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鷹潭游記-徒步瀘溪河,游覽龍虎山

作者: 西閣

導讀江西鷹潭游記-徒步瀘溪河,游覽龍虎山 西閣 2007/2/23 民間老話說:“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這“張天師”指的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一千多年前的東漢年間,張道陵創立道教,雲游四海布道,在江西龍虎山煉丹成功。其後代和徒眾便在龍虎山附近的上清鎮定居、修行、繁衍,終使上清古鎮的上清宮和龍虎山成為全國道教祖庭之所,發源之地。再受歷代皇帝封敕,張氏 ...

江西鷹潭游記-徒步瀘溪河,游覽龍虎山

西閣 2007/2/23

民間老話說:“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這“張天師”指的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一千多年前的東漢年間,張道陵創立道教,雲游四海布道,在江西龍虎山煉丹成功。其後代和徒眾便在龍虎山附近的上清鎮定居、修行、繁衍,終使上清古鎮的上清宮和龍虎山成為全國道教祖庭之所,發源之地。再受歷代皇帝封敕,張氏後裔所居之天師府竟成為天下道教傳播和管理中心。

《水滸》中曾有記載:“大上清宮之伏魔殿內有鎮妖井,內鎖108個天罡地煞魔頭。不慎,北宋徽宗年間,朝廷大臣前往上清宮邀請張天師做法護佑天下百姓,卻好奇執意要看看井中妖魔面目,不料,井蓋開後,一股黑煙直衝鬥牛,竟衝塌了半個殿角。頓時,108個魔星散落四方,化成108位梁山好漢,攪得北宋天下打亂。”

經上網查詢得知:龍虎山下瀘溪河,從上清古鎮至仙水岩一段,蜿蜒二十余裡,兩岸丹霞奇峰,河水清澈碧透,風光旖旎,堪比漓江。是江西經典徒步線路之一。

以上三點,足以誘惑我千裡迢迢奔赴鷹潭,徒步瀘溪勝境,探訪道教祖庭,尋跡梁山好漢。

於是2007年2月20日,春節期間,我從鞍山到沈陽,從沈陽到南昌,從南昌到鷹潭,最終從鷹潭到上清古鎮。一路風塵來到龍虎山前、瀘溪河畔。此時已是23日傍晚日落時分了。

上清古鎮村口有棵千年古樟,巨大的樹冠蔭護著樹下的長慶坊和千年古街。在夕陽余暉中,上清古街十分幽暗,古意猶濃。但時代的進步也不可避免地改變著古街兩邊的民居裝飾。

天師府和上清宮都已關門,古鎮上唯一一家兩星級的賓館--上清賓館條件不理想,於是便打的回到鷹潭過夜。

第二天一早,再次到火車站乘鷹潭至上清鎮的中巴,終點站在上清宮路口。

沿著一條洶湧的溪流上行不遠,溪邊竹林後面,閃現出大上清宮的門樓,威嚴地矗立在橋的另一邊。買了票進門,裡面很是清幽,雖說都是重新仿建的,可畢竟道教祖庭的光環籠罩著這片人傑地靈之處。

一路悠閑地游覽著,來到已有千年歷史的東隱院,門前一株張道陵手植的千年古樟,依然枝繁葉茂,護罩著小巧的庭院,天師當年在此修行悟道。

轉過東隱院,遠遠望見一座孤獨的殿宇盤踞在小山凹裡,走近些又看見兩道黃符封門,門上一塊金光閃閃的匾“伏魔殿”。

啊呀!這可不是尋常之地,原來是《水滸》中梁山108位好漢的出身地。伏魔殿中有一口深不見底的井--鎮妖井。據傳裡面鎮鎖著108顆天罡地煞星宿魔頭。是祖天師張道陵使出渾身解數才降服的魔鬼。可北宋年間京師的洪太尉,來此邀請張天師做法驅除天下瘟疫時,執意要開井看看魔鬼的模樣,結果魔鬼幻化成一股黑煙,衝塌殿角,散落四方,從此天下大亂。

我撫著井欄左看右看就是看不見井裡的玄妙!黑洞洞不見一絲亮光。不知梁山好漢魂歸何處?是否千年後仍歸此地聚義?

