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呼喚——記早春二月遂昌行(1)(2007.02.21)

作者: baully

導讀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MSN上的頭像從來不貼別人的圖片,只貼自己的攝影作品,而且更換頻率很快。一換,他們便知道我又去了什麼地方回來了。於是提問就接踵而至。當然,我也非常樂意一一回答他們。旅行中獲得的快樂與其獨樂,不如眾樂。分享是一種幸福。 最近我的頭像一直掛著一幅梯田主題的圖片:在春意萌動,翠綠色的背景裡,有一層一層非常規則、整齊的梯田, ...

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MSN上的頭像從來不貼別人的圖片,只貼自己的攝影作品,而且更換頻率很快。一換,他們便知道我又去了什麼地方回來了。於是提問就接踵而至。當然,我也非常樂意一一回答他們。旅行中獲得的快樂與其獨樂,不如眾樂。分享是一種幸福。

最近我的頭像一直掛著一幅梯田主題的圖片:在春意萌動,翠綠色的背景裡,有一層一層非常規則、整齊的梯田,從山谷的底部往上壘。一輪輪梯田的邊緣露出褐紅色的泥土,在一片綠色海洋裡,顯得非常突出。柔美的線條宛如寫在大地上的詩行。更妙的是,在這個幽谷的深處,似乎“藏著”一個小村落,一縷炊煙正裊裊升起……這個場景不禁讓都市人有一種頓生歸隱於此的衝動。

好多人不相信這個地方在我們浙江。觀賞梯田景觀不是在廣西的龍勝,便是在雲南的元陽,就如同看油菜花非得趕到婺源去,仿佛其他地方沒有似的。浙江哪有這樣的地方?事實上,當初我也是抱著這樣的懷疑態度去印證它的。於是我們把這個地方作為我們此次遂昌之行的首站。它的名字叫“南尖岩”,更響亮的頭銜是“聯合國民俗攝影基地”。夠大了吧?盡管鮮為人知。

遂昌地處浙江省西南部,置縣於東漢。境內山川秀美,林海氤氳,雲霧飄渺,是個典型的山區。在遂昌期間,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群山和森林,綠色無處不在,人在這樣的環境裡,內心立刻會沉靜下來。遂昌的文化積澱也非常深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他在遂昌寫出了“牡丹亭”這樣的傳世之作,現在幾乎成了這個縣城的形像代言人了。

要去南尖岩必須在石練鎮換車。我們於中午時分抵達石練小鎮。春節期間小鎮主要商業街上花花綠綠的煙花爆竹、酒類、營養品攤位沿街排成了長隊。人們悠閑、慵散地扎堆聊天、賭博;或者干脆在太陽裡發呆,打瞌睡。幾條大黃狗夾在人群裡湊熱鬧,小孩們永無休止地放著爆竹。當地的人們仿佛彼此都是熟人,他們隨意地交談,打招呼,相互遞煙,好像整個小鎮是個大雜院,而我們只是初來乍到的外鄉客。我們走進一家叫作“游客之家”的店鋪吃中飯,裡面只有簡單的面條、米粉、餛飩之類,顧客卻坐滿了一屋。老板兼廚師是個花甲老人,相貌清秀,戴著副眼鏡。倘若換套西服,儼然知識分子,大學教授氣派。而此時他卻在爐灶前忙得不亦樂乎。我們一行的到來,無疑又給他增加了壓力。好在我們不趕時間,任由他慢工出細活。我們每人點了份青菜肉絲炒米粉。青菜是我們跟隨他老婆到他家地裡現割的。等店裡的客人少下來的時候,我們與老人攀談起來,他也馬上把我們當成上門做客的朋友一般,又是泡茶,又是捧出花生、瓜子招待我們。還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們的問題,有的甚至超出了他的知識範疇。他是我們在遂昌碰到的第一位熱心的當地人。在後來的經歷中,我們碰到過眾多這樣的熱情好心的遂昌朋友,使我們至今溫暖無比!

