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糊塗游泰國4桂河橋緬懷二戰

作者: huihui9191

導讀3月21日:曼谷—北碧—曼谷今天准備去北碧府造訪桂河大橋,心裡有事早早就起了床,遠東上次跟團去過了,就在曼谷自由活動,捎帶著領受了偵察北線汽車站的任務,為明天的大城之行做准備。俺收拾得當,她還在床上假寐,叮囑了兩句告別出了門。輕車熟路到馬路對面的早餐排擋吃了一碗肉丸粥,坐上511路20分鐘後就到了汽車南站。北碧府在曼谷西邊133公裡處,去那裡的車 ...

3月21日:曼谷—北碧—曼谷今天准備去北碧府造訪桂河大橋,心裡有事早早就起了床,遠東上次跟團去過了,就在曼谷自由活動,捎帶著領受了偵察北線汽車站的任務,為明天的大城之行做准備。俺收拾得當,她還在床上假寐,叮囑了兩句告別出了門。輕車熟路到馬路對面的早餐排擋吃了一碗肉丸粥,坐上511路20分鐘後就到了汽車南站。北碧府在曼谷西邊133公裡處,去那裡的車也很多,15—20分鐘一趟,票價99銖買票即上車。空調大巴干淨舒適,上車時有工裝整潔彬彬有禮售票員按照票面上的號碼引導座位,開車之後售票員開始服務,每人發純淨水一小瓶。汽車出了曼谷市區,離開了高樓大廈紛紛雜雜的喧鬧都市,心情豁然開朗,窗外的沃野田疇村鎮農舍透著鄉土的親切。汽車中途停靠了幾個路邊站點,2個多小時後進入了泰國西部邊陲的北碧府。下了車兩眼一抹黑,站在車站直發呆不知往哪走,站上的一個制服叔叔過來打招呼,帶我到車站中央的小桌旁去領免費地圖。那是旅游局設定的咨詢點,每一個游客都是他們的服務對像。指點著復印的簡單地圖,所有市區的景點都明確地標識在上面。制服叔叔認真講解著每一處跟桂河大橋有關的景點,並告訴我可以打車前往,連打車的價錢也說得清清楚楚。聽俺說要坐公共汽車,他又熱情地帶著我走出車站,指點著小巴的發車地點。有了地圖心裡有數了,連聲道謝之後,俺就決定邊走邊玩徒步去桂河大橋,反正就有五公裡,這點路對俺來說算不了什麼。出了車站一路北行,鬧市區漸漸被甩在身後,寬闊的馬路上沒有車輛過往,路邊的房舍也沒有高層建築。沐浴著溫暖的春風,披著一身燦爛陽光,走在嫻靜安逸綠樹蔥蘢的通衢大道上,路邊帶院落的小旅館掛著藤蘿植滿花草,一看就讓人挪不動腳直想進去小住幾日,每天賴在充滿小資情調的天台上,歪在藤椅裡發呆曬太陽。走著走著路邊出現一大片墓地,一座座形狀相同的白色墓碑排列在綠地上,這裡就是萬人墓,當年二戰時日軍把抓來的戰俘驅趕到這裡修建桂河大橋,很多死難的遠征軍戰俘就埋葬在這裡。後面那棵濃密的大樹旁聳立著一座高高的墓碑,上面用楷書銘刻著幾個霍然醒目的大字:萬人墓。這些默默無聲的墓碑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的荒蠻和殘酷。萬人墓北邊不遠是精心修葺墓園北碧府戰士墓地,那裡埋葬著近7000名盟軍殉難戰士的遺骸。在墓園白色的大門內,寬闊的草坪的盡頭兀立著肅穆的十字架,一排排黑色大理石墓碑靜臥在兩側鮮花叢中。小草親切地依偎著銘刻著姓名的墓碑,輕輕撫慰著來自遙遠國度的孤魂,鮮花舒展著明媚的花瓣,向蒼天祈禱著世界和平。墓園外面是博物館,裡面陳列著修建死亡鐵路的歷史照片和實物,一張張褪了色的照片是那樣觸目驚心,一件件鏽跡班駁的築路工具浸透了戰俘和勞工的血淚。