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從小便知,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神州大地疆域遼闊,山河秀美。以後翻閱了不少的旅游名勝書刊雜志,還真覺得不少有關“天池”的記載。然而,在人們心目中確確實實得到公認的似乎只有兩個,一個是新疆天山,一個便是吉林長白山。近年來,筆者有幸分別前往兩地游覽觀光,真令人不得不感受到大自然如此的神奇造化,更贊嘆那鬼斧神工般的迷人風光。說來有趣的還數那奇妙的神話傳說。無論東北或西北的人們,都傳聞著“天池”是西王母娘娘的遺物。東北人說那是當年女神梳妝台上的一面鏡子,由於不小心才掉落人間而把白頭山砸出了個坑。新疆人則說那是當年女神喝酒的瑤池,左右兩個小天池即是娘娘的洗腳盆。無疑,傳統的民族文化成了牽連兩大天池的紐帶,眾多的神話故事使得遠隔萬裡的天池始終遙相呼應。
更有意思的是,恰恰是不相容的水與火卻分別造就了這美妙壯觀的兩大“天池”。長白山天池所在地當年便是座火山,而今的現狀與造型則是三五百年前的一場火山噴發而形成,由此可說它是火的產物,鑲嵌於嶙峋峭奇姿態各異的十六峰之中,像一個倒扣著的巨大穹隆。天山天池則為終年的冰川積雪所融化而成,可說是源自於水的自然產物,高大的博格達峰始終閃耀著積雪的白色光芒,而與天池綠水交相輝映。
當我登上海拔2700米的白頭巔時,便自然地湧現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探身俯視,偌大湖面幽無聲息深邃莫測。一泓橢圓形湖水如一塊凝固碩大的藍寶石,煥發出陣陣沁人心脾的涼意。天池四周是當年火山噴發後的玄武岩台地,到處可見得火山岩、浮石、角礫、炭化木。展望周邊,真令人難以想像當年氣勢磅礡雷霆萬鈞的那情那景:飛沙走石,天崩地裂,岩漿傾瀉,遮天蔽日。而今,宇宙又滋潤哺育著這劫後荒蕪為東北的黑土地增添了這絕美佳景。長白山天池是天山天池的兩倍,在我國地理史上堪稱最大火山口湖——總蓄水量20億立方米,為東北松花江發源地;最高火山口湖——海拔2100多米;最深湖泊——水深平均 200多米,最深處達373米。有關天池怪獸的傳說,至今仍撲朔迷離而成為人們心中一個難解的謎。
那天,我又站在了天山天池畔,只見得四面高山雲霧繚繞,褐色山峰層層疊疊,雪嶺雲杉蒼勁挺拔密密匝匝,由此而蔚成一片墨綠色的林海;那一潭清澈湖水,則如同鑲嵌於群峰環繞中的碧玉明珠,顯得幽深而冰冷。藍天、雪峰、白雲、碧水、青山繪就了一片粗獷的山色風光,不由得使我領悟和感受到,當年郭沫若所題之詩的美妙意境,所謂“一池濃墨盛硯底,萬木長毫挺筆端”,不正是眼前之景的真實寫照與寫意嗎?身臨其境更感到一種難得的心曠神怡。正是這群山之巔孕育著現代冰川並彙成了滔滔的河流, 澆灌著天山周邊的綠洲沃野,養育著無數的民族兒女茁壯成長。
人們紛紛從各地趕往長白山或天山去避暑消夏,去觀賞“天池”的美好景色。那山野中自下而上的盤山路上人來車往,車上的人們感受著一種特有的四季氣候變化,感受著原始森林松濤陣陣的無限風光。作為城市中人,更從那眾多景觀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生態的美妙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