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一個人”的滬蘇杭

作者: siriuseagle

導讀五一長假,在家待著多沒意思,即使旅游人潮如長江之浪,我也決定要去感受一下什麼叫做接踵摩肩,所謂的“大人看後腦,小孩看屁股”的“盛景”。 原本計劃是成都,奈何機票太貴,即使雙程都是六折票,加上機場建設費和燃油附加稅也要2360元,玩不起。後來想去黃山,坐火車比較省,但這火車一坐就是差一小時一天,實在是有些長。輾轉反復,終於在看見有去上海的 ...

五一長假,在家待著多沒意思,即使旅游人潮如長江之浪,我也決定要去感受一下什麼叫做接踵摩肩,所謂的“大人看後腦,小孩看屁股”的“盛景”。

原本計劃是成都,奈何機票太貴,即使雙程都是六折票,加上機場建設費和燃油附加稅也要2360元,玩不起。後來想去黃山,坐火車比較省,但這火車一坐就是差一小時一天,實在是有些長。輾轉反復,終於在看見有去上海的四折機票之後,決定去上海蘇州杭州和西塘了。

訂下去上海的往返程機票後,便開始上網搜索滬蘇杭三地的旅游信息。略定下行程後,便向青年旅館預定床位了。運氣不錯,三個城市裡均有空余的床位。交通、住宿搞定之後,我便可以大膽放心地去過一個人的“集體旅游”了。

豫園吃小籠外灘看明珠

5月2日上午九點半左右下了飛機,從虹橋機場坐925路公交車到人民廣場。上海確實是大,我足足花了五十分鐘才到達目的地。好不容易找到偏居一隅的青年旅館,辦完手續,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可以“上路”了。

決定先上火車站購買明天去蘇州的票,再到城隍廟豫園商城去逛逛街,吃吃小吃。

到了城隍廟那裡,發現游客確實是多,拿著相機和手機一陣狂拍的人不少,當然也包括我了。因為沒吃午飯的緣故,肚子實在是餓,看見一家賣淨素包子的店,立馬去買了一個香菇菜包,味道相當不錯,而且不貴,一塊錢一個。到了城隍廟小吃的集散地,才知道原來肚子根本不夠用。蒸的、烤的、炸的,甜的、鹹的,冰的、熱的……都不知道該買哪一種。寧波湯圓店的魚翅蟹黃灌湯包賣個不停,好家伙,一個居然要十塊錢。雖然心疼錢,我還是買了一個,服務員拿根吸管往灌湯包上一叉,連同一雙筷子遞給我。對了,那個裝灌湯包的小蒸籠要收一塊錢的押金。好些游客便在店門口快速地吃著灌湯包,好吃完湯包,將蒸籠還回去。吸第一口湯,我的舌頭便被狠狠地燙著了,在此後的兩天裡還不時隱隱生疼。灌湯包的湯頭確實不錯,只可惜鹹了點。

吃完灌湯包,四處漫步,看見有老長一列的人在排隊,抬頭看看招牌——南翔饅頭店,這招牌的吸引力果然是很大。跟著一堆買外賣的人排了十多分鐘的隊,決定到二樓去坐著吃。蟹粉小籠,15元一籠。買了票,便得去找位置,我於是就“很不淑女”地站在一張桌子的旁邊“監督”那坐著食客,好等他們吃完後能夠有位置。

等待的時間是漫長的,好容易等到他們將桌上的小籠消滅干淨,卻發現他們並沒有要走的意思,原來,他們點的小籠並沒有一次上齊。正在等待那第二籠呢!

終於等到他們的小籠上來,吃完,離去,我一屁股坐下,卻還是得等,我的那一籠小籠不知是在蒸籠上蒸,還是還在師傅的手裡捏著呢!

