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飛兩翼

作者: nj老菜

導讀與師嫣分手,一人前往心儀已久的鳳凰。從懷化坐火車到吉首,再轉班車到鳳凰。車到鳳凰,首先撲入眼簾的是沱江和兩岸的吊腳樓,車從大橋經過,看著下方的城區,層疊的屋頂黑壓壓的鋪展了一城。來之前師嫣已經幫我約定了沱江邊的住處,所以下車就直接前往。在東門外的客棧一條街上找到了江邊客棧,曾老板給我二樓的臨河房間,真好。搬把小竹椅坐在陽台上,給諸 ...

與師嫣分手,一人前往心儀已久的鳳凰。從懷化坐火車到吉首,再轉班車到鳳凰。車到鳳凰,首先撲入眼簾的是沱江和兩岸的吊腳樓,車從大橋經過,看著下方的城區,層疊的屋頂黑壓壓的鋪展了一城。來之前師嫣已經幫我約定了沱江邊的住處,所以下車就直接前往。在東門外的客棧一條街上找到了江邊客棧,曾老板給我二樓的臨河房間,真好。搬把小竹椅坐在陽台上,給諸位友人們發出短信。“到了鳳凰,

坐在客棧二樓臨河的小陽台上。

太陽的余輝,

照耀著沱江對岸的吊腳樓,

泛出一派金。

喝口茶,

慵懶地靠在竹椅上,

什麼也不想,

聽著水聲一片。”

一、閑散鳳凰出門前在網上約了北京的阿生,在鳳凰見。小伙子挺活泛,在網上與這裡的幾個當地人熟悉了,在鳳凰的幾天裡,就常常與他們來來往往,熱鬧一番。我的老毛病又犯了,連續幾天去醫院掛水,正好可以在鳳凰多待幾天,休閑一回。於是,我只是在每天的一早一晚,去江邊走走,看清晨的霧氣朦朧,看傍晚的余暉染色;或者到街巷裡轉轉,看石板路的清寂,看居民的本色生活。當游客們蜂擁在街上江邊時,我就在醫院看藥水一滴滴注入血管,或者去阿生相熟的“鳳凰歇腳地”聊天,那是江邊一間小小的門面,賣些奇奇怪怪的各種工藝品和女孩子們喜歡的珠珠串串。在我閑散的游走間,經常看到些自以為有趣的事,一一道來如下。烤火是湘西居民的傳統習慣,可是新建房屋的裝修卻容不得煙熏火燎。於是,我住的這條街上,在幾家門前的城牆根下,一到傍晚,就會燃起堆堆炭火,圍起家人來重溫傳統的習俗,讓煙黑在紅石砌的城牆上塗出一片。城牆根下燃火塘,有趣。在一家的門裡,在廳堂新鋪的地磚上,也鑿出了一個方坑,裡面燃著炭火,老奶奶十分恰意的眯著眼,靠在竹椅上享受她的溫暖。瓷磚地面鑿火塘,有趣。

鳳凰的周圍有許多苗族寨子,現在都搞起了旅游。為了吸引游客,便在鳳凰造起了聲勢,街旁立著兩面鼓,幾個苗女和小伙在擂鼓。看他們身段搖動,將鼓槌上下翻飛,只見彩帶飄揚,引得聲響“咚咚”震耳,真是載鼓載舞,聲情並茂。苗寨苗鼓街頭舞,有趣。

沱江裡有一群大鵝,白羽紅冠,天天在水裡嬉游,引得許多游客觀看,給沱江添了一片亮色。特別是它們每日回家時,先是在堤壩上猶豫得擠成一團,待其中一只不幸被擠落下水後,才一只只噗通通的從堤壩上跳下,排成一列白色艦隊,游弋而去。沱水白鵝成景觀,有趣。

每日清晨,當街頭冷清無人,當霧氣江面飄飄,可以見到在沱江上有數只小舟,一人一篙劃動,水聲伴著舟影,有種靜謐的情調。不過,這些小舟卻是用來打撈那些漂浮在水面的污物。一葉扁舟撈垃圾,有趣。鳳凰城裡的游覽項目挺多,有許多名人的故居,可以去看他們以往的風采;有古老的建築,可以去感受歷史的滄桑;有民俗的廟祠,可以去領略當地的民風;有南華山的青翠,可以登高俯視城郭一片;有沱江的泛舟,可以隨波細數吊腳只只。