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占領的東南亞諸國,為了進攻緬甸和印度運送軍隊和補給,他們驅使大批盟國戰俘和民工,加緊修建這條連接緬甸東部戰略鐵路。這條全長415公裡的鐵路穿越緬甸叢林,那裡是荒無人煙的山區,地質狀況和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山勢崎嶇河流湍急。為了戰略的需要,日軍慘無人道驅趕著盟國戰俘和民工日夜搶修,只用了15個月就全線開通。桂河大橋就是這條鐵路上的咽喉,經常遭到盟國飛機的轟炸,很多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戰俘沒有被折磨死,卻死在自己同胞的炸彈下。為了修築這條鐵路,先後有16000盟國戰俘和10萬民工付出了生命,每公路的鐵路線上就有206個亡靈,真是名副其實的死亡鐵路。1945年二戰結束前,美國空軍炸毀了桂河大橋,大戰結束後泰國政府花重金從盟國手中買回了大橋重新修建,成了今天的規模。一座大橋能蜚聲世界,還要歸功於那部獲得七項奧斯卡提名的著名電影《桂河大橋》,是這部電影重現了當年殘酷的戰爭場面,把這頁並不久遠的歷史從故紙堆中重新翻出。出了博物館,腦海裡還印記著那些發黃的老照片,眼前總是浮現著照片上骨瘦嶙峋的戰俘,心裡也跟著備受煎熬。半晌的工夫,才被周圍的綠樹紅花喚醒,天空是那樣湛藍,陽光是那般和煦,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麼美好。是前輩無數的犧牲,才換來了我們在藍天下的自由行走,跟這些死難者相比,我們對眼前的幸福惟有珍惜。從博物館出來已是正午,一路向北順著寬闊的大馬路走著,桂河大橋還遙遙無望,肚子卻呱呱叫了。這裡是郊區,沒有什麼吃飯的地方,走了半天看見一個飯館,裡面冷冷清清沒有一個食客。手搭涼棚向前看,前面沒有一點飯館的跡像,得了,過了這村就沒這店,進去吃吧,萬一後面沒飯館還要後悔揍自己。這裡的主食是米飯,菜都炒好了只有幾樣放在盆裡,幾樣蔬菜涼冰冰的,怎麼看都不想吃,只有那盆豬肉燒油豆腐泡還有點熱乎氣,就吃它吧。老板娘拿出個盤子盛上兩勺米飯,又拿著勺子去盛菜,只見她兩眼緊盯菜盆數著數往下舀,三個豆腐泡,再加一塊豬肉,又舀了半勺湯往米飯上一澆,一份飯就打好了。端著盤子剛坐定,飯館裡的大黃狗就聞著味跟了過來,在腳底下繞了三圈沒看出什麼動靜,干脆兩腿一伸就趴在桌下不動了。本來俺就膽小不如鼠,畏狗更甚虎,為了吃個安穩飯,只好忍痛把那塊僅有的豬肉切下大半打發狗狗。這個菜甜辣的改良泰國口味還不錯,就是分量少了點,幸虧咱有看菜下飯的本事,不管是飯多菜少還是飯少菜多,最後都能同步消滅。從大路下來往右轉,眼看著一輛輛的旅游車往大橋方向駛去,經過一個露天的小型火車博物館,桂河大橋拱型的鋼梁就映入眼簾。橋頭已經成了花園景區,精心養護的草坪,修剪成型的灌木,一片片茵茵綠色醉心又養眼。人們紛紛駐足在橋頭拍照留念,幾個年邁的西方游客神情凝重緩步走向黑色的鋼鐵骨架,像是專程到這裡憑吊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今天這座11架鋼梁構成的大橋,雖然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座簡陋的木橋,可是從它的鋼鐵骨架裡依然流露著戰爭的痕跡。