16只如寶塔狀的南翔小籠饅頭終於是擺在我面前了,學著對面食客的樣子,將小籠饅頭往醋裡一蘸,再放入口中,皮Q餡滑,味道果然頂好。這南翔小籠饅頭不同於灌湯包,不是以湯汁為賣點而是以外皮之薄,之Q,餡料之味好量足。雖然不是灌湯包,不過南翔小籠饅頭裡面還是含有一些湯汁的,這些湯汁讓南翔小籠味道更上一層樓。

從城隍廟往外灘走的時候經過松月樓(以素菜聞名的菜館),買了一個海棠糕和一個素蟹粉包,吃得肚子很撐很撐。

外灘,密密麻麻的人,好不容易擠進欄杆邊上,趕緊將浦東的美景攝入相機,夜晚的東方明珠塔溜光異彩,是陸家嘴不折不扣的絢麗明珠。本想上塔俯視上海全景,還是在那100元的門票上打了退堂鼓。

南京西路步行街,上海最繁華的地方。隨著人流漫步向前,只覺得街道夠寬,燈光夠亮,人氣夠旺。相比南京路大家閨秀般的大氣,廈門的中山路就猶如小家碧玉,若以西湖來比喻,那麼南京路就是杭州的西湖,而中山路則是揚州的瘦西湖。

拙政園裡賞杜鵑寒山寺中聽鐘聲

都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在眾多蘇州園林之中,拙政園可謂是甲蘇州了。連宣傳口號都說:“去北京要游頤和園,到蘇州豈能不來拙政園。”看來這拙政園我是非去不可了。

雖然拙政園的門票在四月份的時候漲到了淡季50、旺季70(五一當然是旺季的70元)的高價位,卻依然檔不住游客的“傾慕之情”。售票大樓裡是人頭攢動,一張張百元大鈔源源不斷地流入收銀機中。

拙政園的本意是“拙者之為政”,包含著的是退隱文化,是古時文人那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情懷。要玩賞這拙政園自然是要人少的時候,方能體會到園主王獻臣當年修建這座園林時的那種“與誰同坐?清風明月!”的孤寂清高之情。

可惜,可惜,人實在是太多了。但不得不感慨這拙政園確實是園林之中精品的精品,無論是“見樓不見梯”的見山樓,借景遠觀北寺塔的倚虹亭,還是猶如舟行水上並包含了亭台樓閣榭五種建築的香洲,均讓人嘆為觀止,佩服設計者與建造者的匠心獨據與巧奪天工。

園中展出的杜鵑花,開得甚是妖嬈,帶來春意盎然的氣息。只是竊以為還是荷花好,占據了園林三分之一面積的水域如果能全部開滿荷花,整個拙政園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香洲”了。

旅游團隊一撥撥地到來,整個園子裡是人聲鼎沸,拙政園的清幽意境自然是無法體會出來,於是,我決定待到閉園的時候再走,便能享受短時光的清淨感覺了。

臨近六點,游客走得差不多了,拙政園之美漸漸顯露,一座假山,一個亭子,一條小橋,一間廳堂……處處是佳景,轉過身,就是另一種景,所謂移步換景。夕陽下的北寺塔遠遠地眺望著這園中的一切,默然無語。一陣涼爽的晚風吹過,更能體會出當年園主因朝政不綱被屢屢貶官而選擇退隱的憂憤之情與凄涼之感。

出了拙政園,搭了兩站公交車到了蘇州最著名的街道,觀前街。觀前街之於蘇州,就猶如南京路之於上海,是不得不走的一條街。

夜幕下的觀前街,人群熙熙攘攘,但卻絕不擁擠,很適合逛街購買與品嘗小吃。蘇州糕點自古有名,而在觀前街上就集中了三家有名的老字號——采芝齋、葉受和、稻香村。三家店中采芝齋和葉受和規模較大,尤其是采芝齋。但有意思的是,采芝齋還遵循80年代國營時期的模式,櫃台後面站著1、2個售貨員。而葉受和則已經是自選超市的模式了。我喜歡自在的購物方式,所以就選擇了葉受和,松子棗泥麻餅、粽子糖、芝麻交切片、牛皮糖、花生酥糖、襪底餅、百合酥、桂花雲片糕……看得我的眼睛都花了,不知道該挑哪一些才好。遂選了松子棗泥麻餅、粽子糖和桂花雲片糕,還買了店中兼售的津津豆腐干,好給老爸當下酒菜。