伏魔殿後的小山上,長滿苔蘚的樹干被陽光裹出綠瑩瑩的輪廓,如碧玉樹翡翠林一般。從林中穿過,便又回到正門出口了。

再次從上清古街走過,游人和當地人熙熙攘攘,買了幾塊油炸豆腐吃,真是很香!

天師府的正門就在上清古街上,不是很大,可進了門卻發現別有天地。一重重的門第,一進進的院落,裡面竟然大得很。新復建的天師府雕梁畫棟,園內古樟松柏成蔭,紅牆綠瓦巍峨。忽然一聲長嘯,所有游客都尋聲探望,原來,一位來自台灣的法師脫衣做法,開始膜拜禱告,步罡踏鬥,口中念念有詞,就連府中道士們都看得目瞪口呆,好似從未見過如此儀規,今日可是開眼了!

說來也奇!此法師是為一位腦血栓老人祈願,一路走到天師殿時,坐在輪椅裡的那位老人,竟然自己顫巍巍站了起來,一步一抖地自己走向天師殿,高高的門檻竟然被他跨過去了,他虔誠地跪在天師神像面前,感激涕零,嗚嗚嗷嗷,不知他叨咕些什麼。

游覽完天師府,已過正午,今日是正月初六,古鎮上的飯店都沒開張呢,只好在小雜貨店裡買了碗方便面,泡了熱水墊墊肚子,又買了兩罐八寶粥備用。背起背包上路,開始徒步瀘溪河。

上清古鎮就是依河而建,但鎮上的小發電站把瀘溪河分流了,以至於古鎮邊的這一段河床都快要干涸了,河灘上散落著垃圾,排泄進河道裡的髒水也不能及時流走。千年古鎮昔日那窗外明月光,清流繞柱廊的美景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從村口的上清賓館處開始接近瀘溪河,可這一段是垃圾場,掩鼻穿過垃圾堆,瀘溪河岸已經變得無路可走了,不得不後撤,上到公路上。公路與河平行,但走在公路上看不見河岸的“美景”。

十多分鐘後,路過小水電站,瀘溪河在此並流,下游河面寬闊,水流急湧,景色還不錯。一座水泥大橋橫跨瀘溪河,此位漢浦村橋,過橋便進入漢浦村的田野,而瀘溪河沿岸依然無路可循。

此時的田野早稻剛剛收過,油菜尚未播種,裸露的田疇不很漂亮,但幾頭牛悠閑自得地在啃草根,映襯出鄉村的恬淡。

本意是沿瀘溪河徒步,一邊欣賞兩岸美景,一路走到龍虎山、仙水岩。可目前看來,瀘溪河岸並非都能走,有些岸段河床幾乎垂直插到河裡,而岸上則是密亂的荊棘或竹叢,路卻遠離了河。

無奈一路走在田間,時不時還要根據地圖來判斷河在哪裡。一路走到九曲洲,從望遠鏡看見對岸的生態園,背倚紅色石頭山,面臨綠色瀘溪河,景色怡然。但沒有擺渡也沒有橋,無奈的我不得不繼續在河這邊前行。

終於走到九曲洲大橋處,可橋尚未建成,橋下河流湍急,轉了幾圈,我不得不放棄涉水過河的危險想法。忽然,從望遠鏡裡發現,橋前方不遠處有竹排擺渡。急忙登上高出呼喚,擺渡人發現了我,示意我往前走到河岸處。

我興奮地往前衝去,撥開竹林,尋覓野路,很快從岸的豁口處登上竹排。擺渡人是一位面容黑瘦而慈祥的老者,竹排穩穩地渡過瀘溪河,只收1元錢。這是真正的原生態竹排和擺渡,這種體驗比花幾十元在景區裡坐竹排漂流的感覺好得多。

