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歲末廣西行之美食篇(桂林-龍脊-陽朔-南寧-大新)

作者: wxy722

導讀一路的行走,除了美不勝收的景色接二連三映入眼簾之外,美滋滋的綠色正宗農家飯菜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讓我至今還在無窮的回味之中。初步統計了一下,我們此行飽嘗了“兩只多土雞、三條漓江魚……”,最能佐證的就是我朋友的臉都吃腫了,哈哈。 桂林的米粉:吃了很多的米粉和米線,感覺到最接近我家鄉“鉛山米粉”的也就只有桂林米粉了。桂林米粉有很多 ...

一路的行走,除了美不勝收的景色接二連三映入眼簾之外,美滋滋的綠色正宗農家飯菜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讓我至今還在無窮的回味之中。初步統計了一下,我們此行飽嘗了“兩只多土雞、三條漓江魚……”,最能佐證的就是我朋友的臉都吃腫了,哈哈。

桂林的米粉:吃了很多的米粉和米線,感覺到最接近我家鄉“鉛山米粉”的也就只有桂林米粉了。桂林米粉有很多品種,感覺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馬肉米粉和鹵肉粉了。此外,桂林市中心那條步行街上的“陳記”餐館值得一去,切記,此陳記是原來解放橋搬遷至此,它的隔壁也是一家陳記,但標記的是港式,不要混淆了。我們在老陳記吃了“啤酒魚、瓜皮炒田螺肉、馬肉米粉和炒米粉”,味道相當的不錯,值得一去喲。

田梯旅館的竹筒飯和土雞:遙想小時候,根本沒有土雞一詞,因為所有的雞都是土生土長的,直到到了城市才愈發感覺土雞的稀有和價值陡增。下榻梯田旅館後,品嘗的都是潘大姐家自己種植和養殖的動植物,有點回家的感覺。頭天晚上,我們要了一個山水雞(相當於清燉土雞)外加了一些野菜用以涮,還要了一個竹筒飯,就是在清香的竹筒裡面放上稻米、腊肉和花生以及香菇進行烹飪,那是相當的香。吃完以後,覺得余興未了,於是又要了點潘大姐自己釀制的米酒,並要她用自家的韭菜炒了個自家母雞下的蛋,這才算是酒足飯飽,這才上樓休息去了。第二天由於看日出,加之中午要下山,於是早飯午飯一起吃,要了個清炒大白菜、冬筍炒腊肉,雖然素材北京都有,但品質天壤之別,只能用“香”和“爽”來形容了。

楊堤-興坪漓江漂流的農家午餐:漂流了兩個小時,肚子餓了,也覺得該讓盧師傅休息一下,於是乎讓他在途中靠岸帶我們前往一家不錯的農家飯館犒賞肚子去。飯館名字記了個八九不離十,叫“漓江X村客棧”。看看我當時一時興起所做的小詩吧:“安坐小竹筏、賞閱麗江景、聆聽艄公解、半只犬水雞、半只黃燜雞、一盤漓江螺、一盤綠野菜、一盤土雞蛋、一盤荔浦芋頭燒排骨、感覺很神仙”。還是那句話,素材好才是真的好!

遇龍河漂流的農家午餐:與漓江漂流一樣,同樣漂流過半之時,我們讓林師傅帶我們靠岸吃了頓名副其實的農家飯。看著掛滿竹竿的腊肉、香腸等,真是垂涎三尺亞,於是毫不猶豫點了個超腊肉,此外,靠水吃水,點了個魚。事實證明這個點菜是相當的成功,要知道那條魚是當場從河邊撈上來的,味道想不好都不可能,吃在嘴裡除了嫩還有點甜味喲。有時想想住在這樣的鄉村也是一大幸事,不僅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且能品嘗到絕對綠色絕對新鮮的菜肴。也許年老之後真的應該解甲歸田,回歸美麗的家鄉頤養天年!

陽朔西街的吃:說到吃飯,在舊西街的入口處排列著很多的餐館,菜式幾乎雷同,宣傳口號也幾乎一致,都是宣稱是中央電視台美食大賽獲獎單位。這裡的主打菜就是啤酒魚魚和釀系列,如田螺釀,也就是運用酒釀燒菜。味道也是不錯的,但和遇龍河的魚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關鍵就在於素材的品質亞!此外,建議你晚上一定要西街入口旁邊橋附近品嘗一下相關小吃和夜宵。個人覺得最好吃的乃是“老於小吃”,這是一個夫妻檔,他的湯圓都是現場完工的,他的土雞盅、乳鴿盅等湯品也是相當的不錯喲,並且價錢也是相當優惠。好好留點肚子給“老於小吃”,切記切記!

大新縣城的大排檔:大新縣城作為中轉站,成為了我們前往德天瀑布和明仕田園的據點。大新縣城的“新大新”酒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是一個新開的酒店,衛生干淨,有自己附屬的餐館,推開窗戶還可以看見一個尚未被人發現的絕境“睡佛”,這可是本人的獨家發現喲!當然,吃飯我還是推薦你去大排檔,千萬不要以衛生為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喲。在大新住宿的兩個晚上我們都去了同一家大排檔,它沒有正式的名字,你可以記住隨附的這張照片。炒菜大師傅是個胖子,挺有趣一人。第一天晚上“魚頭煲、尖椒炒牛雜、素炒生菜”,正是這個魚頭煲令我第二天重游舊地,弄了個“狗肉煲、鐵板豬雜、素炒生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我在大新住幾天,我就會在這家大排檔吃幾天。

在不停的行走中,在不停的美景觀看中,在不停的美食品嘗中,我的2007年年假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我的2007年年假之旅的游記也宣告完工了,這將成為我的人生旅途的一個可愛見證!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