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穿越歷史的剪影--山西行(4)

作者: 下城東新

導讀四、上善之水未必柔弱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賈寶玉的口說:“女孩兒家都是水做的”,這話成了贊美女人的一句名言。水究竟有什麼樣的特性,使得這比喻顯得如此妥帖?恐怕最主要還是因為水的“柔弱”。水是最柔弱的,無棱無角,無形無狀;而女人相對於男人而言,大體也是柔弱的,所謂陰柔之於陽剛。然而,水又是最善良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也正� ...

四、上善之水未必柔弱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賈寶玉的口說:“女孩兒家都是水做的”,這話成了贊美女人的一句名言。水究竟有什麼樣的特性,使得這比喻顯得如此妥帖?恐怕最主要還是因為水的“柔弱”。水是最柔弱的,無棱無角,無形無狀;而女人相對於男人而言,大體也是柔弱的,所謂陰柔之於陽剛。然而,水又是最善良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也正因為此,人們常常願意用水的這個特性來形容母親。很久以來,長江與黃河同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已經成為共識。長江的風采我已多次領略,可與黃河卻一直素未謀面,引為遺憾。這一課,總算在山西壺口補上了。相較於山西的眾多人文景點,壺口瀑布那奔騰的自然氣勢,就顯得有點卓爾不群了,它也使得我們的游歷形成了人文與自然的有機搭配。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險峰”,似乎最精彩的自然風光總是要費一番周折才能夠享受。為了能當天下午趕回臨汾,我們不得不清晨五點出發去壺口。由於山西的運煤車嚴重超載,將本就差強人意的國道蹂躪得更加坑坑窪窪,我們只得在半夢半醒間顛簸前行;所幸後半段國道新修不久,使我們避開了號稱“六十公裡九十九道彎”的呂梁山道。雖然此時自己的筆觸也希望直奔壺口,可路上的一份見聞卻讓我寧願冒著跑題的風險,也要記錄下來:在快到吉縣縣城的一個埡口,司機突然指著前面的一個山包沉沉地說:“在這下面埋著個村莊呢!” 那是個毫不起眼的山包,可卻因為司機剛才的那句話而在我眼中顯得極為突兀。三年前的一個夜晚,整座村莊在睡夢中被突如其來的泥石流覆蓋,整座村莊!聽著這話,我突然覺得周圍的樹木竟少的可憐,而黃土竟黃得如此刺眼! 四個小時的顛簸後,我們總算抵達壺口;這裡地處山陝交界處,兩岸夾山對峙,山間距岸邊各有大約兩百米的河床。沿著河床向岸邊走去,遠遠的就聽到隱隱的“奔雷”之聲,漸行漸近,那水聲也越來越大,竟使腳步多出一分忐忑來。終於到了岸邊,雖然早有心理准備,可我還是被眼前的景像震撼了! 只見黃色巨流從遠處排山倒海般湧來,洶湧澎湃,勢不可擋,正如李白詩中所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到得近前,幾百米的寬闊河面陡然收束跌落到下面近五十米的“龍槽”之中,如同一匹疾馳的烈馬猝不及防地被勒緊了馬韁,它豈肯甘休?於是“暴怒”的洪流恣意發泄,帶著雷公怒吼般的濤聲,拔起幾米高的水柱四散飛濺,造成巨大的衝擊力,絲毫不顧及岸邊已經被前面的激流和漩渦衝刷得“遍體鱗傷”的岩石。真正是驚濤拍岸,濁浪排空;其間騰起陣陣白霧,顯得煙雲纏繞,霧氣翻滾,形成雲蒸霞蔚的壯觀景像。瞬間,我徹底被她征服,眼中只有這奔騰狂瀉的黃色瀑布,耳畔只有那並不惱人的轟鳴喧囂;此時,靈魂被衝刷得干淨徹底,仿佛除了壺口別無他物,只有這粗獷、雄渾、豪邁、神奇充滿胸膛,蕩氣回腸。這,就是滋養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母親河,她不求一絲回報,只有不斷地給予;她柔弱嗎?不,它代表著力量,是我們民族不屈和發展的力量之源!難怪當年,在民族存亡危急之秋,詩人光未然來到這裡,見到這奔騰不竭的滔滔河水,心中驟然掀起萬丈波瀾,觸發靈感寫就了《黃河頌》,成為後來《黃河大合唱》的歌詞藍本。寫到這裡,我竟不自覺地哼唱起來:“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



(壺口瀑布)



(瀑布碑)


精選遊記: 臨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