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點20分經過休寧縣城,14點50分到達了西遞。我曾於1999年來過西遞,它那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所以對婺源的古建築有點不以為然。在西遞先後參觀了瑞玉庭、桃李園、西園、履福堂、敬愛堂、大夫第等建築。其中桃李園的構思彰顯為人師表的藝術創意,樓上木雕扶欄板權作小姐相親孔洞,供小姐偷偷觀看來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選到如意郎君。在西園內有一塊最早的西遞石碑。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一幢臨街亭閣式建築據導游說是舊時小姐擇婿拋繡球所在。
縱觀西遞古建築,木雕磚雕石雕比比皆是,雕刻內容無不充滿著美好的願望,如雕刻雀、鹿、蜂、猴寓意主人家爵、祿、封、侯。經商之人想發財,做官之人想高升,讀書之人想高中,有兒有女之人更希望子孫滿堂……這麼多的願望,把個屋子塞的滿滿當當。徽州傳統建築還有一特點就是小窗。遠望去白色的牆上只開了很小的窗。在徽商眼裡,開小窗的意思就是聚財,同時徽商長期在外生意,家中只有老少婦女,所以開小窗就顯得很安全。好些小窗設計成樹葉的形狀,寓意葉落歸根,真是獨具匠心。
16點10分離開西遞,16點30分趕到宏村,掠過南湖書院,就直接趕往承志堂,因為景區導游說,承志堂在土改時被收歸國有一直至今,沒有住戶所以晚上沒燈,要趕在天黑前參觀完。承志堂有著美綸美奐的木雕。木雕的內容大體相同,不外乎鼓勵子孫出商入仕,光耀門楣,或者是禮義孝廉等封建道德修養的內容,還有關於吉祥子孫的祈禱。人們把對於生活的向往凝固在那些精美的木雕之中。據導游說,文革期間村人為了保護木雕,曾經用黃泥覆蓋了整個畫面,在上面寫上標語口號,可惜的是,雖然這些木雕在文革期間沒有被損害,但在文革結束後,人們在清洗木雕之初,用小刀鏟除黃泥,同時也損害了一些雕刻,後來改用清水衝洗,才使得這些精美的木雕基本保全下來。承志堂被譽為“民間故宮”,可見其在古民居中的地位不同一般。接下來印像較深的古民居還有樹人堂,千篇一律的不說了,樹人堂的天花板上描繪了眾多圖案,雖然歷經歲月的磨礪,但彩色的花紋依然清晰可見。
如果說西遞以宅取勝,那麼宏村則以水見長,站在宏村的一窪池塘邊上,對岸一片高低錯落的馬頭牆,濃濃的黑、灰灰的白,上了中國郵票圖案的不就是它嗎?眾多畫家畫板上描繪的不正是它嗎?不少人夢裡縈繞著的不也是它嗎?徽派建築的精髓在這兩個村得以充分地彰顯。但是另一方面,西遞宏村的票價也高得離譜,竟然要80元一張,看來徽商的後裔們是深得其祖宗的精髓。
17點30分離開宏村去屯溪住宿,18點50分到達屯溪,晚飯後去老街逛了一個小時回賓館休息。
D3.
早上7點40分離開屯溪,8點20分到達位於黃山市徽州區北部的呈坎村,先看了村裡幾幢老宅,其中有幢叫燕翼堂的明代建築,為三層樓建築,倒也比較少見。另有一處老宅是村裡的一家據說清代就開始經營的理發店,廳堂裡的一把木制理發專用椅據導游說是一百多年前從德國進口的,坐上去一試,雖然搖搖晃晃,卻還能升降轉動自如。
村前的溪河上有一座元代建造的“環秀橋”,是兩條平行的石礅架起來的無拱平橋,上面還有一個木梁小亭。河對岸牆上有一塊醒目的小石碑,上面刻著“公禁河魚”四個字,據導游介紹為清代所刻,也就是說,為了保持古村落的自然環境,在清代村裡就禁止在河裡捕魚。
接著來到了號稱“江南第一祠”羅東舒祠,該祠規模宏大、建築精湛被譽為“國之瑰寶”,祠中的“彝倫攸敘”匾長6.5米,寬2.5米,有天下第一匾之稱。寶綸閣是整個祠堂的精華部分,石欄板上飾有花草、幾何圖案浮雕。三道台階扶欄的柱頭上均飾以浮雕石獅。台階上十根內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十幾根圓柱立其後,架起縱橫交錯的月梁。橫梁上各式各樣的彩繪圖案優美、色彩絢麗,眾人手舉相機仰頭一陣狂拍。
9點45分離開呈坎後前往歙縣,10點05分到達棠樾。棠樾以七座牌坊聲名遠揚,但我對牌坊有一種隱隱的心理障礙,可能是受貞節牌坊先入為主的影響,看到牌坊就有一種凄涼哀怨的情愫。其實貞節牌坊只是牌坊中的一種。
看完了牌坊群後來到旁邊的兩座祠堂,一座稱為敦本堂,即男祠。另一座稱為清懿堂,即女祠。據說這是全國唯一的女祠堂。原來,女祠清懿堂建於清代嘉慶年間,明清時鮑氏家族貞節烈女竟達到59人,她們為徽商的輝煌功績作出了犧牲和貢獻。為嘉獎這些貞烈的鮑氏婦女,破例為其建祠堂、立牌匾以流芳百世。不過這兩座祠堂的規模小多了。
10點整離開棠樾,11點15分到達歙縣縣城參觀許國石坊,許國石坊與別處的牌坊皆不同,它是四坊架連,八腳並立,俗稱“八腳牌坊”,立在城中頗有點氣勢,但說是 “東方的凱旋門”則又有些誇大其詞。這次一路走來,對景點的贊譽之詞不絕於耳,“中國最美的……”、“江南第一……”、“東方……”、“……藝術寶庫”,然後就等著游客掏錢吧。
11點45分離開歙縣趕往績溪縣城吃午飯,13點啟程13點20分到達龍川。龍川胡氏宗祠享有“木雕藝術博物館”的美譽。其正廳兩側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別具一格。兩側各十扇落地窗門上鐫刻著以荷花為主體的圖案,花形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綻;有的亭亭玉立,隨風招展,有的平鋪水面,舒展如畫,無一雷同。花中有物,物中有景。把整個荷花群描繪得生動逼真,妙趣橫生。如此眾多的荷花孕育著和諧社會的美好理想,是古人的先知先蔔抑或是後人的靈感相同,使得普天下一片和諧之聲。
從龍川出來正好是14點整,14點50分在績溪上高速,15點30分過昱嶺關,同樣在龍崗和嘉興停車休息兩次,17點30分到達莘莊,回到了離別三天的上海。
三天的游程結束了,三天跑了十三個景點,看著清一色的徽派古民居,自然而然產生了審美疲勞,故而匆匆趕寫游記並為照片題名以抓住日漸模糊的記憶。
就在本游記完稿之時,偶見一篇文章,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提交了一份議案,名為:“關於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成立徽州地級市的提案”。此提案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人文角度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誰願意把兩個“偉人故居”的金娃娃拱手奉還,更何況徽州人連自家老祖宗的姓氏都給改了卻還要把送出去的孩子改成祖宗的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2007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