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麗江的日子初識麗江
坐在從麗江機場往古城的出租車上,我呆呆地望著窗外宜人的風光。在高原透明的陽光下,天和人的距離好像特別近,那一片純淨輕透的藍溫柔地覆蓋著大地,一朵朵低垂的白雲仿佛觸手可及,雲霧矮矮地浸在遠山的半山腰上,氤氳的雲氣遮蔽了整個山頭。撲面而來的風純淨清涼,窗外儼然的房舍、平曠的田野、悠閑的牛羊、帶笑的向日葵在我們眼前一一掠過。痴痴地端詳那一片透明的藍,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有人會對它如此地眷戀和推崇了!
司機把我們載到了古城邊上的木老爺客棧。由於這次是兩個人出來,所以旅游功課做得比哪一次都詳盡,我們決定不聽司機的,背著兩個沉重的大包就和同我們一道包車來古城的一對年輕夫婦一起向大石橋進發了。走在凹凸不平的五花石板路上,打量著這座已經被無數人向往和描述過的麗江古城,路上三三兩兩的游人擦肩而過,連綿於路兩旁的紅漆班駁的木房子幾乎全都是商鋪,賣扎染的、賣木盤的、賣風鈴的……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和紀念品應有盡有,鋪子裡坐著的是後來被小敏稱之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悠然自得的店鋪老板。古城不大,一路打聽之下很快我們就找到了大石橋和橋邊的花馬國客棧。客棧裡的那位小哥不緊不慢地招呼我們這幾個要看房間的客人,卻找來找去怎麼樣也找不到房門鑰匙,讓我們不由得慨嘆真是“生意唔憂做”!這裡二樓的走廊上擺著好些桌椅,坐在舒適的椅子上憑欄望去,可以看到樓下清澈而湍急的水流,水邊木制花壇裡盛放的鮮花,對面街上一間間別致的商鋪和pub,還有彎彎的大石橋和橋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同來的陳氏夫婦很喜歡這裡,於是我們也暫時放棄了再看看其它客棧的念頭,一起在這裡住下了。
大石橋位於古城的中心地帶,真的是去哪兒都方便。傍晚出門遛達了一下,沿著流水是一溜的餐廳,串串的紅燈籠點綴著門庭,在水邊一字排開的木桌子都鋪著雅致的花格子桌布,在柳蔭、鮮花和流水的環抱之中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情啊!
麗江的中秋之夜
這天是國慶假期的第一天,又是中秋節,街上的游人比往常多了一點,但並沒有我們當初想像中那麼可怕。梳洗完畢後我們直奔在中甸就朝思暮想的黃豆面,雖然天色尚早,但大石橋小吃外面已經坐滿了人。一眼撇見老板娘站在門口,連忙跑去問她還有沒有位置。老板娘指著流水邊的最後一級台階問,那裡可以嗎?嘩!太棒了!那是最接近流水的地方,剛好可以放得下一張兩個人的小桌子,我們忙不迭地點頭。坐在這個位子上的我們,惹來無數艷羨的目光,在小敏回去拿相機的當兒,竟然還有人來借我們的位子照相,這天晚上我們結帳後也以被人“趕”走而告終,足可見這裡受歡迎的程度!
入夜後流水與華燈相輝映的古城開始了她如夢的繁華,我們來到了聞名遐爾的酒吧一條街。熱鬧非凡的pub、如鯽的游人、必不可少的柳蔭和流水、深藍色的大理扎染桌布、典雅的宮燈,還有柔和燈光下那一張張生動的笑臉,讓人不知不覺地就醉倒在這裡。水邊已經坐得滿滿的,我們一邊走一邊火眼金睛地尋覓位子。還沒走到一半的時候剛好看見身邊的“小巴黎”有一桌客人離開,慣性向前走了兩三步後我和小敏交換了一個眼神,不妥!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店了!我們連忙轉身去吃“回頭草”。事後證明我們這個選擇非常明智,不用說我們又得到了許多艷羨的目光,後來居然又有游客想“趕”我們走,而這回我們是再沒有那麼好風度了!我們喝著淡淡的大理啤酒,吃著應節的田螺,聊著天,調侃著路上所見的趣事,不時笑得前仰後合。說累了的時候,我就低頭寫我的游記,小敏發著呆,托著香腮看一盞盞河燈逐水流過。一個老外殷勤地兩次為我們點上高高的紅燭,雖然我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頭頂的燈足夠亮,但我們還是很有禮貌地對他說“Thank you!”。
透過柳蔭抬頭仰望天空,空中濃雲密布,見不到又大又圓的月亮,只有明月穿雲過霧的淡淡光華映在灰黑的蒼穹上,那淡淡的光暈就像我們淡淡的鄉情。我在心底裡輕誦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不能與家人和好友千裡共嬋娟了,我們只有憑電話和短信千裡寄相思。當我們舉杯邀月、把酒談心得正歡的時候,遠遠的看見那個賣地圖的中年人匆匆地走過來,我倆皆不好意思地別過臉。“要地圖嗎?啊?怎麼又是你們!”,哈哈哈哈……怎麼又是你!一個扎著花頭巾、面容清秀、打扮前衛的少女來到我面前輕輕地問我要不要地圖,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我原本平靜快樂的心變得有點茫然。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見到她了,她肯定比我還小!她應該不是本地人,她是誰?她還在讀書嗎?她有固定的工作嗎?她為什麼會在這裡賣地圖?她有為自己的將來打算過嗎?這些問題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我也不知道是該為她感到擔心,還是該為自己感到悲哀!麗江,多少人為你的魅力所傾倒,多少人倦戀在你的懷裡久久不願離去,然而對於我們這種放不下心中牽絆的凡夫俗子來說,這是多麼奢侈的一種幸福啊!
