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順利的找到了雲天別墅,在調換了朝陽的房間後入住,由於到的時候已經一點左右,趕緊整頓一下就開始出發,在雲天別墅附近的一家很小的家常菜迅速的解決宋鹵ィ≧MB10/人),然後買上了一些水就沿著大林路直奔如琴湖,一路上看到層出不窮的賓館和飯館,還有學校,感覺不像是來旅游而是在趕路一番,路上經過第四季冰川遺址(幾塊大石頭而已),很快就走到了如琴湖邊,一眼望去湖畔點綴著各式的別墅住宅,恍然有了來到歐洲的景像:如琴湖因形狀如同提琴而得名,在湖心有一個湖心島,沿著九曲橋可以直達,但是無甚特別,很快便原路返回,不過九曲橋配合如琴湖的風景都別有一番味道: 可惜的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花徑卻因為冬季一派凋零,因此只留下了白先生親提的“花徑”和後人題的白先生的詩句:雖然桃花沒見到,不過梅花倒是找到幾朵,在寂寥的樹叢中格外養眼,自然不會落下抓拍下來: 過了花徑自然就是草堂,也就是白先生講學的地方,不免也附庸風雅的去照了幾張到此一游,就不再登出。走馬觀花般的游玩了如琴湖和花徑走到正路上就是錦繡谷的入口,在這個地方觀看如琴湖的湖心亭和錦繡谷裡面的天橋都是極佳的位置,更是拍攝的好去處:進了錦繡谷不一會就走到上面的天橋所在地,天橋的傳說我就不再多少,實在有些牽強附會,不過這裡的風景實在不錯,秀麗壯美,只望前去就是獅子崖:欣賞完了獅子崖的壯美景色,一路走下來就是仙人洞所在,仙人洞供奉的是八仙裡面的呂洞賓,洞邊有一處岩石像極了人握拳故名佛手岩,當然仙人洞出名主要還是因為毛老人家來過並題下了著名的: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郁悶~~,電腦突然死機,搞得我還得重新來過)仙人洞向前不遠就是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所在,雖然最好的位置已經被商販占去,但是鑒於是毛老人家當年留影題詞的地方,自然不能錯過(後來才發現毛老人家當年在廬山的足跡太多了,呵呵)。 繼續向前就到了御梨,這裡附近是一個停車場,可以直接坐車回牯嶺鎮,從地圖看從這裡走正路的話非常繞,但是有一條小路可以直通下一個景點天池塔,我們自然選擇這條小路,說是小路,其實都是不陡的石階路,路旁有滑竿(冬季淡季關閉),不用擔心走錯。 一路說說笑笑,很快就到了園佛殿,從外面看去形如其名,圓頭圓腦,頗具特色,進去一看倒是無甚好看,也狹小的很,不過這裡有兩條岔路,記得向殿裡的師父打聽一下如何去天池塔。沿著師父指引的方向很快就到了天池塔,時近黃昏,游人不多,在冬季的樹叢中,古色古香的天池塔就那麼矗立著看著來往的過客,頗讓人感觸,可能時少年不知愁滋味吧。 過了天池塔有一個炮台,接著下去就是天池寺,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天池寺遺址,到了那裡又有兩條路左手那條是去猴山,右手這邊去龍首崖,我們自然是去龍首崖。這一段路都是下山路,極陡,不時碰到反向的游客汗流浹背,不過風景也確實不錯,遠遠的可以望到懸索橋橫掛在兩山之間頗為壯觀!一鼓作氣走到了龍首崖不免拍影留照在往前走幾步,是一個觀景亭,在那裡拍攝龍首崖一覽無余,非常不錯。這裡發生了一個趣事,就是拍照的商販手裡用的居然是富士的s5600,由於拍攝時近黃昏,因此人臉會比較暗,需要補光,只見那人熟練的用photoshop 做著曲線調整,並且加上了毛澤東的詩句,其熟練程度和操作速度讓人嘆為觀止,這真應證了一句古話,“熟能生巧”。 過了龍首崖一路下山就到了懸索橋,到了近處懸索橋到覺得一般,主要都是現代建築風格和廬山風景有點格格不入,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是一座上古的木橋,又有哪個敢在敢在上面閑庭信步? 這個時候天色眼看已晚,已經沒有時間去石門澗了,只能遠遠的拍攝了幾張照片,留作後天有機會游玩。然後正在愁如何回去,一個當地人自告奮勇的要稍我們回去,“只收”RMB50,結果我和父親不加思索就答應了,弄得一向精打細算的LP連呼上當!結果後幾天的經歷證明這段路其實完全可以講到RMB30左右,不過同樣的,如果當時那個人無論如何都不還價,那我們也只有挨宰的份子了,否則的話就要再走上幾十分鐘趕到電站大壩才有的車坐。坐上車花了不到30分鐘時間就回到了牯嶺鎮,我們辛辛苦苦的走的大半天路在當地人看起來也許更像游戲般,呵呵,這又何妨,自得其樂才是最重要的!最後對一線做個總結,那就是如果你想把一線所有的風光景點玩到(包括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蘆林湖),那麼再快也需要一整天時間,記得游玩的順序一定要從如琴湖的方向向鐵橋峰,因為這樣走大部分都是下山路,否則的話夠受的。一線風光非常適合游玩照相,不是特別累(選擇了正確的方向的前提下),到山上的第一天是比較合適的。