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奏山西很久以來都是個略帶神秘的省份,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南方人而言。我對它的了解,過去僅僅停留在煤炭、晉商等幾個有限的字眼上,而且相當膚淺。最近對於這片陌生土地所升騰起來的興趣,則絕大多數源自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抱愧山西》。文中,先生由對山西的些許偏見引出,結合自己的游歷體驗,談了對於山西泛文化的深入了解,包括歷史、故跡、人文等等,尤其著墨於對晉商昔日風采的重新認識。那旁征博引的生動描述,使得我眼前仿佛立起一群身形峻朗、眉間透著剛毅的山西商人,形像豐滿,倒也並不像先生在文中所提的似笑非笑。此文使我對於晉商、對於山西有了迫切想去了解的衝動,而隨著資料閱讀的深入,那神秘、朦朧的輪廓也漸漸清晰起來。原來,中國陸上的歷史故跡(尤其是古建築),有百分之七十都在山西呢!果其如此,那山西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的剪影了!對於這樣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其實是需要慢慢品味的;每一個踏入山西的行者,都可以,甚至是應該去嘗試讀懂那些鬥拱檐廊間傳遞出的歷史文化信息。可這需要足夠的時間,而我們沒有!只能匆匆走過,匆匆穿越。“劈、啪、砰......”,周圍爆竹聲不絕於耳,預示著農歷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是的,再過兩個多小時,就是丁亥豬年了。路上幾乎看不到行人,視覺反應的“安靜”和聽覺反應的“熱烈”在這一刻形成巨大的反差,我就是在這樣巨大的反差中背上行囊的。之所以選擇在除夕之夜踏上旅途,主要是因為合適的交通時間。按照計劃,我們將乘坐T32次列車,先於次日午時抵達北京,然後再轉道本次山西之旅的第一站--大同。這樣安排,比起直接坐火車去大同,將節省整整一天的寶貴時間。當然,之所以會認可除夕夜出發,也是由於如今過年氣氛遠不及從前。早年的此時,我必定是與家人坐在電視機前,懷著期待的心情守歲;遠足,在那時是不可想像的。是啊,時代畢竟不同了,觀念也在更新,這也算是應了那句“新年新氣像”的俗語吧。

(平遙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