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徽州、績溪三日自助游(婺源篇)

作者: weishuhong

導讀三八期間進行了古徽州三日游,游跡遍及古徽州一府六縣的婺源、黟縣、徽州、歙縣和績溪(首末兩處現屬江西上饒和安徽宣城管轄)。整個游程全以探訪徽州古村落人文景觀為視點,無一處自然景觀,真可謂是從一而終啊。 D.1. 3月8日上午7點從市中心出車,經滬杭高速一路暢行,九點半後轉入剛通車不久的杭徽高速,高速路上車輛稀少,放眼望去只有一、二輛汽車相伴而行 ...

三八期間進行了古徽州三日游,游跡遍及古徽州一府六縣的婺源、黟縣、徽州、歙縣和績溪(首末兩處現屬江西上饒和安徽宣城管轄)。整個游程全以探訪徽州古村落人文景觀為視點,無一處自然景觀,真可謂是從一而終啊。

D.1.

3月8日上午7點從市中心出車,經滬杭高速一路暢行,九點半後轉入剛通車不久的杭徽高速,高速路上車輛稀少,放眼望去只有一、二輛汽車相伴而行。但不可思議的是如此高等級的道路竟然限速80碼,以致只得放慢車速緩緩而行。擔心不是多余的,在昱嶺關將出浙江段時,罰款者恭候在收費口,一些車輛停靠在路邊為國庫和他人的獎金作貢獻。暗自慶幸我等循規蹈矩的車輛順利通過的同時,不免對如此限速用意心生疑竇。過了昱嶺關就進入安徽境內,同樣是80碼的限速,12點30分到達屯溪,加上在嘉興和龍崗兩次停車休息總共耗時五個半小時。

屯溪是黃山市的市府所在地,若要到黃山腳下還有70公裡的山路。在此我為黃山作一次地名解說員:黃山有三個地理概念,一是黃山風景區,二是黃山風景區所在的區叫黃山區,三是黃山區所在的市叫黃山市,以後是否有可能將黃山市所在的省改稱黃山省,那就要看黃山人民的努力了。在屯溪簡單的吃了午飯後,驅車南下,經休寧過五城,進入江西境內後不久便到了本次出行的第一個景點:婺源縣江灣,此時已是下午14點30分。

江灣這個村落真可謂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祠堂是新建的,戲台是新建的,號稱江灣最為宏偉的古建築的一府六院竟然是一處殘垣斷壁的遺址。僅有的敦崇堂和三省堂沒有一棟是完整的建築。沒有幾棟拿得出手的老建築供人參觀,就把一棟沾過現代龍光的農村平房充作景點,如此“古”村落竟然還賣50元門票,列婺源所有古村落之首,簡直是借龍手搶錢。好不容易找到一間稱作滕家老屋的古民居,砌牆的青磚上留著清晰的滕字,據導游介紹,滕家本姓藤,遷此建屋時風水先生說對門家姓江,江中的水克藤中的草,建議改藤為滕,藤姓主人聽從了建議,所以就留下了這些滕字磚。不料江克藤的預言最終應驗,這間房屋也被江姓買下,神乎?天意乎?

離開江灣,前往相隔不遠的曉起,15點40分到達,曉起的古民居同樣與想像差去甚遠,只有繼序堂大門的精致的磚雕消耗了一丁點內存。但是曉起的古樟樹在婺源的古村落中卻是獨一無二的,走進曉起一片綠郁蔥蔥,空氣中有一股樟木香,其中一顆千年古障枝繁葉茂,隨行的女士們手拉著手須六七人方能圍攏。漫步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眾多的商鋪在賣號稱是樟木制作的小圓凳,雖其價格不菲,但真假與否就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偶見一村民把淺碗口般粗的樟樹殘枝現鋸現賣,我禁不起香氣誘惑花兩元錢買了兩片。曉起的樟樹之所以有如此規模,除了村民祖傳的愛樹意識,聽導游介紹還與他們的村俗有關,曉起人一出生,其家人必種一株樟樹伴其成長,女孩到了出嫁時就用這棵樹的木材做嫁妝,男孩的樹則伴其終身。據說村後有一條田間小路直達上曉起,我們由於時間關系就沒有去,直接趕往李坑。

16點45分來到了李坑,這才似乎感覺到有點“中國最美的鄉村”的韻味,村口一條蜿蜒的溪水旁綻放著一片黃色的油菜花,漫步在花間的田埂上,都市的繁雜喧囂頓時消失在這靜謐的鄉村田野。進得村來,只見山澗溪水潺潺進入小村後流淌過各家各戶的門前,頗有點麗江四方街神韻。登上村後的一個小山坡,眼前盡顯一片黛瓦粉牆,溪水融古宅、村舍倚翠坡,整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山水畫。入村後拜訪了大夫第,進門是一天井,可直接采光,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內傾斜,這樣天上的雨水就可引入自家的院內,故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說。空蕩蕩的天井裡,一口原本用於老宅滅火的大水缸內置一只小缸,扔一元硬幣通過漫溢的大水缸進入小水缸,缸底散落著硬幣,看來願者上鉤的還是大有人在。正廳很大,顯出大夫第的氣魄,導游介紹說二樓那天井的屋檐,是一個回廊似的樓閣,這是古時小姐偷窺求媒者的地方。老宅中春藹堂內古色古香、雕龍描鳳、工藝精美的太師椅還保存完好無損,老夫一時興起坐上太師椅,端起水煙壺仿古人模樣擺了個POSE,倒也煞有介事。出了春藹堂來到了李知誠的魚塘屋,其後院有棵八百年的紫薇樹,樹干已經鏤空,但依然枝繁葉茂,導游用手輕撓樹皮,全樹的枝葉會像癢癢似地擺晃。樹旁有一方水池,水源來自山間小溪,導游說朱熹贊美家鄉婺源的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靈感就如同眼前的水池,暫且就信了吧。一簇簇荷包鯉魚靜靜的潛在池中一偶,似一朵朵紅紅的水中花,忽而魚兒悠悠擺動,一幅凝固的畫活了起來,平添了幾分靈氣。17點45分離開了李坑,結束了徽州之行的第一天游程。晚上住在紫陽鎮,晚餐後逛了一圈步行街回房休息,一夜無話。

