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慶源(住宿慶源)
D5慶源(住宿慶源)
第三天(大年初二),原想去大鄣山臥龍谷,但據說初二婺源的車輛還不一定能恢復正常營運,恐怕不能有去大鄣山的車,於是決定游東線,先到慶源。
去慶源必須到縣城乘車。乘車從清華到縣城(7元/人)。
慶源沒有公交車,只有到縣城的水果批發市場乘從慶源村來的大頭貨車。這樣的貨車一般都是早晨6-7點鐘從村裡出發,到縣城的水果批發市場拉貨,也帶著拉人。一天一般出車二至三趟。
8:00到水果批發市場。見有官坑、段莘等地的車,就是未見慶源的。准備再等一會兒,如果實在沒有,只好乘官坑的,到慶源的岔路口下車,但這樣還需要徒步公裡。
等到10:30,終於等來了慶源的車。問價錢,車主張口就是30元/人。過節什麼都是水漲船高。據當地人說,平時是20元/人。鐵道部宣布春運期間火車票不漲價,婺源卻是我行我素,春節期間,縣城到清華的公交中巴從5元漲到7元。
在車上等了快兩個小時還不見開車。後來車終於開動了,但說是要先到思口一趟,原來慶源村的一個小伙子要到他丈人家。
到了丈人家已是12:30,小伙子邀車上的人到丈人家裡吃飯,開始以為是說客氣話,但見車上的人紛紛跟著下了車,一想,與其在車上飢腸轆轆地等人家吃飯,不如有福同享索性一起填飽肚子。再說,等到了慶源也三四點鐘,到哪裡去吃午飯?
大家幫著小伙子大包小包地提著各式禮品,一車人連帶司機在小伙子的帶領下,七八人的小分隊浩浩蕩蕩地進了村。
到了丈人家才知道小伙子剛剛結婚沒多久,屋裡結婚的喜慶對聯還是八成新。看那對聯挺有意思:名流喜得名門婿,才女欣逢才子家。
丈人丈母娘忙著擺飯斟酒,大小舅子上桌陪客。酒足飯飽上車。幾個舅子和小伙子一起到慶源。2:00離開思口,開始前往慶源。
車從曉起開往江嶺、高山平湖一段風光絕佳。下午4:00到達慶源。
慶源的住宿條件比較艱苦,雖然客棧不少,有七八家,但幾乎都沒有標間。
只有一進村“詹記客棧”有一個標間。開價60,講價到40.一看熱水器是太陽能的,水溫是36度,大冬天的,也就是溫吞水了,店主又說40元不能開空調,如果開空調要加20元。這不彎彎繞又繞回來了嗎,前面的價算你白講。好吧,60就60.但店主又說了,這空調不能一晚上全開,那樣的話,還要另算。說你們覺得不好,可以不住呀。你們可以再去看看,有沒有比我的條件更好的。一副財大氣粗的架勢。想,你這裡就是皇宮,住最差的店,也不會住到你這裡來。轉身走人。
最後找了一家住下,煤氣洗澡(樓下),衛生間在樓上,但沒有其他的客人,也算獨衛了吧(自我安慰),15/人。
網上說慶源門票20元,來了一看,沒有收門票的。原來慶源搞旅游開發不正規,村委在村口向游人收錢,村民們也各自為政向游人收錢,局面極為混亂,與游人發生糾紛引起投訴。現在成了誰也不管,誰也不收錢。所以游慶源要趕早啊。
慶源的確非常美,無論是人文歷史還是自然風光,旅游資源特別豐富。雖然來這裡交通不方便,但看了這裡的景色後,就覺得值。
慶源的景觀比理坑更漂亮,比我們後來看到的李坑更大氣,更原生態。流水始終在村裡環繞,一棵古老的銀杏樹在村中的河水邊兀然屹立,樹下三三兩兩洗滌衣物的村姑,岸邊美人靠閑坐著曬太陽的老人。
河水是南北走向。沿河邊的青石板路順河向南走,走到村外,有3座明代帶廊棚的石拱橋,當地村民稱之為上廟、中廟、下廟。其中上廟有高低兩層,挺有特色,廊棚四門進出,牆窗砌成日月之形,整個廊橋古樸而獨特的造型堪稱江南一絕。廊橋現已頹敗,改為柴房。但從外面看去,還是很有氣勢,適合拍照。
相隔不遠,陸續看到中廟、下廟,但廊棚已不見了,只剩下一座座拱橋。溪水流到這裡特別激越,彙成瀑布從攀滿騰木植物的橋洞中滌蕩而出。落滿歲月塵埃的斑駁古橋在綠色植物的纏繞與一澗春水的相襯下,愈發顯得古韻森森,蒼樸幽遠。
繼續沿河走下去,約1裡,可見河水下游裡兀立一群形態怪異的青石。或筆直衝天,或玲瓏別致。這些石頭的質地與形狀和周圍的地理風貌大不一樣,顯得特別突兀奇異。所以這裡的傳說也就特別多,有說是女媧補天遺石(慶源村原稱女媧村);有說是七仙女在此沐浴,留戀這裡的美景而化為青石。
蜿蜒的青石板路逶迤伸向田間遠方,天色已晚,未敢再貿然前行。
