蒂(Banteay Kdei)。0500准時出發,坐在Tuktuk上吹著風,蠻冷的,只好蜷在座位上。看看旁邊的小宇,竟然還穿著短袖,呵呵,牙齒都打架了吧?0530經過售票處,檢查了一下自己的門票。0545到了吳哥寺(Angkor Wat),外面人不是很多,天仍然很黒,幸虧帶了一支手電。一路快走,結果經過一群人的時候,聽他們在用粵語聊,猜大概是廣東來的,一時興起,於是用為數不多的粵語跟他們講了一句“早晨”,乖乖,那群人齊刷刷地朝我看來,接著馬上一大堆的鳥語就出來了,“原來是同鄉人啊,你好你好。。。。~!◎#¥%……※×”(後面就再也聽不懂了),呵呵。後來用國語聊了才知道,他們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據說什麼州的都有,自己組團來吳哥的,年紀都四、五十歲了。裡面的路不平,就一起用給他們照照吧,誰知道沒多久,就把小宇給丟了。小宇,你在哪裡?大馬人也圍過來問,要不要緊啊?怎麼把你的同伴給丟了?我說沒有關系,回去找就行了。沿著過來的路一直走,沒有看到,相反卻在藏經閣後面的水池看到很多人,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最佳日出取景點?面對建築物左邊荷花池,可以同時拍到5根玉米頭的倒影+正影+太陽,真是得來不費工夫,我還以為在裡面呢!水池旁人很多,還有好多小孩在賣$1一份的咖啡座位,無非就是可以坐在水池旁邊罷了。我擠啊擠,終於擠到了水池旁,沒有地方可以坐,沒有關系,最靠近水池的一塊石頭可以坐呢,只是要把腳快放到了水裡。在那裡發了條短信給小宇告訴她自己的位置,不一會收到回復也在水池旁等日出呢,嘿嘿。看日出的過程呢就不詳細描述了,接下來就是游覽的經典路線了。Angkor Wat吳哥寺,幾乎是各種吳哥游覽指南上提示的經典。十二世紀中期為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神所建,可能是世界上最大寺廟。13世紀後期,變成佛教寺廟。它由東南西北四廊(每廊又分兩翼),正門、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為中心的五座尖塔所構成。除西門外,另三面是假門,佛法認為人死後登西方極樂,因此敞開西門讓靈魂得以升天。吳哥窟是現存吳哥遺跡中規模最大、保護得最好的代表之作,它已經成為了吳哥遺跡乃至整個國家的像征而出現在柬埔寨王國的國旗上。石壁浮雕的主題故事依據中大門往右逆時針順序依次是:一、 庫魯歇特決戰(Battle of Kurukshetra),描述戰爭對壘的場景。二、 Suryavarman二世的軍隊(Army of King Suryavarman Ⅱ),皇帝騎著大像、頭戴皇冠,手持斧頭帶領他的軍隊(軍隊、姬嬪、將臣、騎兵、步兵、暹羅雇佣兵,騎著神鳥毗濕奴)在叢林中行軍。三、 閻摩審判(Judgement by Yama),描繪37層天堂的享樂和32層地獄的懲罰。四、 攪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浮雕中最著名的故事,敘述了(右邊,92個)天神和(左邊,88個)阿修羅聯合制造長生不死仙丹的印度傳說,並由此制造了曼妙美麗的天女(Apsara)。五、 大像門(The Elephant Gate),大像門沒有階梯,國王或其他人直接從大像背部下到門前高台上。六、 毗濕奴戰勝群魔(Vishnu Conquers the Demons)騎著神鳥伽魯達的毗濕奴與群魔遭遇並擊退來者。七、 克裡希納與魔鬼(Krishna and Demon King)描述克裡希納圍城捕獲魔王,最後還為魔王求情。八、 神魔之戰(Battle of the Gods and Domens)刻畫諸神騎著自己的坐騎與惡魔對壘。 九、 蘭卡之戰(Battle of Lanka)描繪印度教民間傳說中的羅摩國王協同他的神猴軍隊與十個頭的惡魔羅波那進行戰鬥的情景。主殿,就是那五個玉米頭,建築在三層台階上。通往那的,是著名的“天堂梯”-因為它看上去幾乎與地面垂直(75-80度角),每級階面只有約15釐米,磨損得厲害,而且沒有扶手(其實向西的石階有細細的扶手,這也就是傳說中的愛情梯,一個游客由於愛妻在這裡發生意外,悲痛之外捐獻修了這樣的扶手以紀念妻子)也沒有緩衝層。仰望上面,一個女孩坐在高高的台階上看書,深吸一口氣,我手腳並用,像壁虎一般,緊緊地抓著突出的石塊,爬上去....來到“眾神彙集的地方”,鳥瞰大地,那種感覺,真的很陶醉。清晨7點左右這裡的人很少,一定要上去,享受晨風吹拂的Angkor Wat難得的靜謐。Bayon巴戎寺——建於十二世紀後期,位於吳哥王城的中央。欣賞巴戎寺的浮雕應從東入口開始,有一面回廊有很多關於神話,關於戰爭,關於生活的雕刻,按照順時針方向觀賞。巴戎寺的塔共計49座,中間一座最大,高約40多米,其余48座如眾星捧月般全部簇擁在它的周圍,這49座佛塔頂部分為四面,每個面都刻有一個巨大的佛像,共計196座之多。每個佛塔頂部的四面,分別刻著巨大的佛臉,高顴、厚唇、寬鼻、嘴角微微上翹,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線裡,浮現著變化多端的神情與微笑,有端莊的,有牽強的,有活潑的,有含蓄的,有快樂的,有苦澀的。