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古跡共有大小各式建築600余座,星羅棋布分布在約45平方公裡的熱帶叢林裡。供人參觀的也只是滄海一粟,連年的戰爭使柬埔寨的國土上遍布地雷,那些藏在密林深處的建築便更人跡罕至了。
吳哥通王城:是曾經的真腊王國的國都所在,是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鼎盛時人口達上百萬。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重修,最終在1426年被廢棄。現在的王宮建築已經完全不在了,只剩下石頭的城牆、城門、廟宇、祭台張顯著曾經的輝煌。
全城有5座城門,其中4座開在每一邊城牆的正中,另外一個是勝利門,國王得勝歸朝所走的門。每座門高20米,頂上都有一尊神秘的四面神像,顯出神秘安詳的微笑,沒有人知道這些神像是誰,有人說是王國的締造者,還有人說濕婆神像。無論是誰,他們千百年來都佇立在那裡,靜靜的注視著城市的衰敗和繁華的隕落。每次從城門通過,我都會回過頭來再看一眼,望著張含笑的臉在視線中漸漸消失。

南門——吳哥古跡的標志之一
巴戎寺:這是我們停留時間最長的寺廟。第一天看日出出來,就直奔了這裡,我要在一車一車的游客之前約會那些著名的微笑。
遠遠的以為是一座山,走近了才知道竟然是佛塔,49座佛塔如同山峰連綿聳立,中間的即是頂峰。
所有佛塔塔頂的每一面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據說那些佛像的面容是典型高棉人的面容,他們安詳的微笑著,這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從早上7點到將近10點,我一直穿行在眾多佛塔間,無論身處那個角落,身邊都有有一雙帶笑的眼睛注視著我的一舉一動。這讓我很快就迷失在一張又一張笑臉當中,忘記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要往何處去,就這麼一直一直的轉下去。

塔布蘢寺:如果看過《古墓麗影》和《花樣年華》就一定會對這裡有印像,盤根錯節的巨樹纏繞著佛塔,占領了長廊,撕裂圍牆,掀開石階,探進門窗,舉起房頂……,生命與石頭的博弈就這樣一直進行著。粗大的樹干順著建築的輪廓游走,仿佛《倩女幽魂》裡樹精姥姥的舌頭,隨時會跳起來纏住人的脖子。

樹木與建築這種令人窒息的擁抱讓保護工作進退兩難,如果強行分開,必將是寺毀樹亡。
聖劍寺:據說是僧人們學習和修行的地方,曾經是高棉人最重視的寺廟之一,最重要的節日典禮都在這裡舉行,數千人供養和維護著這座寺廟。廟很大,沿著中心線一直走,一個又一個的天井、走廊沒完沒了。兩邊是的黑洞洞的走道,大石頭堆積著,到處是危險不能進入和禁止攀爬的標志,說明這裡還在繼續坍塌著。
女王宮:粉紅色精巧玲瓏的女王宮,艷麗的色彩,精美的浮雕,已經無法用美字來形容。建築表面幾乎完全被浮雕覆蓋,沒有一點空隙。被譽為“吳哥藝術之鑽”。可惜精美的部分已經被圍了起來,不能進入,而且人又多,不能在那裡細細玩味。

女王宮裡最美的一尊雕像,差點兒被我們錯過,他們叫她“東方的蒙娜麗莎”
崩密列:這裡是真正帶給我震撼的地方,曾經是一座城市,規模幾乎與吳哥寺一樣大,現在依然沉睡在叢林之中。坍塌的石塊層層疊疊,叢林的神秘氣氛在斷裂的柱石、扭曲的牆壁間彌漫。曾經的橋墩塌了,做為橋面的巨石塊就整齊的疊在地上,好像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般。
昔日的榮耀如今已經成為一片廢墟,這裡比前面的那些寺廟更能讓人發出無限感慨,感嘆古代高棉民族高超的文明,更感嘆自然無情和力量,多少輝煌如今都歸於塵土,只留下布滿青苔的石頭。
在崩密列的廢墟上游走,果然有探險的味道。登過倒塌的城牆,腳下是一條由木板鋪成的路,七拐八彎之後這條木板路在一個木梯旁邊嘎然而止。爬上木梯從窗楞的縫隙鑽過去之後,是橫七豎八的石頭堆。這時候,身邊會悄悄跟上一個當地人,靜靜的坐在石堆上,嘴裡叼著一根枯草。登上石堆以後,便再也看不到任何可以繼續下去的路,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問當地人:就這些了麼?他會指著一個半米見方石柱後面說:那裡!
石柱後面顯然是原來的一個院子,但即便站在柱子上,也看不到任何往下的路,只有在柱子邊上探出半個身子,才看見有一個樹干釘成的梯子豎在那裡,大約有5、6米高和地面的夾角能有60度。下到梯子下面以後,那個當地人會跟過來。他便是導游了,我們在他的指揮下,在各種大小石堆上,牆頭、窗戶間爬上爬下,鑽進鑽出。很多看似已經絕路的地方,他也能帶我們在各種縫隙之間穿行。有一次當我爬過一個院牆,竟然發現他站在那裡玩著從7、8米高的牆上垂下的一根藤條,我當時嚇壞了,以為下一步要順著藤條爬上去,不過幸好不是,他只是隨手玩玩罷了。就這樣,我們跟著他,在崩密列曾經的走廊,畫室,長廊中穿行。
崩密列絕大部分的浮雕都已經被盜走,剩下只有原本就已殘缺的雕像和斑斑鑿痕。

原來的長廊,如今走在裡面非常的陰森,其實,相比在吳哥窟爬上爬下,這裡帶給我更深的恐怖,我不知道頭頂上的石塊會不會突然掉下來,因為外面大片廢墟的前身就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其實古跡不止這些,我講的都是精華中的精華和有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