這條有溪水、古橋、綠野的青石板路非常有味道,沒有嘈雜的游客,盡是溪水與鳥兒的吟唱,一派天籟之聲。偶爾有農夫荷鋤牽牛歸來,更顯出田園風光。來慶源,一定要走一走這條青石板路。
拍慶源全貌的最佳位置,是在慶源村的北山。
沿青石板路順河水向北走,出村口過一古亭,然後開始上山。從這裡眺望,村莊、河流、田野、山路盡收眼底。角度很好。喜歡攝影的朋友可以到這裡來拍照。即使不拍照,在這裡居高臨下觀賞整個慶源村落也很美。尤其是清晨,村莊沉浸在薄霧與炊煙繚繞之中。山坡上都是莊稼,注意不要踩壞。
慶源是一個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村,很有歷史淵源。歷來巨商宦官者居多,古宅古建築不少。既有官宅,也有商宅。如“大使第”、“大夫第”、“福綏堂”、“敬慎堂”等。由於慶源還沒有搞旅游開發,這些古宅並不像其他已搞旅游開發的村子,都有醒目的標志與說明文字。它們更像是斷線的明珠無序散落在古村深巷裡。如果沒有人指點,你很難找到,更不用說去體味其中的悠遠文化內涵。
慶源的地理風水很有講究,這裡也是藏龍臥虎之地。沒來慶源之前,從網上只知道這裡有個詹老師,因為他是慶源最先開客棧的。但來了慶源,才發現慶源還有高人在。
我們本打算找詹老師當導游,在村裡向村民打聽村裡有沒有對慶源的歷史及古建築全面了解的人可以給我們當導游,村民立刻告訴我們說,村裡有個叫詹啟良的,可以給我們當導游。
問住在哪裡,告曰,就在詹老師家後面,151號。
找到詹啟良家,他正好在,人剛50出頭,非常干練。說明來意,詹一口答應。當時已是中午,我們說還未吃午飯,可否和他們共進午餐,詹啟良和妻子立刻把我們熱情地讓到餐桌,菜飯擺上來。有魚有肉,有葷有素。
值得一提的是,那魚特別鮮美,有別於婺源吃的荷包紅鯉魚,問,是高山冷水魚。感覺比荷包紅鯉魚更好吃。走遍整個婺源後,在飲食上,印像最深的是這高山冷水魚。
詹啟良和妻子不肯要我們的飯錢,後來把錢塞給他的小女兒。詹啟良的兩個女兒都十分漂亮,大女兒已出嫁,小女兒在外面上大學,學的是旅游專業。
詹啟良的家本身也是一個有歷史歲月的古宅,叫敦復堂。祖上先人經商發家後蓋起來的,現在是詹啟良兄弟三人及老父親居住。我們在一本介紹婺源的旅游書上,看到有專門對敦復堂的文字介紹。
在詹家,詹啟良給我們細細講述了慶源古村的來龍去脈,及詹姓的祖先黃隱公的一些典故傳聞。後來,詹啟良又帶領我們在村裡村外東南西北轉了個遍。把所有有來歷的古宅古物都一一點到講解,並把慶源的風水地貌從風水學上詳細指點給我們看。
詹啟良在在村裡的人緣特別好,有許多古宅主人是根本不讓外人進來看的,但詹啟良與主人打個招呼,就可以把我們領進去給我們講解。
在看完著名官宅明代翰林詹養沉的“大夫第”,詹啟良又帶領我們來到詹養沉後裔的家中,那家房主從秘室裡拿出祖傳下來的詹養沉的書稿,隨著一層層的塑料布打開,線裝書籍已泛黃舊損,霉跡斑斑。封面已經沒有了,隨意翻開,見文中有“所以動心忍性”詹養沉等字樣。
頭一天還沒有找到詹啟良當導游時,我們在村子裡轉了轉,曾看到一棟與別處風格迥異的西式建築。只覺得怪異,卻不知其來歷出處。後來詹啟良帶領我們又來到這裡,他告訴我們,這是民國時期的舊宅,是一位叫詹勵吾的巨商,在他母親65歲生日時為其建的。這棟建築是模仿了國民政府南京總統府的結構建造的。在慶源,村民們都稱之為“總統府”。這棟建築不但充溢著西洋風格,而且別具匠心地以精湛手法,在正門的牆壁上用磚雕刻了108個字體各異的“壽”字。
慶源之行遇到詹啟良真是受益匪淺。有到慶源去的朋友,建議可以放心地請詹啟良當導游,這樣你可以對慶源的歷史淵源、人文景觀以及地理風貌有全面的了解。否則,匆匆走馬觀花。無所收獲。如果你們見到了詹啟良,請告訴他,青島的兩位老師向他問好。
在慶源住了兩個晚上,第三天中午搭村裡的大頭貨車(10/人)離開慶源准備到江嶺。
詹啟良“敦復堂”慶源村151號電話:0793-7256076

(慶源古村晨曦)

(我們在慶源古村遇到的導游詹啟良。)

(詹啟良的家本身也是一個有歷史歲月的古宅,叫敦復堂。)

(在介紹婺源的旅游書上,也有對敦復堂專門介紹的文字。)

(慶源村的“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