迎面開來觀光列車,敞開的車廂裡坐著春風滿面的游客,身穿制服的調度員手揮小旗向橋上拍照的人們作著安全警示。去年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全球盛典余溫還在,桂河大橋也成了旅游熱點。踏著腳下熾熱的鐵板走過300多米的橋面,對岸樹林裡是一片簡陋的茅棚,一河之隔那邊都是緬甸人在經營的旅游紀念品。最讓人觸目驚心的是河邊那座簡單的華軍碑,是遠征軍的後人集資而建,由於財力有限,這座林蔭下的白色小碑太小也太簡樸,不注意的話從旁邊經過肯定看不見。跟咱們死於南亞和桂河大橋的十多萬遠征軍將士來比,簡直讓人心酸。從小受到的教育就不知道國民黨也在抗戰,更不知道還有遠征軍浴血南亞,90年到雲南騰衝出差,看到松山大戰遺址,才對遠征軍有所耳聞。如今這段歷史已經被正視,可是有誰去出錢出力修建永久性的紀念碑呢。眼見得戰後各國紛紛在桂河大橋周圍修建紀念性建築,唯有我遠征軍都了孤魂野鬼,十萬英靈沒有一碑一文。站在桂河橋下,目睹著靜靜流淌的河水,心潮難以平靜。今天的桂河周圍已經成了著名的旅游勝地,河岸是精心養護的綠地花園,河面上飄蕩著竹筏游船,在人們享受和平的時刻,難道就不應該想起中華兒女曾經的苦難?人是最健忘的動物,歷史是需要提醒的,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忘了60年前的遠征軍,那桂河上經常被人提起的就只能是日本人、英國人、澳大利亞人……從清冷荒蕪的河對岸回來,仿佛經歷了兩個世界,戰爭博物館就坐落在這邊的繁華的建築群中。進門處陳列著一個油漆剝落鏽跡斑斑的火車頭,那是當年日軍通過桂河大橋的第一個火車頭。館中陳列了二戰時期的武器彈藥和軍用品,日軍的摩托車、汽車,最珍貴的是牆上那些黑白照片,記錄了當年修建桂河大橋殘酷的場景。展館中靜悄悄的游客稀少,一個多小時之中只來了兩個日本青年,或許是日本人更重視歷史,走到哪裡都不忘憑吊他們的先輩。站在樓上的大平台上眺望桂河,有棕櫚搖曳清風拂面,思緒也跟著遠處的河水緩緩流淌。歷史像過電影般在腦海裡一幕幕掠過,不時定格在一個鮮明的畫面,追憶往事總是讓人唏噓感嘆,慶幸自己命好生在和平年代。轉眼間日頭西沉,乘坐旅游車來的大批游客也逐漸離去,小街上的珠寶紀念品店鋪門口還站著伙計,殷勤地招呼著零星游人。走上大路乘上小卡車改裝成的公共汽車,7銖錢回到車站,趕上5點20那班車,7點多回到曼谷,上了511路車,8點剛過就到了家。一進門遠東正在屋裡來回亂轉悠,說人要是再不回來就要去報警。洗涮干淨盤腿上床,看完照片聽我講完一天的經歷,遠東就開始彙報工作。這一天她的主要是想找玫瑰花園,結果沒找到,還在街上被一個泰國男人糾纏,結果破費了20銖總算把人打發了。偵察北線車站的任務完成了,找書店老板問到了該乘幾路車,對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十分不屑,要是按照俺的行為方式,肯定會問完了線路再去親自跑一趟。



(萬人墓)



(盟國戰俘墓地)



(橋上觀光火車開過來了)



(從河對岸看桂河大橋)



(遠征軍後代募捐集資修建的紀念碑)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