除了給家人親戚帶回特產外,也不能虧待了我的肚子,綠楊餛飩,朱鴻興等皆是蘇州有名的小吃,當然得嘗一嘗了。吃了一碗綠楊餛飩,四塊錢,又吃了一籠朱鴻興的小籠,五塊錢,感覺肚裡還能容得下東西,便又買了一個手抓餅,末了又喝了一杯涼蝦兒,降降火。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不僅讓他名垂詩史,同時也讓寒山寺出了名。寒山寺不同於別的著名寺院,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因人得名,因有高僧寒山子住於此地而得名。

寒山寺不大,顯得精致小巧,各種《楓橋夜泊》的書法題字是寒山寺中的一景。除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景之外,那聽得見摸不著的鐘聲就更是其獨特之“物”了。

商業化之下,連寒山寺的鐘聲也成了商品,五元的門票可以上鐘樓,撞鐘三下。聽旅游團隊的導游解說,佛家最忌一個貪字,千萬不要撞超過三下,因為三下代表“福祿壽”,而撞四下就成了“四大皆空”,撞五下就是“苦海無邊”,六下則是“六根清淨”。如此說法甚是有趣,也相當有道理。

常樂池裡的鯉魚悠閑自在地游弋著,一如佛門高僧那般超凡脫俗。園中的太湖石與假山則很突出地表明了寒山寺所處的地方,江南的蘇杭地區。

要出寒山寺的時候,突然發現門楣上寫著解脫門三個字,不禁莞爾一笑。

西湖賞美景濕地看荷花

杭州人真是非常走運,因為上帝給了他們一個美麗的西湖。在看到西湖的第一眼,我就深深陶醉在那“兩岸垂楊柳,清波泛小舟”的絕美畫面中了。

我是在傍晚時分以柳浪聞鶯為起點的,陸續走過長橋(又名雙投橋,因一對戀人在橋在投湖自盡而得名),雷鋒搭,蘇堤,西泠橋,白堤,斷橋,最後回到原點。

西湖確實是大,再我走到蘇堤的鎖瀾橋附近時,已經累得走不動了。而旁邊又正好有三個游客與我一樣,均是走得幾乎要累趴了。一合計,決定拼船游西湖,連同兩個與父母親走散的北京女孩,六個人包下一只小船,讓船老大送我們到湖對岸的西泠橋去。

船老大是個會講故事的人,蘇小小與西泠橋的傳說,以及後來為紀念她而建的慕才亭的故事,由他口中低聲說出,再加上西湖夜景顯得是凄美動人。

西湖邊上的樓外樓餐館,燈火通明,生意非常之好,停在門口的轎車排了老長一段路。可惜我一個人吃不起,88元一只的叫花雞價格實在是太高了。只能是咽咽口水繼續趕路。叫花雞吃不起,糯米餅和西湖藕粉可不能輕易錯過。花上五塊錢,讓店家幫你現衝一碗藕糊,消暑解渴,特別適合如我一般趕路的背包客。

第二天,原打算去靈隱寺的,卻機緣巧合般地到了一個濕地公園。我在西湖沒看見荷花的遺憾在那濕地公園裡算是得到了彌補。所有的水面皆開滿了荷花,有白色和紅色兩種,而以白色居多。一陣風過來,空氣中充滿了花的清香,好不愜意。

