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30日,星期六。
14:25我搭上去海德堡的列車,離開了斯圖加特。預計15:59可到海德堡,所以這點時間剛好讓我在列車上好好休息,好好地消化在斯圖加特的所見所聞。
身邊還有一瓶啤酒,正可讓我看風景時慢慢享受。
這車車況相對較髒,有許多酒鬼留下的酒瓶。車窗外的風景看多了,也就稀松平常。
幸虧坐的是慢車。坐快車的缺點是因車速太快而看不清四周的景色。
德國的城市非常不適合一天內趕很多地方。最好的享受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坐上一個下午。今天如此作為,還不是看在交通費份上,要盡量多跑幾個地方了
15:20Bretten Hbf到了。
15:33Bruchsal到了。再下去,准時到了海德堡。
我在車上已經仔細研究過海德堡,它的老城區入口就在Bismarckplatz,距離Hbf大約1.5km,可乘坐41,42路到達。
出了DB車站,迎面就是“i”,裡面還有人工作,便花€1.2買了兩張明信片作為紀念,又搜羅了一些資料,決定了我的行動計劃。外面廣場上就是41和42路的車站。考慮了一下,還是步行,倒不是在乎單程€2的車費。抬頭望望,建築啊,街道啊,都很有特點,步行可以看見公交車不通行區域。
16:10,拿出指南針,先選了Einbahnstrasse,朝著教堂尖頂方向走去。主要是沿著Kurtürsten-Anlage這條大街向東行進,中間特意轉到Blumen Strasse拍了些照片。那街真可稱得上花街,絕不是阿姆斯特丹那種。沿街擺上各式花卉,絢爛奪目。
沒有想到沿著內卡河邊向老城區走,准備是在回程時到河對岸走。
順利地找到了Bismarck廣場。它其實就是Kaufhof百貨公司前一塊場地,然後往東就是著名的Hauptstrasse(高街)。
到了街口一看,熱鬧非凡,人擠人,簡直就像高峰時段的地鐵站。一打聽,原來是當地的豐收節。我放棄了坎施塔特節,乾坤挪移來了海德堡,還是有收獲。
還沒見過德國街上有那麼多人!說明世界人民都喜歡湊熱鬧。德國平日的生活非常寧靜,曾經有種說法,如果沒有德甲,很多德國人不知周末該干什麼。
街口有人在介紹海德堡。我見有中文的說明書,上前一問,一份要€1,就罷了。許多地方都私營化,不應隨便亂拿。感興趣時應該問一下人家。
擠進豪普特街,咱也感受一下德國人是怎樣過節的。隨人群慢慢蠕動,我發現無非就是吃喝玩樂。商家的把價錢都提高了,一個Döner要€4!我口渴得不行,就另花€2.2買了瓶芬達汽水。到了德國,我覺得芬達汽水和這土耳其肉夾餅實在是絕配。但一個Döner要€4有點過分。
很多人拿著自己手工做的玩具來賣;一些街頭藝術家的作品均不錯,但我就看看夠了。我覺得這裡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上海老街或屯溪老街。
但是當地人穿著中世紀的服裝,打扮的像撲克牌裡的大怪和小怪,整隊巡游,我覺得蠻有趣味。
走到了集市廣場,看了看聖靈教堂和市政廳。也都是人。
我花了點時間,看了他們電視7台的現場音樂會。在女歌手高亢亮麗的歌聲中,端著啤酒,搖擺身軀,也算與德國人民同樂!
抬頭就是威風的海德堡宮堡,這現場音樂會是拿它來做背景。我沿著邊上的山道走上去,見到的都是游覽完的游人。一打聽,上面17:30關門,我也就放棄了。以後若有古堡音樂會倒是很值得再來。
高街與內卡河也不遠。我來到河邊,發現邊上有許多旅游大巴停在在那裡,大都是日本人。海德堡和福森一樣也是日本人很喜歡來的地方。
登上Karl—Theodor-Brücke橋,內卡河的景色一覽無遺。大家都在上面拍照留念。我沒做過多的停留,便去了河對岸。
哲學家之路就不去了,我選了河邊一個地方坐了下來,把買的食物吃起來。天漸漸暗淡下來,河面上不時可見賽艇手劃著長艇如飛而過。18:00一到,對面的老教堂鐘聲響起,我覺得這老城真是氣像萬千,這是值得再來的地方。
19:25我回到了海德堡Hbf,找到了一班RE回斯圖加特。DB小姐讓我先乘到Mannheim,再倒回去,我不干。有IC特快可回Ulm,但憑卡是不能夠上的。
20:11RE19517,到斯圖加特21:39。這點時間,我就去網吧上網了,€2,20min。看了看,覺得沒勁,也就log off了。
准時到了斯圖加特,花€2買了瓶可樂解解乏。發現從斯圖加特回Ulm的車基本是一小時一班,由於21:32的剛開走,所以只能夠等22:32那班RB了。
在等待中結束了萬花筒般的一日。
2007/3/16

(豐收節上的人群和古堡)

(Bismarck廣場到了,向高街前進)

(海德堡啤酒車和安靜的內卡河面)

(火車站外的現代藝術)

(現代派的警察局門前流水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