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在地鐵3號線狎鷗亭站下車,從2號出口出站,便來到了一條繁華的大街。
據說,狎鷗亭洞是首爾的時尚之地,高級餐館、百貨商店、整容診所聚集。不過,大貓的目標是附近的島山公園,所以無暇去關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了。隨便在一條小街找了家快餐店,要了一份炸雞套餐,8500韓元,也許是飢餓,也許是數日未食中餐,覺得香噴噴的油炸食品非常美味。從快餐店出來,大貓攔了輛出租車,告訴司機去島山公園,那位非常善良的司機師傅反過來勸大貓不用乘車,因為公園很近,還下車熱心地指點路線,大貓千恩萬謝後返回地鐵出口,從邊上KT江南分社邊的小巷口左轉,向小巷深處一直走到一條大馬路邊,穿過馬路,向右走幾步便在一條與大馬路垂直的小路轉角就看到了公園的圍牆。從小路走入,公園的大門就在路的左街沿,免費入內。進去後,是一條寬闊的林蔭道,走到底便是安昌浩先生和夫人李惠鏈的墓地了。安昌浩先生的墓園非常儉樸,正面是5級石階,登上台階後是一個不大的平台,安昌浩先生及夫人李惠鏈女士就安葬在圓形的墓穴裡。墳塋的周圍,是精心修剪的草皮,左右各種植了一株梅樹;墳塋前面的香案上,擺放了兩盆鮮花,一塊不高的黑色大理石碑佇立在墳塋的右前方,上面刻有安昌浩先生的生平。整個墓園由壘石牆環繞,牆上是黑色的瓦脊,而墓園的後牆外,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松林,挺拔的松枝像征著先生為韓國獨立百折不撓的精神。離開安昌浩先生墓地,大貓返回公園入口處,前左側一拐,就看到島山紀念館了。紀念館是一棟帶地下室的單層建築,大量采用了輕質牆面材料,鋁灰色的外牆閃耀著金屬光澤,非常現代化。從大門進入,是一個小小的廳,左邊是辦公室,右邊是陳列室,陳列室門右側安放著安昌浩先生的半身銅像,四周牆上用圖片、文字詳細介紹了先生為韓國獨立運動奮鬥的光榮一生,中央的陳列櫃裡,放著安先生的部分手跡和當時報刊的報道,整個展覽廳的氣氛非常內斂而凝重。大貓走出陳列室,正好遇到一個像是工作人員的小姑娘從辦公室出來。出於考察韓國史跡工作者業務能力的動機,大貓故意上去問了一個問題:“請問,安先生的夫人HELEN AHN是美國人嗎?”那位可愛的小姑娘馬上回答:“不,他夫人是韓國人。”大貓又問:“那麼,她的韓國名字叫什麼?”小姑娘脫口而出:“李惠鏈。”大貓繼續裝瘋賣傻,邊說邊在白紙上寫了三個漢字“李慧蓮”,遞過去問道:“是這三個字嗎?”小姑娘接過來一看,馬上拿過大貓的筆,在紙上寫了2個工整的繁體漢字“惠鏈”,笑著回答道:“姓氏是對的,但名字是這2個字,韓國人名字一般習慣用比較冷僻的漢字。您是中國人?”天吶,全部正確!而且對方具有較高的文化比較學水准呢!看看小姑娘,也就24、5歲,可能大學剛畢業吧!大貓還不死心,又問道:“您是學生嗎?您怎麼知道我是中國人呢?”對方答道:“您寫的是中國漢字,我們一般用‘正體字’呢。我在這裡工作,是高麗大學國文系去年畢業的。”說完頑皮地一笑,改用不很標准的中文說了一句:“謝謝!歡迎!您好!”又用朝鮮語解釋道:“不好意思,我只會幾句。”
小姑娘讓大貓等一下,返回辦公室,取出2本安昌浩先生的紀念冊遞給大貓,說道:“一本是韓國語的,另一本是英語的,可以對照著看,中文的要等下次先生來才有了。”大貓謝過小姑娘,拿著紀念冊離開紀念館,腦子裡想著這個小姑娘真聰明伶俐、舉止得體!聯想到國內博物館、紀念館人數眾多的花瓶們,她們除了背誦講解詞,還會點啥呢!什麼叫差距?不光是高樓大廈的多少、建築富麗堂皇與否,國民人文教育水准才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最大的差距啊!沿著紀念館門前的路向裡走,就是安先生的銅像了。這是一座罕見的合金人物塑像,表面呈銀白色,安先生身著西服,背著手正視前方,是許多資料上的標准形像。大貓翻開安昌浩先生紀念冊,上面介紹道:安昌浩,字島山,1878年11月9日生於平安南道江西郡,17歲那年目睹了日清兩國在朝鮮土地上爆發的甲午戰爭,因深感祖國的孱弱而立志救國救民。1895年進入教會興辦的救世學堂接受現代教育,並皈依基督教,1897年畢業當年參加獨立協會,在京畿道、黃海道、平安南北道等地多次演講宣傳改革、救國思想。獨立協會解散後,於1899年返回故鄉創辦漸進學校,並於1902年9月攜妻赴美國學習現代教育,同年10月抵達舊金山進入小學學習,因深感當務之急在於迅速改善其他朝鮮愛國同志的生存狀態而放棄學業,於1905年4月創建了美國首個韓僑組織——共立協會並當選會長。