在濕地公園駐足了半個小時之後,便去參觀附近的絲綢博物館。偌大的絲綢博物館並沒有多少人,門口停放的四五輛旅行大巴的游客都去了博物館樓下的絲綢商場購物去了。

逛了一圈絲綢博物館,才知道原來絲綢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東方文明向西傳播的絲綢之路,最初的目的只是為了運送絲綢。而絲的“制造者”蠶,是寫成上天下蟲的結構,意為天蟲,可見古中國人對其的尊崇之情。

水鄉西塘美景美食

我滬蘇杭的最後一站是水鄉西塘,之所以選擇西塘不是因為湯姆克魯斯在那裡拍過《諜中諜3》,而是因為西塘相對於周莊、同裡、烏鎮來說,“比較的不出名,也比較的沒那麼商業化”。聽去過周莊的朋友說,周莊會有商家扯著你的衣服要你買東西。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我在蘇杭一帶聽到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其實,只有用在西塘,這句話才貼切。還要加上另一個詞“粉牆黛瓦”,牆面是白色的,屋頂上的瓦片是黑色的,沿著河邊建造的房屋均是相同的格局,一樣的樣式,一樣的色彩,一樣的古老,一樣的歷經滄桑。

為了更好地感受西塘的水鄉氣息,我決定在西塘住一個晚上。130元,我得到了臨水的一間大客房。有點奢侈,這是我住得最貴的一個晚上,我住青年旅館的床位都是不超過60元的。

不知是誰說的,在水鄉一定要趕上下雨天才好,最好能夠再撐上一把油紙傘,如那結著淡淡丁香愁的女子一般行走在窄窄的雨巷中。或許是我與西塘有緣吧,在上海蘇州杭州一直是艷陽高照的天氣,一到了西塘就下起雨來了。雖然只有塑料傘,但水鄉的意境卻在那淅淅瀝瀝的雨點裡顯露出來了。

與這雨最貼和的景點應該就是煙雨長廊了。西塘的煙雨長廊有千余米,且是江南六大水鄉唯一獨有的一條有頂長廊。下雨天的時候,這煙雨長廊的作用就最大化了,人走在其底下,不必擔心被雨淋濕,而且能夠十分從容地欣賞河對岸的民居,以及雨點滴落河面泛起的圈圈漣漪。

第二天清晨,五點不到我就醒了。五點一刻鐘的時候,我就已經走在了送子來鳳橋的橋上了。薄霧淡淡,安靜的西塘更加讓人感覺可親,就這樣讓時光停留,享受一個人的靜謐世界。

到古鎮不僅僅要欣賞它古老的住宅與古樸的民風,更要品嘗那地道的風味小吃。管老太臭豆腐、阿牛粉蒸肉、森林芡實糕、丁記麥芽塌餅、老娘舅熏青豆、芳芳茴香豆……當然還有錢塘人家的地道農家菜。這一路吃下來,得到享受的不僅僅是嘴巴,更是精神上的暢快。品嘗各地的地道美食一直是我旅游的一大主題,在上海、蘇州及杭州均未能如願,在西塘算 是得嘗所願了。

小餛飩、酒釀圓子、豆漿、油條,構成了我的早餐,麥芽塌餅、臭豆腐和粉蒸肉只是上午的點心,野菜餛飩、粉絲和迷你小粽才是午飯,至於下午時的點心則有豆腐花、方松糕和熏青豆,到了晚上,上錢塘人家點一份蟬衣包圓和涼拌菜,結束一整天的美食之旅。

享受了美食,自然也不能忘記父母和奶奶,遂買了兩盒的芡實糕和一包茴香豆,孝敬他們。

從西塘回上海,再從上海乘飛機回廈門。六天的江南之行就這樣劃上了句號。個人感覺,還算是比較圓滿的,至少該看的美景看了,該吃的美食也吃了。

附:旅游清單

交通:1277.5(機票:970,火車票:13,汽車票:241,公交、地鐵:43.5,游船:10)

住宿:350

餐飲:125.5

門票:90

地圖:17

特產:93

其他:10.2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