每天只有上午、下午兩班中巴車從石練開往南尖岩。我們乘的是下午2:30的那班。經過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們抵達了南尖岩,即當地人叫作“石筍頭村”的高山自然村。四點多的光景,大山開始漸漸安靜下來,太陽的光線不明不暗。一些游客開始撤離,而我們剛到,正好避開了人群的高峰。

觀賞梯田景觀的平台就在景區的入口,視野非常寬闊,是個全景式的平台,是一幅大自然的巨大天然圖畫。它的左邊就是梯田景觀,右邊則是兩支摩天石筍。2000多畝梯田是當地世代農民艱辛耕作的傑作,而石筍是大自然不朽的鬼斧神工。當地的農民也許做夢都沒想到,他們為了維系生計而辛勤開墾出來的梯田會成為那麼耀眼的風景,成為眾多攝影師心中的天堂。那對大石筍高達百米,在那麼空曠的山谷突兀地拔地而起,的確讓人震撼。它與梯田遙相對應,構成了完美的畫卷。也許只有超廣角的鏡頭才能完整地將二者攝入,這也是身臨其境與觀看圖片截然不同的感受吧。

整個景區不是很大,但規劃設計得非常合理、科學,不用走回頭路。基本做到了步移景換的效果。對主要景物,游客可以先遠眺而後近觀。比如那兩支大石筍,我們站在大觀景台上遠眺它們的雄姿,感覺它們是整體畫卷裡的點睛之筆。後來我們又沿著石級走到它們跟前,仔細地看它們的細部。我們摩挲著石筍暗紅色粗糙的岩石表面,攀著石壁上的銅把手,從它們的縫隙裡穿行而過。大石筍就顯得非常親切和真實,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景物了。

這個景區就像我曾經到過的其他眾多山地公園一樣,有大片的竹海、松海、針闊混交林,由於它們葉子顏色的差異,導致山體“著裝”的色彩層次感很強。初春新竹的葉子成片地長,綠得滿山發亮。同行的JESSIE在陶醉其間後,聯想到小狗身上的絨毛,當然是從遠處看。比喻雖不十分貼切,但說出了她真實的感受,可見這片竹海的大而綠。

山地景觀中水是少不了的,南尖岩裡有九級瀑布,很遠就能聽到水的嘩嘩聲。瀑布並不大,也許是我看過的瀑布實在太多了的緣故吧。

回到上面,暮色降臨了。我們找到一戶農家吃飯。他們有個2樓的露台,在我們反復要求下,主婦迷惑不解地把一張桌子端上露台。這個露台可以隱約看到一些南尖岩周邊的群山,在暮色裡,顯出它們朦朧的線條。我們讓主婦燒了4個菜:小蔥炒土雞蛋、紅燒土豆腐、雪菜炒野筍和光炒高山青菜。我們自備的魚干、醬鴨和腊腸似乎提醒我們尚在正月的節日裡,而此時此刻我們遠離了熱鬧的杭州,身處海拔1680米的高山之上,坐在一戶農家的露台上飲酒吃飯。滿天星鬥籠罩著我們。一位老大爺走上走下為我們泡茶、端菜。我們發現與當地人攀談最艱難的是語言障礙。這些山裡的老人,幾乎不會說普通話,當地的方言對於我們如同陌生的外語。我們只好同他連說帶比劃地交流,或者靠片言只語相互猜測對方的意思。當我不知趣地問他“夏天當地蚊子多嗎”這個問題時,淳樸的老人仿佛被我的問題擊中一般,囁嚅著答不上來。結果我只好通過模擬蚊子的叫聲和雙掌拍打蚊子的動作來化解這場語言不通的尷尬。一場簡單的聊天最後成了大聲的叫嚷和肢體表演。聊天的雙方都忍俊不禁,最終引發捧腹。

飯後,我們告別了這家農戶。SHERRY提議去看望聯合登山六隊的朋友們,他們比我們提前一天抵達南尖岩。在聯合登山六隊毛隊長的幫助下,JIESSIE通過手機聯系了為我們第2天帶路的向導,仍然是語言障礙的問題。可憐JESSIE對著手機一通聲嘶力竭的叫喊之後,那個神秘向導不知明白了她的意思沒有。

我們回到下榻的南尖岩山莊(山上唯一的一家酒店,其余均為農家旅館)時,山上氣溫驟降,一片漆黑。想想這個位於崇山峻嶺之中的酒店不僅有熱水提供洗澡,還有空調,有衛星電視頻道,我們都很心滿意足。今夜,我們與群山一起入眠了……


(華美的梯田)



(挺拔的石筍)



(群山.梯田.小亭)



(山中的村落)



(汪洋的竹海)


精選遊記: 麗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