四面頭像,有說是代表佛教的慈悲喜舍,又有說是四個國王的像征……Angkor Thnom通王城又稱大吳哥,是吳哥王朝的首都,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修。先今一直是12世紀末、13實際初由柬王攝耶拔摩七世所建。在這個通王城裡,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依次游覽了Baphoun巴方寺、Phimeanakas空中宮殿、The Terrace of LeperKing癩王台階、The Terrace of Elephants戰像台階等著名建築。Baphoun巴方寺——就是台灣背包客常說的十二生肖塔,因為此寺台基上第一層的南門有仙女雕像和各種動物雕像,類似中國的十二生肖。第二層的西邊有一個臥佛,第三層頂部已經坍塌,正在重建中。此塔在卡門時代(2002年)就已經在全面維修中,到現在還是全部圍起來未曾開放,郁悶啊。繞了一圈,在路邊買了一個很甜的菠蘿,撤往空中宮殿。Phimeanakas空中宮殿——此為皇城中之聖廟,是吳哥城裡最高的建築,整個建築構築於高台之上,俺們氣喘吁吁地爬將上去,暗罵建造者BT,這麼陡峭的台階,國王天天上來不得累S啊,不過登頂的視野確實很好。傳說曾經冠冕一個金塔,塔上藏著一蛇精,晚上變成一個女人。國王必須每天晚上與她同睡,否則國王或他的王國就會有災難。 The Terrace of LeperKing癩王台階——一個7米高的平台,平台頂端有一個全裸的沒有性別的塑像(當然現在見到的這個是復制品啦,真的那個據說在國家博物館,可是我們參觀的時候也沒有見到)。經初步勘測,推測為“皇家火葬場”。The Terrace of Elephants戰像台階——呵呵,我覺得這裡比較具有觀賞性,高於地面的高台面有很多大像的浮雕,前面是小水塘,四角有精致的像雕,還有神鳥伽魯達,倒映在水中挺特別的。過去這裡是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同時也是國王的閱禮台,想想冠冕堂皇的國王站在這裡,步兵、馬車和戰像隊伍列隊等候檢閱,霍霍,那感覺得多爽啊!托瑪儂寺(Thommanon)——規模比較小,如一座縮寫的吳哥窟。石頭的顏色由於歲月和森林的洗禮,顯得很有魅力。我們在那花了好一些時間游蕩。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對這座寺廟實在是沒有什麼感覺,但是因為它是中國政府在負責維修的,所以我們還是認認真真的和寺前有中國國旗以及介紹的地方合了影。Ta Keo茶膠寺——是一座全砂岩石建築,規模宏大,是神山金字塔結構,但屬於一件未被完成的大作品,在做到裝飾工序的時候停工,故後人認為吳哥這些偉大建築都是先用石頭堆砌,然後才刻出佛臉、浮雕等。通向最高處聖殿的石階陡峭無比,還是手腳並用氣喘如牛地爬將上去,現在環顧四周,北邊是一片綠色的海洋,東南兩面是在樹叢包圍下的通王城古跡,盡收眼底噢! Ta Prohm塔布籠寺——1186年,Jayavarman Ⅶ為紀念母親而建造,如今寺廟幾乎被原始森林“吞沒”,Rt Hon M Macdonald在《吳哥和高棉》中形容說:“樹與塔是摔跤賽中的兩名石化的對手,兩者互相抓握對方,只是這場比賽不是用分鐘而是以世紀來計時。”當你看到粗壯的大板根樹纏繞著寺廟的圍牆和岩柱,直至土崩瓦裂,或是樹與塔纏綿共舞,生命的力量和堅持顯現在漫漫的時間長河,怎能不贊嘆自然的神奇!因了電影《古墓麗影》在此拍攝,此處是旅行團的必游之地,最好在上午10:00前前往游覽人比較少。我們是下午3點左右到達的,在門口就看到了很多的旅游大巴,人也確實比較多,但是在午後陽光甚至有點夕陽的照射下,這些樹和塔都有比較溫暖的色彩。這裡有東西兩個門,可以東門進西門出而不走回頭路,這裡值得細細游覽。皇家浴池對面就是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i),真是很喜歡安靜的寺廟呵。LP上說四個入口都雕刻了神鳥迦魯達,仔細一找果然分散在四個方向的門道上,門洞的上方是與Angkor Thom城門樣式的“四臉像”。這個寺廟原為一所僧侶之修道院,與其他寺最明顯的不同是這兒采用的帶紅色的砂岩所建築的,故呈現出來的顏色是帶有暗紅色的漂亮色澤。且這兒的雕刻之精細,亦是其他所不能及的,實在無法想像這些全是用石頭刻的!!這兒算是把石雕技藝發揮到極致的像征。1700回到賓館,身上那個髒啊,趕緊洗澡,估計連下水道都要堵住了。再次出賓館去了著名的The Dead Fish吃晚飯,也去順便看看那裡的鱷魚,就在底樓的水池中,人就坐在二樓,後面卻沒有護欄,萬一掉下去就直接面對鱷魚了,呵呵。中間還有節目表演,是高棉舞蹈,還不錯。一結帳$17.4,回家的路上還買了明天的水和干糧$3.6。唉,回家又要聽高棉的“卡拉歐吼”了,想到哪裡看到的網絡文化:通訊基本靠吼,制安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帥哥基本沒有,恐龍到處亂走。嘿嘿,還是蠻符合的。今日消費:$11,合計:86.13元。



(吳哥寺的日出)


(天堂梯,坡度幾乎有75度陡。)



(高棉的微笑)



(塔布籠寺的經典照片)



(電影《2046》中梁朝偉把秘密埋下去的樹洞。)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