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就沒有——在克拉瑪依之外的任何地方——聽人提到過黑油山。據說“克拉瑪依”在當地的民族語言裡就是“黑油”的意思,黑油山是克拉瑪依的起源。
每一回到那個城市,當地朋友都要陪我去一趟黑油山,我也總是一遍一遍地願意去看,不厭其煩。那是座真正的往外冒著黑油的小山——叫山勉強了點兒,才不過十幾米高,從寬寬的花崗石台階走上去,頂上有一座幾米高的石碑,刻著“黑油山”三個字,也就是這樣。石階的縫裡長著幾根草,剩下的光禿禿一片,在暴曬的日光下,人呆不住,強掙上十來分鐘,就不得不跑下來鑽回車中。
黑油山在克拉瑪依的東北面,市區外緣,城市道路在山下的小廣場上形成一個盡端。那廣場上能停得開好幾輛車子,但除了我們開去的那輛之外,就從沒見過還有哪輛車停在那兒,我去了那兒好多次了,也從沒有一次見到過一個游人。
山的四外就是堿灘,沒有耕種,沒有建設,沒有樹木也沒有人的荒原。遠處有山,因距離太遠,山的顏色看上去灰藍,當地朋友說那叫成吉思汗山,那位擅長騎馬射雕的人物曾經在此征戰。
我為那雄渾的景色所感染,曾站在山頂上,以荒原為背景拍過幾張照片。拿給人看時,得到的評論是你去的這個地方可是真難看。
我拍不出來的還有這山,這山踩在腳底下時的那份兒軟,這軟軟的山上那左一個、右一個往外一個泡兒一個泡兒慢吞吞冒著的“泉”眼,那冒出的黑黑的原油之“泉”順著石階和山坡隨意地流淌下來,流得很遠。
這是一座瀝青的山,腳下踩著的就是瀝青在太陽暴曬下的那一份兒軟。聽說當年一位少數民族的放羊老漢路過此處,看到了這地裡冒出的黑泉,就試著舀了些帶回家去點著取暖。於是就發現了這個克拉瑪依油田,開采的第一口井到今天已經自己往外噴了幾十年。
原汁的石油自個兒從地底下冒出來,在風吹日曬中自行揮發提煉,慢慢蒸干,就只剩下最重的瀝青了,年復一年地就堆成了這座黑油山。
黑油山至今生命力鮮活著,這幾年裡,我每一回去那兒,都會發現有新的“泉”眼。沒有牆,也沒有門,這不停地冒著油的黑色寶山就這麼沒人看沒人管地在荒郊野外扔著,可不管是油還是瀝青,都沒見有誰盛了走鑿了去的往自己家搬。在油城,是不是這些東西都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