可是我沒去這些地方,除了在江邊和街巷晃悠外,只去拜望了沈從文先生的墓地。沿江邊路,慢慢走去,再從聽濤山的小徑曲折向上,在半山的一處,就是先生的骨灰安放地。這時山上無人,周圍綠蔭環繞,靜寂無聲,一塊五色花石矗立,幾株植物陪伴。花石正面是先生的語句,背面是挽聯,挽聯四句“不折不從,星鬥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每句末字連起來就是“從文讓人”,也許題聯者認為這四字可以代表先生的一生。

先生給我們留下來許多的文字和故事,他本應有更多的作品,但時政大潮將筆卷走,迫得先生另行改事。聯想起許多文學大師,他們的傳世之作皆出於那個年代之前,而後就只有名氣,卻無作品了。上山的路旁立著一碑,“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先生回到了故鄉。現在先生的書在故鄉也多了起來,游客們因為鳳凰而記起了先生,也會有更多的人來看望先生的。二、南長城與黃絲橋從鳳凰往正西,一般來說,有兩個可看之處,一是南長城,一是黃絲橋古城。黃絲橋的古城保存得較好,還值得去看看。而現在接待游客的南長城是在原遺跡的基礎上新建的人造景觀,我和阿生決定對它不屑一顧,改去就在它附近的拉毫石板寨。現在的寨子不花錢可就難進了,在鳳凰附近名氣大點的寨子就要60或80元門票。在拉毫寨的入口,我們也見到了售票處,可是沒人,那就順勢進來,沿著石板壘的上坡路走去。這寨子的房屋大多是石塊砌起,有的屋頂也是石片當瓦鋪成。而由石塊壘起的南長城遺跡也從寨子穿過,然後與那新建的長城連上。

我們走了一段,有一女子追上,要我們買票,原來她就是售票員。說了一氣,侃成10元(原價20),並且她還給我們當了導游,引導我們在寨子裡上下走了一圈。寨子裡南長城的遺跡不少,就在導游的家旁邊,堆著一個草垛子,而在草垛子的下面,就是原先的烽火台,片石壘的方形台基還很清楚。還有一處,上面是新砌的城牆垛口,而下部卻是從前的遺跡。真不知道為何要將遺跡復原,也許喜新厭舊是通病。不過,花40元去看那新的假南長城,還不如用20元去拉毫石板寨。既能看石板寨,又能看舊的真南長城。不過,如果你也有喜新厭舊的通病,就還是花40元吧。

黃絲橋古城是從前屯兵的兵營所在,保存有完整的城牆和城樓,類似的古城堡現在是不多了。在買門票時,遇見了我從來沒有見過的奇事。在南門,有靠在一起的兩處在賣門票,一是賣只能上城牆而不能進古城的,這是官方某公司;另一是賣只能進古城而不能上城牆的,這是由居住在城裡的地方組織。這可有點繞人,也就是說,要麼在上要麼在下,反正都是20元。

我們選擇了“在下”,理由是:城裡的面積比城牆上的大。然後就有一半大小孩充當導游,帶我們入城游覽。後來發現,雖然只有南門售票,但其它城門均有老人看守,防止逃票。其實老鄉們在發現城牆上無官方人員時,也會帶你悄悄地上城牆走一小段,這倒像雙方在進行游擊戰,當然是人民戰爭取得了上風,使得官方的“在上”沒什麼生意。

三、腊爾山的喜宴與禾庫趕集在鄉下總是要趕集的,而集鎮就是趕集的所在地,往往不同的集鎮趕集的日期不一樣,都以農歷為准。趕集時,鄉親們帶上自家的農副產品去賣,換回些過日子需要的東東,還可以順便走走親戚,看看朋友。當年的我,也曾走上十幾裡路去公社趕集,不過現在只記得熱鬧擁擠和口袋裡沒錢了。

鳳凰的周圍有許多集鎮,當然也是有集市的,只不過要算好時間去哪一個集鎮。我與阿生打聽得好,准備從鳳凰去禾庫趕集。早晨上車,不一會就開上彎彎曲曲的山路了。途中有座烏巢河大橋,這橋號稱“天下第一大石橋”,全石料砌築,一拱跨越120米,凌越山溝,很有一副氣勢。