上了岸,走上公路,回頭看,原來是九曲洲生態園的大門。我繼續向龍虎山方向走,一路雖看不見瀘溪河,但鄉野景色也不錯,路過四甲村、劉家村,不高的龍虎山便在視野裡出現了。

呦!名貫海內,道教祖庭的龍虎山,原來並不高大,僅是幾座紅色石頭的小山頭。龍虎山這一帶,與武夷山、丹霞山同屬丹霞地貌。龍虎山腳下的山坳裡,重新復建的正一觀,白牆青瓦,飛檐鬥拱。道觀內不很大,正殿是祖師殿,供奉道教祖師張道陵。據傳,張天師當年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故稱龍虎山。煉丹取水的井依然還在。

本來正一觀是收費入園游覽的,但絕大多數游客的來路與我相反,是從瀘溪河下游的仙水岩景區過來的,而其進門聯票包括正一觀,所以守門的人幾乎不查看游客門票,我因此也就蒙混過關,免費游覽了正一觀。

從正一觀出來,沿門前水泥路繼續向瀘溪河下游走,約一公裡,迎面一座巨大的石屏峰,叫雲錦峰,山腳下就是瀘溪河,停泊著十數只竹筏,等候從仙水岩一路游覽至此的游客乘筏漂流,回到仙水岩正門處。聯票也包括了竹筏漂流的費用。

此處有一架水泥大橋橫跨瀘溪河,從雲錦峰對岸可以沿河徒步向下游走一段路,到達石鼓峰,但游覽完後還需回到雲錦峰碼頭乘竹排返回仙水岩。若想一直走到仙水岩,便不能一直沿瀘溪河走,有時路會離開河岸進入村子。並且路途還不近,此時已是下午四點左右了,我擔心天黑前走不出去,只好雇了一輛摩托,把我快速送到仙人城景區。此處距仙水岩景區和正門已經不遠了。

仙人城景區單獨售票,不在聯票之內。景區內只有高聳的兩座峰頭,原以為很快會游覽完,但登上山路卻發現,此處路陡峰峻,迂回攀升,頗費氣力。

山上沒什麼古跡,峰頂的兜率宮和半山腰的仙姑庵都是鋼筋水泥構建。但登高望遠,仙水岩、瀘溪河、無蚊村、油菜田一覽無余,乃欣賞大龍虎山景區的風光絕佳處。

站在仙風橋上,可以看明白,無蚊村面臨瀘溪河,這一段可以沿河岸徒步,兩岸秀色旖旎,但也不過三、五公裡的距離。上游不能一直通到雲錦峰,下游不能一直連到仙水岩。所以,所謂的瀘溪河徒步,確切地說應該叫“沿瀘溪河岸散步”,而穿越鄉村時根本看不到瀘溪河的影子,那不能算是“瀘溪河徒步”。

站在峰頂鳥瞰丹霞群峰,也可發現,整個大龍虎山景區,屬仙水岩局部最漂亮,瀘溪河在水岩峰下水勢頗大,河面寬闊,倒影連綿,的確美似漓江山水。而仙岩即是我腳下的仙人城。

待我從仙人城出來時,已是黃昏。體力有些透支,兩腿酸軟。剛好,門口有馬侯客,我騎上馬,馬夫牽著一路快走,約一刻鐘,到達仙女岩門口。大概是天色已晚,沒人驗票,我匆匆進去一睹奇岩風采。果不其然,仙女岩實在太像敞開的女陰了,細說不得,還是請看其照片吧。

旋即出來,一路走到仙水岩景區正門附近的飛雲閣碼頭。每天下午,這裡有懸棺升棺表演,此時已經空無一人了。靜靜的水中有一彎明月,黑黢黢的峰影排列對岸,對岸峰頂有觀景台的飛檐高高翹起,碼頭邊一排小船擺出好看的幾何線條。

