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7日,星期六,到德國已是22天了。周一到周五都在醫院內認真工作,不敢怠慢,周末我就對不起了。
這一周主要和一個斯洛伐克裔的德國女醫生搭檔。這位慈祥的大媽英語極差,憑我極差的德語倒還能夠與她交流下來。她問我來德國後去過哪些城市?我說,只去過海德堡、斯圖加特和博登塞,並非常喜歡海德堡這個大學城。她就極力向我推介了Tübingen,“你為何不去那裡呢?它也是內卡河邊的美麗的大學城。”
我查了導游書,知道它也是德國神奇之路中的一站,於是今天早晨去Ulm Hbf花17€買了巴登-符騰堡卡,決定先乘8:10的RE19254到Plochingen(9:03),然後在那裡乘9:44的RE22017,預計在10:23可到Tübingen Hbf。
早晨雖然下起大雨,但出游的興致依然很高。到了Plochingen中轉時,出了車站,沿著Ulmer Strasse轉了轉,發現這裡的Fils河流入Nechar河,小城非常干淨。
這裡是施瓦本地區。列車上幾乎都是一組組集體出行的人們,因為周末票5人成行的成本非常低,在車站買票時也遇到過中國學生邀我同行。振臂一呼,在德國也有市場,人再怎樣別氣也不會和自己的錢別氣。
4個中國人在Metzingen 下車了,我很奇怪,他們為什麼在那樣一個小站下車呢?後來我才知道那裡有世界名牌的低價outlet,消費5000元RMB可能可買到國內50000元都買不到的貨品,俺對買衣服不感冒,所以就沒去。如果有朋友是名牌的fans,倒是不容錯過,但需要從 Stuttgart過去,就不是我走的這條線了。
准時到了Tübingen Hbf。從車站出來後,正北面就是一個旅游車輛的停車場和公交設施,非常清楚,讓你用最短的時間可以換乘。所以,德國的基礎設施已經把全國人民的需要都考慮到了。我偏不領情,還是步行。
Hbf前就是Eisenbahnstrasse,向右繞過EropaPlatz,沿著Karlstrasse朝內卡河走去。河上的Eberhardsbrücke橋上有小女生在進行慈善募捐。橋旁就是“i”,我考慮了一下,沒買地圖,買了張航拍的該大學城的明信片,0.5€,對它的形勝有了清楚的認識,然後輕松地開始周游。
過了橋,左手邊就是Hölderlinturm,他是詩人Hölderlin待了36年的地方。對著內卡河,景色那麼好,他的心情絕不會有面壁般的苦澀。瞻仰完之後,我就到處閑逛,塔前的碼頭上已經有學生來撐木船了。
沿著石板路往上走,我的目標就是Schloss Hohentübingen這個宮殿。時間主要在裡面消磨,但也很值得。沿著王宮周遍的高台四處望望,內卡河的景色極其迷人,而且這時陽光燦爛。
王宮內的博物館就沒去看,主要是古埃及的一些文物。多年前上海博物館有古埃及文明的個展,我專門看過兩回,於是現在就放棄了。這裡主要是大學的設施,為大學服務。透過玻璃窗望去,裡面的展品很有特色,感興趣的倒真值得一看。
喝完一杯啤酒,從王宮沿著坡道下來,來到市中心的Am Markt。 有集市在舉行,非常熱鬧。在農民在銷售自己釀的葡萄酒、烘烤的農夫面包等,也有水果。正因為新鮮,也就不便宜。
我覺得那些小店蠻有意思。隨便找了家進去,買了個工藝品。一個微型葡萄酒瓶,裡面有一條船。8.4€,雖然似乎貴了點,但覺得也值了,帶回上海送人。
往東就是Holzmarkt,進了Stiftkirche,瞻仰了一下,就出來了。裡面登塔費2.5€,聽唱詩班表演2.5€。海賽工作過的書店就沒去找,說實話,到現在我還不知海賽是何許人。
這裡一個多小時轉一圈就足夠了,當然在內卡河上坐船轉悠就不夠了。我從明信片上琢磨,覺得是條小河道,就沒考慮坐船。
這裡的郵局12:00下班,趕在郵局下班前,把明信片寄掉。我每到一地總買上富有當地特色的明信片寄回家,希望留有當地地名的郵戳,可是回到家中才發現,那些老德還是蠻懶惰的,有一張是根本沒蓋過戳,統一都是由“BRIEFZENTRUM XX”銷掉,很少留有當地實時的郵戳。60多張中只有兩張有蓋漂亮的紀念戳。畢竟人家已經是私有了,想什麼時候關門盤點就什麼時候,老德們也嘖有煩言,當然也沒辦法。勞動者的休息權要保障啊!
我是基本保證一天一張,甚至多張的速度寄出。可是家裡往往是一次收到十來張。
想想我忙碌中尋找郵筒,不由一笑。但有了這個過程也更值得了。
寄了明信片,我沒什麼遺憾了。
13:02有一班IRE3257發往Hechingen,那裡有Burg Hohenzollern, 就接著拍馬過去吧。
2007/3/11

(Am Markt集市)

(從Hohentubingen宮遙望內卡河)

(Hohentubingen宮入口)

(內卡河邊的各色住宅,黃色的就是荷而德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