在得到日本強迫韓國簽訂乙巳條約的消息後,於1907年返回韓國,成立了新民會,以抵御外辱、恢復國權,同時,還在平壤、定州創建大成學校、五山學校以圖教育救國,創辦太極書館和制瓷會社實行實業救國。韓國被日本吞並後,策劃建立韓國獨立運動海外基地,遂於1910年離開韓國,途經青島、俄國遠東,穿越西伯利亞,經歐洲最終來到美國。1912年,在美國組織了“大韓人國民會”,並被選為總會長,負責韓國獨立運動在北美和中美各地的活動。翌年,在洛杉磯成立興士團,以“務實、力行、忠義、勇敢”精神培養青年成為未來獨立運動的領袖。“三一運動”爆發後,於1919年5月25日抵達上海,當選為上海韓國臨時政府內政部長和國務總理,主持完成了臨時政府憲章和一系列法律的制定,積極推進並於1919年9月實現了首爾、上海和俄國三個韓國臨時政府的合並,擔任合並後臨時政府的交通局長和聯通部長,並繼續負責內務部工作。同時,還建立了上海韓國青年(遠東)委員會。1928年,針對獨立運動內部的分裂狀況,提出了“大公主義”主張,並於1930年在上海組建韓國獨立黨。1932年4月29日,韓國臨時政府成功策劃了上海虹口公園大爆炸,炸死多名日本侵略軍頭目。事變發生後,被上海法租界巡捕逮捕,移交日本警察送回朝鮮受審,被判處4年徒刑,關押在大田刑務所;在被關押2年半後獲假釋,出獄後繼續從事民族運動,並指導東宇會活動,於1937年再次被捕,判刑後被關在西大門刑務所,在獄中身患重病,於1938年3月10日去世,享年60歲。 大貓離開島山公園,循原路返回地鐵狎鷗亭洞站,再次乘3號線至良材站下車,從7號門出站。出站後,大貓失去了方向感,遂詢問路人,巧遇一位曾在中國留學的韓國年輕人,熱心地讓大貓跟著他走。恭敬不如從命,大貓在這位朋友的帶領下,一直沿馬路向南走,過一大橋後繼續前行,約15分鐘後終於在馬路右街沿看到了梅軒紀念館。這位韓國年輕人用手指著馬路對面的紀念館,親切地告訴大貓:“您看,那兒就到了,再見啦!”大貓連忙感謝、道別。那位可敬的韓國年輕人向大貓招招手,向反方向走去,消失在人群中。大貓站在路邊,對著梅軒紀念館遠眺,這是一棟規模宏大的灰白色建築,朝鮮民族傳統的飛檐人字頂鋪設著黑色瓦桶,建築采用橫向三段布局,中高兩低,中央部分地面是一組台階,台階盡頭是3個圓拱門,顯得非常大氣、端莊。大貓過了馬路來到紀念館前,才發現大門緊閉,原來下午4:30閉館。無可奈何的大貓,只好在紀念館的院子裡轉轉,瞻仰一下大名鼎鼎的尹奉吉義士的崇慕碑和銅像。崇墓碑在紀念館大門的左側,是一塊長方形橫向放置的黑色大理石,上面用漢字刻著“千秋義烈——尹奉吉義士崇墓碑”12個金色的大字,石碑下是白色花崗岩的碑托,造型非常質樸、簡潔。繼續向左邊走,是一個小小的樹林,地面上遍布著大樹的落葉,顯得非常肅穆,小樹林的邊上,是一塊空地,那兒佇立著尹奉吉義士的銅像。銅像基座下端,是一個有3級台階的平台,基座按橫向三段不對稱布置,左邊是義士的漢字手跡,中間縱向刻著“梅軒尹奉吉義士像”8個漢字,右邊用漢字刻著銅像捐贈單位和個人的名錄,整個基座顯得平穩、別致。基座上的人像,是義士身著大衣,右手向前,似乎在探詢救國真理的身姿。從人物表情的塑造看,非常逼真生動;從銅像與環境的關系看,也非常協調、有秩。總之,這是大貓在韓國看到的最成功的塑像之一。大貓在樹林邊上的長椅上做了下來,既然無法進入紀念館參觀,那麼就在此對尹奉吉義士的生平做一回顧吧:尹奉吉義士1908年生於忠清南道一個貧民家庭,本名萬義,號梅軒,別名奉吉。早年,義士曾流浪日本做苦工,習得一口日語,為後來假扮日人為民族建功立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1932年,尹奉吉義士奉韓國臨時政府之命,在中國上海虹口公園向參加“祝捷大會”的日本駐上海派遣軍司令投擲炸彈,炸死、炸傷日本高官多名,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1932年12月19日,尹奉吉義士在日本金澤英勇就義,結束了為獨立運動鞠躬盡瘁的短暫一生。……天色已黑,大貓離開了梅軒紀念館,原路返回地鐵3號線良材站。明天,大貓將參觀景福宮、韓國國立民俗博物館、德壽宮和慶煦宮。

(這就是島山紀念館,比較現代化的設計。)

(島山安昌浩先生和夫人李惠鏈女士的墓園)

(梅軒紀念館,是紀念韓國人民的偉大兒子、中國人民的親密戰友尹奉吉義士的。)

(梅軒紀念館大門左側的尹奉吉義士崇墓碑。)

(尹奉吉義士銅像——黑暗中尋求祖國解放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