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赤灣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作者: 緯度間的旅行

導讀轄區:南山區 景點: a.赤灣 b.內伶仃洋 c.宋少帝墓 d.林則徐古炮台 e.天後宮 提示: a. 林則徐古炮台: 可將車停在山腳下,沿路上山約5分鐘到古炮台.附近有上山路標提示。 b. 宋少帝墓: 可將車停到附近居民區內,Park Free,少帝墓附近香火旺盛,比較好找。如果怕不安全,可以停到附近停車場(比較遠)。 1. 赤灣在深圳南頭半島以南。三面環山:背面是赤灣山,右面牛羊山 ...

轄區:南山區 景點: a.赤灣 b.內伶仃洋 c.宋少帝墓 d.林則徐古炮台 e.天後宮 提示: a. 林則徐古炮台: 可將車停在山腳下,沿路上山約5分鐘到古炮台.附近有上山路標提示。 b. 宋少帝墓: 可將車停到附近居民區內,Park Free,少帝墓附近香火旺盛,比較好找。如果怕不安全,可以停到附近停車場(比較遠)。 1. 赤灣在深圳南頭半島以南。三面環山:背面是赤灣山,右面牛羊山,左面獅山。正面向海,與內伶仃島相望。 第一次了解赤灣,是在工作中,同事培訓說:赤灣碼頭是深圳物流集裝箱吞吐的重地。也是深圳幾個重要的貨運碼頭之一。而只有當我駕車前往在這片崎嶇的馬路上時,才明白眼前的赤灣景像果真如此。 黃土滾滾,沙塵漫天,集裝箱貨櫃車一輛接一輛從身邊開過,使我不由的開始懷疑自己的方向感。好在可選擇的岔路口不多。一路上罕見車開的深圳黃土路,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方向是否能開到我希望去的終點。 2.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心裡默默的念叨這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帶著對伶仃洋的好奇,我開始試圖在現實中,尋找這片如此熟悉又陌生的深圳土地。 其實,深圳赤灣所處的伶仃,只能叫做內伶仃洋,從歷史戰爭角度講,內伶仃洋及周邊的炮台是軍事要地。在這片千古絕唱之地,70年代生的我們又怎會想到1997年HK回歸前,這片土地還是軍事禁區。 3. 車頭轉過WALMART,一路往西,轉過幾個路口,進入赤灣方向。一路上我一面用腦子記著路標,一邊用手機拍照。一面搜索著腦中對於歷史的回憶。一時,路邊的廣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是啊,沒落的宋朝南遷之後,在趙匡胤黃袍加身後300多年後,一直代表漢族文化的神聖統治地位宋王朝,逐漸被少數民族的元朝逼到走投無路之地。清明上河圖的繁榮不再,取而代之的卻是漢,蒙,女真的民族大融合。歷史的車輪,碾踏過多少人的血肉之軀,成就了今天。可惜,諷刺的是,這些我對宋元後期歷史事件的了解,不是來自歷史課本,而是來自金庸的名著〈射雕英雄傳〉 4. 轉過一個碩大的糧倉,前行不多時,終於到了赤灣。據說眼前那一灣碧濤就是伶仃洋。 在文天祥被俘後押往元大都(北京)的路上,殉國不成的他有了此次伶仃洋之行。試想,當年前途渺茫的他,懷著對宋王朝的虔虔忠心,望著洪濤滾滾的海面,家仇國恨集結心中。仰天長嘆,一氣呵成《過零丁洋》。 記得元軍元帥張弘範還曾一再逼供招降仍在海上堅持抵抗護衛幼主的張世傑。而文天祥則書此詩以明其志,張遂不再相逼。 知不可為而為之,才顯英雄本色。 “天地有正氣……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後人每每燈下展讀這首《正氣歌》、《過零丁洋》,都頓覺忠肝義膽,蕩氣回腸。 5. 赤灣村中繼續開車盤山而上,在一處濃濃的綠陰下安睡著南宋最後一個皇帝——宋少帝的陵寢。說起這個皇帝和他身邊忠於職守的大臣,還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1276年,元兵攻入臨安。陸秀夫、張世傑等護送端宗和衛王逃向海上,經汕頭等地抵達東莞縣。 端宗在顛沛流離中病死,8歲的衛王被擁為帝,至崖海建立行朝。在伶仃洋外崖山之側,以水軍作殊死一戰。元軍以水師封鎖海江江面,又斷了宋軍補給。面對層層包圍,又無外援的情況下,宋軍大潰。 在敵軍層層包圍下,陸秀夫一人背上9歲的少帝殺出一條血路,打算逃往近海避難,然終於寡不敵眾,被元軍水軍逼近。面對汪洋,感慨過往,宋國的輝煌已不再,可終究不能讓皇帝落入元軍手上。想罷這些,陸秀夫回身對著只有8歲的宋少帝行了最後的儀式,蹈海殉國! 聽聞此事,南宋官兵或吻劍,或蹈海,紛紛重蹈覆轍。一代王朝,就此葬身海底。 6. 據說少帝死後,屍體飄至深圳周邊,赤灣山下古寺老僧發現了,看這孩童面色如生,服飾不似常人,知是帝骸乃禮葬於本地。一捧赤灣黃土,終於掩埋了南宋王朝最終的榮辱悲歡。 雖然宋少帝陵始建年代已無可考。據康熙《新安縣志》,明代曾在南山建墓立碑以紀念。我無從知道真實的陵墓地址,但眼前的這個明清後世修建的墓碑卻也顯的排場。據說,現在很多海外趙氏宗親每逢清明節都要到此掃墓祭拜。 站在少帝幕旁,我發現有孩子給他的雕塑帶上了紅領巾,可能我心中的故事和這新時代的紅領巾差距太大,又也許這樣的年齡和這樣厚重的歷史不相溫和,我將領巾換了下來放在他的手中,希望能給他童貞的歲月和靈魂以自由,可以任由他的選擇,希望他的靈魂在後世的輪回中得到該屬於自己的快樂。 很想多拍幾張照片留下來紀念,可是同行的JO 卻總說拍墓碑不吉利,不讓拍。無奈,只好作罷。只能以僅有的幾張手機照片略尋當年的香火繁旺。