愛在麗江的日子
在麗江我們前後住了近一星期,在這些令人懷念的日子裡,我們幾乎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到大石橋小吃店去吃著名的麗江第一面——黃豆面。我們喜歡悠哉悠哉地邊吃邊看看流水,看看行人,大口大口地呼吸新鮮空氣,美味的黃豆面陪伴我們渡過了好多個細雨霏霏的清晨和黃昏。
在大石橋的流水邊我們看到過中央電視台的人來拍片子,我們也看到過一批又一批背著專業攝影器材、支著三角架的攝影人士在水邊拍照。曾經有這麼一群所謂的專業攝影人士,讓一位穿著苗族服裝的女游客作秀地在木橋上走來走去,還大聲吆喝讓岸邊的游客走開。對此等行徑我倆非常不屑,嗟!麗江是你的呀?!中央電視台的人尚且很有禮貌地“請”別的游客暫時讓一讓,他們又怎麼能這樣粗暴地趕走別人呢!這樣的素質修養,這樣的矯揉造作,即便有再好的攝影器材,我也不相信能拍出什麼好照片來!在大石橋的流水邊我們還多次見到那個一邊遛狗,一邊賣《行走麗江》手繪地圖的中年人。這個令人印像深刻的中年人總是一邊和客人聊天,一邊介紹著地圖上的內容,那種悠閑的態度讓人覺得他僅僅是在享受生活,而不是在維持生計。
閑來無事我們愛在古城裡游蕩,到小巷的縱深處探訪那些有名的民居客棧。越往深處游人就越少,路上非常寧靜,路旁的房子比中心區的破舊一些,但卻顯得更為真實。而那些陽台上、院子裡,在燦爛的陽光下靜靜開放的鮮花常常令我們眼前一亮。我們發現這裡幾乎每一家都種滿了一院的鮮花,幾乎每一戶的鮮花都開得異常的絢爛。“勞動像蜜蜂,生活像蝴蝶”,納西族真是一個懂得生活的民族!每次當我們經過木府前面那個寫著“天雨流芳”的牌坊時,我都會忍不住讀出牌坊上的字。從網上得知“天雨流芳”是納西語的漢譯,其原意是“去讀書吧”,的確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頂級譯作,每每讀來都讓人有一種唇齒流芳、回味悠長的感覺!不過我還是覺得如果按其原意來說,將“雨”改為“語”會更貼切一些。
自晚上泡吧之後我們都愛上了深藍色的大理扎染桌布,我們不斷地在古城裡尋覓“心頭好”,“幫襯”坐在橋頭的納西阿媽買香包。納西阿媽不大會說漢語,只是笑,一直地笑,那種洋溢著融融暖意的慈祥笑容,讓人覺得好溫暖。好心情的小敏送了一條扎染頭巾給我,於是我就每天系著它在古城裡晃來晃去,十足一個游客的樣子。雖然有人遣責游客破壞了麗江的寧靜,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如果沒有游人,麗江古城可能不會像今天這樣美麗,如果沒有旅游業,麗江人可能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悠游。雖然我們在石板路上游蕩的時候愛看鮮花流水、愛看古樸的民居、愛看古老的石橋、愛看精致的工藝品和穿著披星帶月、背著雙手在路上慢慢踱步的納西阿媽,但我們同樣也愛看路上的游人,形形色色的游人是古城裡最亮麗的風景之一。美麗的麗江,充滿人文氣息的麗江,也許我不能增添你的美麗,但我保證決不減損你一分一毫的美!願大家的麗江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