出了仙水岩大門,看見售票處標著票價120元。而我是逆向游覽至此,沒機會買票就出來了。

仙水岩正門至龍虎山正一觀這一段,風光綺麗,值得游覽。

大龍虎山景區攻略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貴溪縣上清鎮與龍虎山鎮之間,距鷹潭市區約25km。仙水岩位於龍虎山鎮,距鷹潭市區約20km。瀘溪河依次流經上清宮、上清鎮、龍虎山、仙岩、水岩(正門)。

龍虎山、仙岩(仙人城)、水岩、像鼻峰構成大龍虎山景區。仙水岩景區正門也即是大龍虎山景區正門。龍虎山至仙水岩河道約有5km,但陸路時常偏離河道,距離約有10km,景區最漂亮的部分在仙水岩附近。龍虎山正一觀已是大景區的尾部,景色不如仙水岩,但正一觀乃張天師煉丹成功之地,是道教發源之所,還是應該看一眼的。

上清古鎮、上清宮、天師府位於上清鎮裡,雖說也屬於大龍虎山景區,但陸路距龍虎山約有15km,河道距龍虎山約有7km,而且不在仙水岩景區聯票之內,所以通常視為另一景區。

若從上清鎮開始沿瀘溪河徒步,可以一直走到龍虎山、仙岩、水岩,最後從正門出去。不用買水岩門票。但卻不能一直走在河岸邊,時常穿村過寨,景色與一般農村無異。真正優美的沿河路段是無蚊村面前的瀘溪河岸,但長度僅2km左右,不足以“徒步”一次。

從上清鎮至正一觀,全程徒步約需2.6小時,一路景色一般,只有幾小段路途景色還不錯。

仙水岩景區聯票120元,從正門進入後,游覽水岩、仙女岩、像鼻峰,然後可騎馬或徒步去仙岩(仙人城)游覽,游畢,可乘免費游艇沿瀘溪河上溯至龍虎山正一觀碼頭,游覽正一觀後,再免費乘竹排漂流回水岩(正門附近)。

游覽水岩、仙女岩約需1小時;游覽仙人城約需2小時;游覽像鼻峰約需2小時;從水岩碼頭乘船至正一觀碼頭約需10分鐘;從正一觀碼頭(雲錦峰)步行至龍虎山下正一觀約需20分鐘,游覽正一觀約需30分鐘,再回到正一觀碼頭約需20分鐘;乘竹排漂流回到水岩碼頭約需30分鐘。

仙人城單獨售票,30元。游覽約需1.5小時。騎馬從仙人城到仙女岩約需15分鐘,10元馬費。

仙水岩正門包的士或私家車回到鷹潭市內,費用約50元,行駛約半小時。

仙水岩景區正門早7點之前,晚7點之後,無人驗票,可免費出入。

仙水岩景區正門外有很多農家飯店兼旅店,白天有過路班車去鷹潭。

上清古鎮上唯一賓館是上清賓館,雖號稱兩星級,可條件與小招待所差不多,一間房一宿要100元左右。

天師府門票33.5元,游覽約需1小時;上清宮門票30元,游覽約需1小時;上清古鎮游覽免費,約需半小時。

鷹潭火車站廣場上有班車去仙水岩正門和上清鎮,到上清鎮車票16元,行駛約1小時。

從上清鎮包的士回鷹潭,約40元,行駛約1小時,約30km。

鷹潭市內不很繁華,鷹潭賓館算是較好的賓館,三星級,標間238元,含早餐。距商業中心(德克士路口)不遠,步行5分鐘可達,樓下是鷹潭市的公園,臨信江。

鷹潭出名的特色風味就是上清豆腐,一般。

南昌-鷹潭之間高速路快巴很多,票價50元,行駛2小時。

鷹潭-上饒之間高速路快巴很多,票價40元,行駛100分鐘,約110km。若包的士要價300元。

龍虎山、瀘溪河、仙水岩照片請看http://photo.***/photos/xige911/116824895/

我的游記博客***/xige911

我的旅游相冊photo.***/photos/xige911


精選遊記: 鷹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