D2.

3月9日上午7點20分離開賓館前往思溪,7點50分到達思溪,村前一條溪流,溪的對岸,是一排粉壁黛瓦馬頭牆的古宅。牆面上灰白斑駁,很有些潑墨山水畫的味道。在通往思溪村村口的河上有一座已經有五百多年歷史的古樸的廊橋------通濟橋,橋體方棱方角,上部有木椽青瓦結頂,廊內兩側設有橋欄靠凳。橋上的中間有一根六角形的石柱,上面鐫刻著佛像,並有大清嘉慶三年的字樣,回來查了資料,得知叫如來佛柱,是思溪水口的鎮物。按風水的理論,思溪的西面山的高度不夠,要在村的西南角,建塔或者修廟。思溪人在村口的門戶上,安排一個鎮物,說的是:“村裡的靈氣不要外瀉,村外的邪氣不要進來”。進了村先來到敬序堂。精美的雕梁畫棟,由於文革的破四舊,被鑿得慘不忍睹。然後來到在古民居中不多見的清代銀庫屋,銀庫的後堂到廚房的牆壁全是用厚大的青石塊築成,以防止竊賊挖鑿。接著參觀“承志堂”,其旁有一間“百壽花廳”,精美的木雕“百壽圖”就雕刻在十扇隔扇門的鎖腰板上,每扇門上面分別刻著 8至12個形態不同的篆體壽字,一共96個,堪稱木雕精品。

8點55分離開思溪,開車十分鐘就到了延村。進村後先來到余慶堂。徽派住宅的後天井一般都放置一口“鎮宅缸”,主要用於防火。余慶堂後院的宅缸是用整塊石頭鑿成,據導游說缸內的水能預測氣候變化,即陰天水會渾濁,晴天則清澈透明。接著又來到了訓經堂,此房有一扇關不攏的大門,兩扇門板前後叢疊一條,據說以此激勵後人刻苦讀書,待將來步入仕途後,才能請工匠刨平使門可以關閉。村中還有一口道光甲午年的水井,破碎的井圈盡顯滄桑本色,井邊一條可愛的小白犬在調皮地玩耍,歲月在這裡被凝固了,好像有無數先人的眼神穿透歲月而來,靜靜地俯視眾生,一時間只覺得茫然無措,心生肅穆。延村還有一處穿堂入室景觀,宅與宅之間有穿堂相連,穿堂上亦有檐宇相遮,下雨天串門入戶而衣衫不濕。但總的來說延村老宅不大,散落在村中也很不成氣候,如果不是與思溪捆綁在一起賣聯票,不去也罷。

9點40分離開延村10點整到達清華彩虹橋,彩虹橋號稱中國最美的廊橋,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運鹽就是過的這座橋。橋邊的石蹬步不錯,有點意思,橋另一側的鄉村風光也很迷人。有道是圖片永遠沒有眼見的真實;而眼見的永遠沒有圖片美麗。自打電影“廊橋遺夢”上映,有多少人染上了廊橋情結,現實中的廊橋是景,影片中的廊橋是情,情景交融方才能產生莫名的美感,彩虹橋確實很美,但前面能否加個最字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了。

10點30分離開彩虹橋趕往下一個目的地,11點15分到達汪口村,其處於山水環抱之間,明淨如練的河水在村前呈“U”形彎曲,形成一個三面環水的半島,汪口的旅游宣傳照拍攝的就是此處景像,但走在河邊我卻感受不到如此畫面。在汪口我們就參觀了一個景點“俞氏宗祠”,其坐落在河邊,這座祠堂非常精致,以細膩的木雕工藝見長,梁枋、鬥拱、檐椽處處巧琢雕飾,布滿各種圖案,人魚鳥獸仿佛呼之欲出,山水花果無不形態逼真,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雕刻藝術寶庫”。我注意到祠堂門口的一對門當是用整塊木料雕制而成,而別處祠堂老宅絕大多數是用石料鑿成的,建造者是為了整體效果還是另有用意就不得而知了。11點45分結束了汪口的匆匆之行,趕往江灣鎮午餐。

午餐後12點40分驅車離開了散發著悠古之情的婺源前往安徽黟縣,汽車在蜿蜒的山路上伴著溪流前行,不時有片片金黃的油菜花掠過窗外,這真是美麗的風景在途中。告別婺源,也告別了婺源的紅、綠、黑、白四色。紅指荷包紅魚;綠指婺源;黑指龍尾硯;白指江灣雪梨。(下轉徽州篇)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