車子到了腊爾山,要換車去禾庫。在去換車時,忽見一條街上有不少人在吃飯,怎麼回事?走攏去一看,原來是在吃喜酒,房子裡待不下,就將喜宴擺放到家外的街道上了,熙熙攘攘地擺放了約十桌。桌子均是小桌子,一桌約五六人,大家彎著腰,正熱熱鬧鬧地吃著。

往桌面細細看去,大大小小的碗碟放滿一桌,有炒有燒,魚肉湯水,各式菜肴有約十樣,倒是不見酒水。男女老少們或悶頭大吃,或言談甚歡,神態各異眾生相。

還有幾位進行服務的婦女,在席間穿來走去,忙著上菜添飯,井然有序。再看灶房間,幾個廚子正在裡面忙得熱氣騰騰。灶間門旁,大紅喜對子中間,端然貼著一張人員分工榜示,原來這裡進行了有效的人事管理,才能如此有序。

看准了新娘,前去道喜,美麗的新娘子對我這陌生人的鏡頭顯得不好意思,笑眯眯地垂頭不語。倒是她的姐姐,滿臉笑容地與我交談,原來這是婚後第二天,親友們再聚在一起熱鬧熱鬧。她很熱情地邀請我們一同進餐,嘗嘗湘西的鄉土味道。我們要去趕集,就謝謝了,如果是結婚當天的喜宴,那就要湊湊熱鬧啦。

這位姐姐還熱情地邀我們進新房看看,十幾平米的新房滿室簇新,到處堆放著各色新家什,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進門一側的大背投電視(角度不夠,沒法拍進去),使得新房立即顯得與時俱進,進入了新時代。

出得門來,正好看見新郎的那一桌,這幾個爺們倒是在喝酒,面色紅潮地干杯。不想被拉住喝酒,就不去道喜了。告別新娘和她的姐姐,我們上車去禾庫趕集了。

我們的中巴給堵在禾庫鎮外,前面的路上已經排滿了各式車輛,後面還陸續有車開來。車門一開,就嘩啦啦下來一群,還有那轟響的拖拉機,車鬥裡也站滿了人,隨著車鬥一起晃晃悠悠。禾庫小街道的兩側全是攤點,中間則是摩肩擦踵的人流,來趕集的男女老少個個面有喜色,像是過節一般。

苗族女裝總是有繡品的裝飾,在靛藍布的襯托下格外跳脫鮮艷,再配上白亮的銀飾,立即就會抓住你的目光。這些繡品總是要耗費苗女們一生中的相當時光,當女兒還在繞膝,母親就會替她引針拉線;當女孩稍稍成長,她就要開始為自己的嫁衣用彩線來描繪夢想。而今,現代化替她們省去了那耗時的勞作,電子繡品成批的湧進集市,樣式多,價格低,只是缺了充滿在針眼線腳間的那份心血給的靈動,顯得有些呆板。

我們要去看苗繡,打聽後尋到了一條小巷,兩側的牆壁上掛滿繡品,長長的條飾,寬大的裙飾,分類拉開。長布纏頭的女人們或成群議論,或單獨挑選,與攤主商議著價格。看女人們挑選,尤其是挑選衣著,她們的神情特別有趣,全神貫注、小心翼翼,洋溢著喜悅,傾注著心願,仿佛在挑選著幸福。

現在真正的手繡已經縮小為一二個小攤,那還是來收購的,然後轉去賣給旅游的人。我買到了一只帽子,那是一只童帽,是孩子在媽媽的懷裡背上時戴的。洗得干淨,摸在手裡柔柔暖暖的,聞了一下,有種氣味,那是童年的天真和母親的愛。

我們擠來走去,在各式攤點和街巷間亂竄,看賣的各色貨品、看買賣的人,看人來人往的熱鬧,看這偏僻小鎮的真實生活。

就這樣,左是石板寨和黃絲橋,右是腊爾山與禾庫,倒似鳳凰城的兩翼,它們不同的內容也豐富了在鳳凰的日子。在鳳凰城的南門內正建著一廣場,一尊銅鑄的鳳凰立在廣場中央,鳳凰昂首,尾羽騰揚,撲展的雙翼使它欲飛。同樣,你到了鳳凰,也應該去看看它的雙翼,那就會對鳳凰有更深切的印像和感受。



(家門外,城牆下的烤火)



(苗女鼓舞)



(南長城的烽火台,現在堆草垛.)



(新娘)



(挑選)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