(少帝墓(帝王陵墓,但只能稱墓不能叫陵,與此相反則孫中山墓叫中山陵,取決於性質而不是血緣))7. 其實在深圳赤灣這片土地,160多年前,還有一位同樣偉大的歷史英雄人物,他就是林則徐。 1839年,林則徐布防珠江口時重修赤灣炮台,炮台為禁煙發揮了重要作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也利用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大敗英國侵略軍。同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銷煙。118萬多公斤的鴉片盡化為渣末,隨著退潮的海水傾瀉到不平靜的伶仃洋。由此揭開了鴉片戰爭的序幕,寫下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頁。 如今的炮台,人跡罕至。只有炮台旁的參天古樹,陪伴著他們走過這匆匆100多年。 170米的鷹咀山上,赤灣左炮台依然傲然於山,只是與此形成對稱的右炮台已毀,當年的犄角之勢已不再,東、西兩側箝制赤灣雄視伶仃洋軍事要地也已失去價值。 左炮台城基用大塊花崗岩修砌,南面的高台是運用炮位的場地。北面是炮台城的入口,城門東西兩廂仍遺留房屋殘基,是當年士兵的營房。北側是一尊林則徐銅像。看著林則徐威嚴的身軀,拿著長長的望遠鏡,頓時覺得自己應該肅穆起來,朝這個偉大的英雄致敬。(未遂) 修葺後的炮台上還留有一座生鐵古炮,穿了裙子的我,樂不可支的坐了上去,全然不顧幽雅的淑女風範。左炮台三面臨海,山勢峻峭,只要坐在鷹咀山之巔,整個赤灣半島盡收眼底。JO給照片起了名字,叫做“裙下的歷史”,我不喜歡這個名字,覺得自己玷污了這個英雄似的炮台,可惜自己漏習不改,見了炮台就想坐上去,澳門的炮台也沒能在我裙下幸免。哈。 解禁的炮台歷來是中國海防重地。新中國成立之初,東南沿海諸島還未解放,當時的部隊就駐扎在赤灣天後宮裡。哨兵總在時刻警惕地注視著伶仃洋海面。連晚上都是和著衣服睡覺,槍就放在身邊,子彈上了膛。試想當時若是一MM坐在炮台上和兵GG一起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啟不美哉。:) 美麗的幻想總是在不斷的破滅,被JO吆喝著要回去,而我的赤灣之旅也要告於段落。 回去的路上,我們路過了天後宮,由於自己不信佛,也不喜歡煙火興旺的地方,就沒有進去,車停了一下,滿足了我的手機PIC創作欲望後就離開了。而小南山下天後宮風光秀麗的景色也只是匆匆一瞥 8. 尾記 想到寫這篇游記,是隔了很久的事。怕有些地方寫錯,還查了很多史書資料。 MSN裡發給JO審核,遠在BJ的他竟然誇我腦袋記憶力真好:)是啊,2年前的一幕幕似乎又回到眼前,想念這樣的快樂時光。翻出成疊的光盤,在不經意的數碼記錄裡又找到了當年JO拍下的光影記錄。開心!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前進,不會以人的喜怒哀樂為轉移,小人物的嬉笑怒罵,和大人物的悲歡離合一樣會讓人感動,如同故事裡的宋少帝,又如鴉片戰爭中的林則徐,關天培。所以對於如今太平盛世的我們來說,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知足常樂,大智若愚:)



(林則徐炮台)


精選遊記: 深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