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城的第五天,是留給古城的。
第一天我一下火車,就在晨曦中漫步古城了,當時的古城,只有早起的居民,只有高牆所襯出的那份思古悠情。
而第五天,是國慶,國慶中的古城,是喧鬧的。
這次,我從古城南門走,還沒進古城,整條南關街已經行人如潮。路邊好些商場,爭相用最鬧騰的促銷方式來招攬行人,高音喇叭此起彼伏。
南關街的路中央,停著一排賣水果和小吃的板車。發現一種叫“姑娘”的果子,大如櫻桃,身披襯衣,非常可愛。本想遲些時候買一點在下午的火車上嘗鮮,但臨走時卻遍尋不見,甚憾。但後來據說北京也有得賣的,是我孤陋寡聞了。
古城南門進去,沒走幾步,就見兩個石坊。首先是祖大壽的石坊,此人為當年追隨袁承煥守衛興城(當時叫寧遠衛)的武將,所以石坊上刻的都是舞刀弄劍的畫像,非常精美。過幾十米,是祖大樂的石坊,他是一文官,石坊上刻的自然都是吹拉彈唱的熱鬧場面,喜氣洋洋。這兩兄弟一文一武兩個石坊形狀相仿,各有特色,相互映襯,的確很是難得。只是路上東拉西扯的都是電線,怎麼躲都躲不了,非常礙眼。
過石坊,沒幾步就到了古城的正中心——鼓樓,門票十元。
鼓樓裡有大鼓一面,但不像其它地方一樣拿來賺錢,可能是怕鼓聲擾民。
鼓樓裡面陳列有一些文物資料,但大鼓旁邊的一塊寫著古城歷史的匾子值得好好看看,由此能知道興城和袁承煥的關系,知道袁承煥和崇禎的恩怨,知道《碧血劍》裡袁承志和那什麼公主的情仇。
鼓樓二層的外牆上,貼滿了領導來古城視察時的照片,什麼屁大的官的照片也有,實在醜陋。
但在鼓樓二層上看古城,就像在看一出古裝戲一般,這蒼老的古城,這鮮活的畫面。
鼓樓三層有興城的旅游地圖賣。
鼓樓的西北面路口有一家李連貴大餅店,一份餅居然賣30元,吃得我心痛:(這可說是這次旅行吃得最腐敗的一餐了。李連貴,你還真TMD貴。
鼓樓往西走的這條路叫永寧路,通火車站。這條路上的店,都是些雜貨店。但一處寫著燕京旅店的房子非常有味道,是我看到的唯一的一家古城裡面的旅店。取名為“XX客棧”也許效果會更好些。
古城的東南角是文廟,它旁邊的房子都正在拆遷,不知道到時文廟會處在怎樣的建築中間。
文廟,全國各地的樣式都差不多,古建威嚴,遍植松柏,非常幽靜清心的處所。
我是從城東上的城牆,在平坦寬闊如同大馬路的城牆上東南西北一路逛來。看城裡人們忙忙碌碌,看城外街市喧喧鬧鬧,心情在這輪回的路上卻異常的沉靜。
下午4點,我開始離開這個城市,和火車站前的袁承煥告別。下一站,長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